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嵐
【摘要】在文化育人學習教育背景下,挖掘紅色校史檔案資源,在文化育人教育中善于運用檔案紅色史料,探索文化育人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認識紅色校史檔案資源在助力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承高校特色文化、辦學育人中的作用,把文化育人作為學校教育培訓必修課、常修課,用好學校思政課主渠道,推動文化育人的歷史更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用好學校校史館、圖書館、陶研館以及陶園等校內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全校師生更好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積極地將紅色檔案資源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結合,將檔案中的紅色記憶傳承下去,通過把學校文化育人學習教育中這些創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載體堅持固化下來,從而健全完善文化育人學習教育長效機制,把創新做法常態化,把成熟經驗機制化,堅持用理論武裝頭腦,努力形成寶貴的經驗,樹立知名品牌,提升校園文化建設,進而促進辦學質量的持續提高。
【關鍵詞】文化育人;紅色檔案;校史
一、挖掘紅色檔案資源在開展文化育人學習教育中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做出的重大決策。”風雨蒼黃百年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每一處車轍都在檔案里留下最為真實的痕跡。黨的輝煌成就與艱辛歷程在檔案中留存,并隨著時間愈顯厚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時強調: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具說服力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諸多答案線索藏在記錄百年黨史發展的珍貴檔案之中。
百年黨史承載著無數革命先輩、志士仁人的奮斗歷程與寶貴經驗,傳承發揚好它是我們繼往開來、奪取新的勝利的動力之源。百年黨史更是一部紅色檔案史,它承載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的生動記憶,閃耀著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輩們的不朽精神光輝,是鐫刻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感召力的歷史憑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強調紅色資源的重要性,強調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紅色資源是展現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縮影,是訴說中國共產黨紅色初心使命的鮮活教材,是學習中國革命歷史最好的營養劑,重視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拓寬紅色資源利用開發的路徑,深刻認識百年黨史“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的道理。檔案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為生動的教科書,檔案承擔著“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黨管檔案,為黨管檔,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須運用好檔案這把“利器”,愛檔惜檔,作為黨史校史一手資料,檔案是“國之在者”的真實記錄,為黨的事業貢獻原初記憶、史實參考和智慧來源,為經濟社會發展積累了大量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要做好為黨存史的“守門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驗得以總結,規律得以認識,歷史得以延續,各項事業得以發展,都離不開檔案。”檔案作為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們進行黨史學習教育的寶貴財富。隨著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學習黨史、宣傳黨史、研究黨史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的要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積極“唱主角”“當主演”,肩負起檔案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做好紅色檔案保護利用工作,充分發揮檔案在理想信念、黨史校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從檔案中汲取養分、增強信心、激發斗志。
二、紅色校史檔案在開展高校文化育人教育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一所所學校在櫛風沐雨中與黨共同成長。學校發展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之路的剪影,它包括了學校的基礎建設、歷史發展以及文化傳承,校史中的英雄事跡、珍貴的歷史物件、鮮活的黨員故事、與時俱進的黨史教育課程等,一件件紅色檔案,更是生動鮮活的政治代表。一部悠長的校史尤其是校史中的紅色元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支撐。校本紅色檔案之于黨史學習教育,是承載過去,影響現在,啟迪未來的強大武器;校本紅色檔案之于黨史學習教育,是引發師生情感共鳴的重要源泉。挖掘學校檔案資源中的紅色元素、傳播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了解檔案背后的歷史內涵,感悟學校發展歷程,堅定不忘初心的信念,汲取不忘初心的力量,將校本紅色檔案服務于黨史學習教育,使之成為傳承革命基因、延續紅色血脈最生動的教材,變“故紙堆”為“活資源”,準確把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重要內涵,以“學黨史、守初心、育新人”為主題,圍繞“學黨史、謀發展、轉作風、比貢獻”的主線,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全過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百年校史中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培養師生愛校、愛黨、愛國之心,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情。
三、如何利用校本紅色檔案資源助力文化育人學習教育
1、挖掘校本紅色檔案資源,厚實紅色根脈
發揮檔案在黨史記錄、黨史傳承、黨史研究中的作用,對現有館藏紅色檔案資源進行全面挖掘,梳理出有較高研究價值的紅色資源。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是由浙江省湘湖師范學校、浙江省嚴州師范學校等七所學校合并,具有百年的辦學歷程,是一所紅色基因鮮明,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高校。嚴州師范創辦于1916年,是我省創辦時間較早的一所中等師范學校,在革命戰爭年代,嚴州師范創造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全校師生和校友開展了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斗爭,涌現出一批革命烈士和革命前輩,他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教育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師生,為振興浙西山區的農村教育事業,刻苦學習,勤奮工作,以自己的青春年華譜寫出一頁又一頁新的篇章。
