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大珍
從2020年開始,我市中考《道德與法治》由閉卷改為開卷考試,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新考驗。結合這兩年多來一些教學體會和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 開卷有益
開卷與閉卷相比,主要在于考查的側重點不同,閉卷考查知識點的掌握,開卷注重的是知識的運用。對學生而言,開卷考試讓他們最高興的就是不用反反復復地背記那么多抽象的知識要點,只需熟悉了解大致內容即可,這就既減輕了負擔,也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對老師而言,不再為學生懶惰、記憶力差而犯愁,也不必挖空心思、“威逼利誘”學生去背記知識要點,而是要去多多激發學習的興趣,多關注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開卷考試對老師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
學習本身是一個過程,不能讓那些臨時抱佛腳就想考高分的學生有任何僥幸心理。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概括能力等等都需要慢慢地培養和訓練。開卷考試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有意地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啟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在學習生活中領悟、甚至是在犯錯誤中去認識提高。所以可謂是“開卷有益”。
(二) 翻書有技
一說到開卷考試,有的學生以為平時不用管或只需記記筆記,考試直接翻書照抄就行了,在考試時由于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四處尋找,結果試卷做不完,甚至連有些送分題都沒做,實為可惜。
開卷考試是要在熟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去靈活運用,在考試中對于翻書的技巧,我認為:一是平時的學習也應記憶一些基本觀點,對教材的主干知識必須熟悉、熟記于心。這樣在考試中就不必每道題都去翻,特別是選擇題盡量不翻書,即使個別有拿不準的最好是在做完之后才去集中翻書核準,這樣時間不會浪費。二是對每個單元的主題要心中有數,包括每課的課題、框題、目題都應熟悉,要不然漫無目標地翻書非常費時,加之考試的緊張情緒很可能會導致思維混亂,錯答亂答而考得一塌糊涂。而每課的課題、框題通過教材目錄便能一目了然,但目題才是每課的具體主題內容,所以我建議平時可以讓學生在教材的目錄部分補充上每框下面的2-3個目題內容,這樣學生翻到目錄就能看到一本書的主題內容,考試中試題涉及的知識先通過目錄便能快速地找到相應的課及其頁碼,進而縮小了查找的范圍、縮短了查找的時間。
(三) 答題有法
按中考要求,試題依然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對于客觀題,開卷考試時盡量不要去翻書。因為出題者的意圖就在于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知識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壓根就是翻不到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多訓練學生逐字逐句審題的習慣,邊讀邊勾畫出關鍵信息詞,如選項中出現了“一切、全部、一定、絕對……”等典型錯誤詞,還有題干中要求選“錯誤的、不正確的”等逆向思維試題,學生最容易選反。因此,我認為勾畫關鍵信息詞、留下做題痕跡是幫助學生檢查出錯與否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好方式。
對于主觀試題就最好翻翻書,因為專業術語需要準確規范地表述。學生也只有翻到教材才能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通過專業術語表述清楚和完整,避免口水話或詞不達意。初中《道德與法治》主觀試題的典型問法大致分為三種類型:①“是什么”型:如材料說明了什么,反映(體現)了什么,有哪些特點……;②“為什么”型:如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義……③“怎么做”型:如措施、做法、出主意、提建議、開處方、教訓……。學生拿到試題首先就應搞清楚問題屬于哪一種類型,揣測出題者的意圖是在運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識。如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脫貧”“扶貧”等相關詞頻現。問①黨和政府2020年全力確保全部貧困人口脫貧表明了什么?②為什么黨和政府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③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其次有的試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回答,意在考查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如:針對新冠疫情這個熱點,可以從國家、醫務工作者、社區志愿者、公民等角度進行評析或提建議。這些試題答案雖然不唯一,但仍包括了問法的三種類型,同時還需要學生從多個角度來作答。據我教學經驗,對于主觀試題我總結了以下幾個答題步驟:①審問題,找出問中的關鍵詞,即先搞清楚試題問的是什么。②把問題在書找到相關知識要點,確定考查范圍,即明白問題知識的出處。③閱讀試題材料,邊讀邊勾畫出關鍵提示詞,也就是找到材料與問題知識的銜接點。④結合問題,分析、篩選出有用的知識要點來生成答案,特別是注意一定是試題材料中體現的觀點或符合試題要求的觀點,材料與要點要對號入座,不能簡單地把書中的知識要點全盤照搬照抄,即問什么才答什么,既不答非所問,也不畫蛇添足。⑤按要求準確、清晰、規范地書寫整理出答案。如標示要點序號,分層次、對整齊,寫過渡詞,有時還需要概括出試題材料的中心意思作為依據。這些步驟就像體育活動中的“準備活動——運動——整理放松”,每一步都非常必要。
對于那種歸納性很強,考查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試題,需要我們在平時多練習,在練習中指導思路和尋找規律,形成一套特有的解題思維模式。如: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國家采取的措施,一般就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個方面談國家的一些舉措。政治方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經濟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等;文化方面: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等;社會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等;生態方面: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等等。
總之,時代在不斷發展,教學也永無止境,雖然教無定法但教貴在有法。“有技、有法、才有益”,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探索,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步伐,才能促進師生的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