摘? 要:本文闡述了一種雙聯齒輪高精度高硬度齒面的精密銑削加工方法,實現了高精度、高硬度齒輪的精密銑削加工。
關鍵詞:齒輪;高精度;高硬度;精密;銑削
隨著科技發展,齒輪的種類和制造工藝也越來越成熟。一般來說,齒輪按大類分為漸開線齒輪和非漸開線齒輪,漸開線齒輪包括直齒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人字齒輪、螺旋錐齒輪、直齒錐齒輪、圓弧端齒幾種。
齒輪的主要制造方法分為展成法和成型法兩種。齒輪的主流制造工藝包括滾齒、插齒、磨齒和剃齒這幾種方式。目前,絕大部分齒輪均可以通過該類方法完成,但尚有部分齒輪由于齒輪設計結構限制,應用齒加工專用設備和工具無法進行加工。 針對上述齒輪加工問題,擬通過開展齒輪建模技術研究、齒輪數控銑削工藝裝備技術研究、齒輪數控銑削加工工藝技術研究、齒輪數控銑削仿真技術研究工作,解決上述齒輪加工工藝技術難題。
1.高精度硬齒面齒輪的加工
轉速表雙齒輪為雙聯盤齒輪結構,該零件材料為合金鋼12CrNi3A,兩個相鄰齒輪之間的間隙僅為4mm,兩個齒輪的精度均為5級,并且齒面經過滲碳淬火處理,要想保證齒面精度,必須在滲碳熱處理后重新對齒面進行精加工。滲碳后齒面硬度為HRC≥60,大齒輪由于無干涉部位,齒部可以應用磨齒機進行精磨,但小齒輪由于空刀僅有4mm,即使應用能夠應用最小砂輪的磨齒機,仍會與大齒輪端面產生較大干涉,導致無法應用磨削方式進行精加工。
目前,小齒輪的加工采用珩齒工藝,在珩齒機上應用珩磨輪進行精加工,但由于珩磨齒面的工藝方法受珩磨輪精度、珩磨機精度、珩磨夾具精度等綜合影響,導致珩磨后小齒輪齒部各項精度指標均無法達到設計圖紙要求,僅能夠達到六級,并且齒面粗糙度也無法達到要求。珩齒時間也長達12小時/件,加工效率較低。
1.1工藝選擇
使用成型磨進行加工時不僅序號考慮砂輪直徑干涉問題,還需要考慮安裝砂輪的刀桿及磨頭端面與零件的空間關系,否則會出現磨頭與零件大齒輪干涉的情況。因此,需要保證刀桿的有充分的長度。
由于砂輪受到零件結構的限制,直徑要修整得較小,則在保證磨削時合適的線速度的前提下,砂輪的轉速必然要很高,但是,刀桿的長度卻要相對較長。在這兩個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加工時,當砂輪高速旋轉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必然會使刀桿發生彈性變形,導致砂輪產生振動。
加工中砂輪的振動對齒面的加工狀態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表面粗糙度會變差,容易導致齒形公差、齒向公差不合格,公法線的尺寸一致性差,齒面還可能產生 “啃刀”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導致零件報廢。
該雙聯齒輪由于兩個相鄰齒空刀過小,無法實現磨削加工,珩磨方式無論是加工的精度還是效率,均無法滿足設計和生產交付進度,由于齒面滲碳后硬度達 HRC≥60,插齒方式刀具無法加工該硬度齒部,采用上述方式均無法解決該零件小外齒的加工工藝難題。
由于之前開展過高精度硬齒面數控銑齒的工藝試驗,通過對該小齒輪精度的綜合分析,決定采用高精度硬齒面數控銑齒的加工方式,通過應用小齒輪精確建模技術、高精度硬齒面銑削數控編程技術、刀具選型技術、數控加工仿真技術、工藝過程控制技術、參數優化技術,解決高精高硬小齒輪加工工藝難題。
1.2高精密硬齒面銑削加工設備