浙江省湘湖師范的前身是浙江省立鄉村師范學校,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8年親自指導創辦,是浙江近、現代教育史上的一所名校,被譽為“浙江的曉莊”,是學校可追溯的重要辦學淵源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湘師歷經艱難險阻,在頑強的苦斗中堅持辦學,不僅在浙西南播下了文化教育的火種,而且倡導形成了“苦硬、實干、研究、進取、注重情誼”的十二字湘湖精神。正是這種由先輩們傳達出的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精神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在逆境中拼搏奮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存續了嚴州師范、湘湖師范的傳統,矢志將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實踐相結合,以百年文脈為底,以現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為題,在奮戰“創一流”內涵建設的關鍵時期,學校傳承和倡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打造“四個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自覺用“生活教育”思想指導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育人、校園文化和文化校園建設、師范教育和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和育訓結合等工作。學校推出《陶行知:與共產黨人風雨同舟二十年》專題圖片展,回顧了陶行知從1927年創辦曉莊師范開始接觸中國共產黨人,與共產黨人同聲相應、肝膽相照、風雨同舟的二十年,把黨史學習與陶行知思想的研究相結合,初步形成了富有陶味的高職辦學特色。
2、服務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
⑴助力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黨史教育資源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校本資源,將紅色檔案資源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辦學的應有之義,也是弘揚紅色校史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重要路徑,深入挖掘紅色檔案寶庫,建設黨史學習教育主陣地。
結合高校自身的校本紅色檔案資源來豐富教學資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重要素材,并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結合學校教研實際,積極創新方式方法,豐富黨史學習教育載體,全面打造線上線下學習“矩陣”,掀起全校具有“杭科味”的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浪潮。把黨史學習教育搬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學校校史館、嚴州師范辦學舊址、湘湖師范舊址、陶行知研究館等紅色地標,作為學校黨史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這一處處紅色地標就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課堂,通過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參觀學習,可以再現學校革命年代激蕩澎湃的歷史和為革命犧牲的老校友的光榮故事,可以深化學生認識和了解學校辦學歷史與國家民族興衰榮辱的關系。實踐教學基地充分發揮其教育塑造功能,有助于增強學校黨史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以及對學校的認同感,因此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做好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基礎。創新紀錄學習載體,把學校各個歷史階段重大事件、革命人物、革命文物等典型故事,借助信息化手段還原歷史場景,進行現場微黨課等方式,講活歷史故事,讓廣大師生身臨其境。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新載體,學校積極利用數字化改革成果轉化,開發黨史學習教育專網(政治理論學習內網),開設線上“課堂”、心得交流、讀書打卡、互動互評、亮點展示等板塊,設置了“陶行知與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錄”等欄目,建設手機端、網頁端為主體的“紅色數字矩陣”,實現線上、線下同時發力,使黨史學習教育網成為交流讀書體會,促進互學互評,凝練工作特色,展現學習成果的主陣地,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將“黨史故事”和“黨史節目”錄制系列微視頻,定期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積極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指尖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積極挖掘校本紅色校史資料,編發了紅色校史小故事,用活身邊的紅色資源。不斷提升學習覆蓋面,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聚人氣,有活力,奠定育人基礎。融校本紅色檔案資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廣大師生切實感受到學校辦學艱辛歷程、發展的巨大變化,制作“紅色記錄,紅船辟浪驚雷起”宣傳視頻,向全校黨員師生展播,共同學習紅船精神。同時推出黨史學習“套餐”合集,舉辦“黨史學習嘉年華”活動,套餐囊括黨史知識PK賽、書籍周周讀、紅色杭科故事宣講、紅色主題實踐、黨史學習講座、紅歌演唱、黨史朗讀等種類豐富、形式新穎的各項活動,積極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黨史學習教育,做到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把黨史學習納入學生的思政教育體系中,開拓高校思政教育新形式,把思政課做深,把黨史學深學實。
⑵傳承高校的特色文化建設
紅色校史檔案是一個學校奮斗歷史和發展歷程的真實反映,具有濃厚的精神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屬性,是學校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學校重要的文化財富,更是廣大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校文化通過校史檔案這一特殊載體得以保存和傳承,永久地發揮著積累、傳播、創新校園文化的作用,具有獨特的文化功能。
紅色檔案史料是校園特色文化的基礎,更是高校創新發展的原始助力,通過對檔案史料的來源挖掘和深入研究,努力激活“沉寂檔案”,讓紅色文化“活”起來,讓檔案史料真正發揮她的價值,做好校園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紅色檔案史料與高校特色文化建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檔案史料,是紅色檔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寶貴資源,更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強有力支撐。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教師、學生理論宣講團,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專業優勢,開展“走讀山鄉,生活課堂”黨史學習專題實踐教學,依托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教學等學習陣地,將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有序推進黨史教育學習“進課堂、進專業、進實踐”,講好百年黨史和校史。組建一支由青年學生擔綱挑梁唱主角的“小先生”黨史宣講團開展黨史黨情宣講,以青年視角、青年責任講述紅色杭科院故事和身邊黨員先鋒的初心與擔當。借勢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檔案利用工作,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紅色檔案宣傳,持續保持強勁的宣傳力度,為守好“紅色根脈”貢獻檔案力量。比如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在新時代職業教育的轉化與發展”學術會議、“陶行知:與共產黨人風雨同舟20年”圖片展、校長請我喝杯茶——我們的行知情懷、長三角青年陶行知教育研究聯盟啟動儀式等系列紀念活動,將校本紅色檔案資源中蘊藏的寶貴精神、優良傳統,轉化成學生教育與學校發展的基石,不僅是對學校精神的傳承,更為校園文化建設開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途徑,確定了新方向。
“校長請我喝杯茶”活動是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將陶行知教育思想用于高職文化育人實踐的成果之一,作為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示范載體的典型案例,秉承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傳承“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的教育理念,結合社會熱點與學校工作重點,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價值觀引導和先進文化傳播,讓師生共同踐行行知文化。通過黨史校史學習教育,使廣大師生在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對校本紅色檔案資源的學、思、踐、悟,利用紅色資源,從構建文化精神價值、探索制度機制、創新實踐路徑入手,賦予紅色檔案資源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內涵,構建紅色文化的信息化傳播路徑,幫助高校實現多途徑的紅色文化傳承。
⑶三全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部啟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文件中要求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檔案紅色資源管理育人,屬于“三全育人”中的管理育人。高校檔案資源蘊藏著獨特的文化教育資源,刻錄著高校文化發展與變遷,承載著高校校史理念,展示著教學特色和成果,凝聚著高校文化精髓和靈魂,為“三全育人”提供了教育素材。要挖掘高校檔案紅色資源,發揮其“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助力高校推進人才德育培養工作。高校紅色檔案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元素,包含了歷史文化、學術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承載著辦學育人的重要責任,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另一種途徑。主動服務高校立德樹人的工作,主動服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主動培養育人的理念和思維,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利用紅色檔案資源開展育人工作,構建高校檔案文化育人體系,以充分發揮檔案文化育人功能,展現檔案管理的新時代價值。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育實踐性不佳等問題。近年來,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逐步建立了以勤工助學為主題的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政策,曾經有位學生申請了學校綜合檔案室的崗位,主要負責整理歷史檔案,在這過程中接觸了大量的紅色校史資源,為學校的紅色歷史、革命先烈事跡所感動,激發了他心中的愛國之情和家國情懷,指導他工作的檔案室老師從黨史教育、專業學習、個人修養等方面,把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精神進行生動的講解剖析,幫助他找準方向,確立了人生發展的宏偉目標,堅定了他前往軍營的決心,第二年就攜筆從戎,身赴軍營,入伍后還經常和檔案室老師進行工作中學業上的交流。這位學生作為紅色基因的踐行者,傳承了學校的優良傳統,對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了更清晰的規劃,為自己的未來人生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堅信從軍是報效祖國的最好方式,是奉獻自我最直接的體現,學校的檔案紅色資源在這中間發揮了良好的育人功能,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海燕,高校黨史教育的實踐新探,廣西教育學院學院,2012年第2期
[2]趙悅,新時代高校應如何發揮校史檔案的價值和功能,陜西檔案,2020.2
[3]付超,校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6號
[5]張強,“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檔案管理育人路徑探析,浙江檔案,2021.1
[6]賀蕊,高校校史在校園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蘭臺內外,2019.9
[7]樊振東,高校檔案工作服務“三全育人”功能實現,中國檔案,2021.3
[8]許徐琪,試析紅色資源的時代價值與傳承路徑,浙江檔案,2021.12
[9]來金晶,新時期高校檔案文化育人體系構建研究,浙江檔案,2022.1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黨建研究課題《挖掘紅色校史檔案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編號:2021B57);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校級課題《挖掘校本紅色檔案資源,助推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編號:HKYZXYB-2021-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