在加工該高精度硬齒面齒輪時,需要兼顧機床的通用性、加工成本、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幾個方面,主軸最高轉速必須達到10000r/min,滿足高效加工要求,機床的定位和重復定位精度必須控制在0.003之內,系統能夠快速響應和預讀,加減速功能。因此在選擇機床時,必須選擇滿足上述機床,才能夠滿足要求。通過對車間現有設備調查,選擇德馬吉公司DMU80P五軸加工中心進行加工。
1.3高精度齒輪精確建模
高精度的齒輪模型是決定齒輪精度的先決條件。由于數控銑齒的加工精度受
零件材料、硬度、機床精度、編程精度、裝夾找正精度、基準精度、刀具精度、刀具對刀精度、刀具磨損變化程度、機床運行溫度變化精度、裝夾剛性和讓刀量、切削參數、測量誤差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上述綜合誤差與齒部模型精度誤差之和不能大于設計精度,因此,必須在建模時,保證齒輪具有足夠高的精度(比設計要求的精度高2個等級以上),才能夠在加工后最終滿足設計圖紙的要求。
為了提高建模精度,必須首先提高模型的精度等級,我們從UG軟件的用戶默認設置窗口→建?!R帯嚯x公差,將距離公差設置為0.0005,來提高齒部模型的加工精度。應用UG齒輪建模模塊,根據小齒輪各項參數,建立小齒的高精度模型。
1.4? 數控加工工藝及刀路設計
由于在加工前,齒面已經進行粗插齒和滲碳熱處理,并且受熱處理變形和基
準偏差的綜合影響,余量不均勻。余量不均勻會導致加工時讓刀量產生差異,影響齒面加工精度。因此,在編制程序時,為了保證最終精加工時余量均勻,編程時將銑齒分為粗銑齒和精銑齒兩個階段,粗銑完成后,保證余量均勻,再進行精銑齒,這樣不僅能夠保證精銑齒時余量和切削抗力均勻,而且經過粗銑齒后,將齒面最難加工的表層去除,能夠有效減小精銑刀具的磨損程度,提高
精銑齒刀具壽命和加工精度。
同時,銑齒刀路采用固定輪廓銑中的曲面加工方式,刀路采用往復式加工方式,減少進退刀次數,僅需一次進、退刀就可完成一側齒面加工,不僅刀路簡潔,而且能夠極大減小刀路長度,提高加工效率。
2.加工仿真
在正式加工前,為了保證編程正確性,避免加工出現程序錯誤導致撞刀、過
切欠切問題導致零件超差報廢,應用仿真軟件對數控加工過程進行了仿真驗證。
3.加工操作
3.1夾具拼裝
在五軸上數控銑齒時,需要將零件墊到足夠的高度,才能夠保證加工時不會與工作臺產生干涉。由于該工序無夾具,采用拼裝夾具的方式,將零件墊高。最初的拼裝夾具無定心的心軸,直接將零件壓在拼裝墊塊上,并且墊塊長度較大,導致加工時需要頻繁敲擊零件,才能夠保證與C軸回轉中心重合,非常費時費力,并且無心軸的裝夾方式也容易在加工過程中,零件產生輕微位移,影響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的安全穩定性,裝夾剛性不足,為避免干涉刀具懸深達26mm,刀具裝夾剛性一般,導致加工時讓刀量較大,加工不穩定。
為了解決首次拼裝夾具存在的上述問題,在拼裝夾具上增加了心軸,并且重新對墊塊進行拼裝,減小墊塊長度,這樣僅需一次找正心軸中心即可,極大縮短了找正時間,提高了找正效率。同時,減小墊塊長度使得刀具的懸長縮短,懸長僅14mm,極大提高零件和刀具的裝夾剛性,提高加工過程的安全性和工藝過程的穩定性,減小了讓刀量,從裝夾方式上保證了齒部的高效、高精度加工。
3.2夾具裝夾
夾具裝夾前,清潔夾具端面和心軸配合表面,將夾具定位端面找正至0.005之內,然后將夾具心軸中心找正至與C軸回轉中心重合,千分表跳動在0.005之內。
3.3零點設置
在選取工件加工零點時,為了避免引入五軸定軸加工方式的零點變換誤差,提高加工精度,在進行零點設置時,將齒輪回轉中心軸線與五軸C軸回轉中心重合,在編程進行分度加工各個齒時,直接采用轉動C軸方式,而不是定軸指令格式,這樣影響齒部精度的因素就只有C軸回轉精度和三個線性軸的重復定位精度,解決了五軸定軸分度加工方式引入變換公差的問題,提高了加工精度。
3.4角向找正
在加工前,必須將一個齒槽對準Y軸方向,這樣就需要我們對小齒輪的角向進行找正。找正方法為將兩個直徑為φ5的滾棒分貝固定在兩個齒槽內,兩個滾棒之間間隔的齒槽數應為奇數,然后在X軸方向拉直兩個滾棒,這樣就能夠保證齒的其中一個齒槽對準Y軸方向;
最初找正時,我們采用黃油固定兩個滾棒,在固定的兩個齒槽內存在大量黃油,非常難以清除。由于加工時采用干切削方式,加工時黃油粘附在刀具切削部位,切屑粘結在黃油上,切削時易導致切屑參與切削,劃傷已加工工件表面,并且粘結的切屑與刀具刃帶易產生擠壓,造成刀具損壞。為了解決黃油固定滾棒找正的問題,我們采用皮筋固定的方式,將皮筋固定在齒輪外圓,利用皮筋的彈性,固定滾棒。該固定滾棒方式不僅靈活高效,固定滾棒穩定性好,并且不會對齒部產生污染,巧妙的解決了黃油固定滾棒找正角向的諸多問題
3.5加工刀具及參數選擇
由于該齒輪材料為合金鋼12CrNi3A,并且齒面硬度達HRC≥60,必須選擇適合加工高硬度材料刀具,該刀具必須具有高耐磨性,優良的高硬切削性能,高制造精度,才能夠滿足高精度硬齒面加工要求。
通過對國際各大知名刀具品牌的試用,最終德國SCHNELL納米涂層刀具遠超其他競爭對手,完全滿足高硬、高精度保持架窗口銑削加工要求,從而最終確立了該品牌刀具在高硬、高精材料加工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加工該零件時,我們直接選擇該品牌刀具。該齒輪齒根圓弧為R1±0.2,結合車間現有刀具情況,選擇SCHNELL公司目前加工保持架的φ2球頭銑刀進行加工。
加工高硬度的納米涂層刀具要求在加工時,采用高轉速、高進給、小切深的加工方式,切削方式為干式切削,冷卻方式采用風冷,才能夠最大的發揮該刀具的切削性能。
通過在現場對參數進行優化,確定如下切削參數:
主軸轉速:10000r/min;進給速度:800mm/min(粗);450mm/min(精)
切削深度:0.3最大(粗);0.15最大(精);加工余量:0.1mm(粗);0.03mm(精)
冷卻方式:風冷
3.6 加工結果
現場加工完成后,在齒輪測量機上對齒輪各項參數進行測量,無論是尺寸精度、形位精度還是粗糙度,都達到了設計圖紙要求,實現了高精度硬齒面的銑削加工。
4.結束語
通過開展上述技術研究工作,并通過實際加工驗證,加工的齒輪精度完全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實現了高精度高硬度齒面的精密銑削加工,為齒輪加工提供了更為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方沂. 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M]. 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
[2]陳銀清. 宏程序在數控加工中的應用研究. 機床與液壓,2009.
作者簡介:
王作鵬(1977.03-),男,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大學本科學歷,職稱: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機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