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中國鐵路文化精神,中國鐵路文化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將中國鐵路文化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對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辟新的教育途徑、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鐵路文化精神;育人;功能
一、前? 言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促使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完善“三全”育人模式,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盡可能充分挖掘具有行業特色和傳統的教育內容,這樣才能提升教育實效。中國鐵路事業發展伴隨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偉大歷史征程,在探索和推進筑路報國、興路強國的偉大實踐中,譜寫了波瀾壯闊的發展篇章,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鐵路文化精神,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相通,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廣大高校尤其是以交通為辦學特色的行業高校,將中國鐵路文化精神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對提升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鐵路文化精神蘊含的核心價值
(一)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是中國鐵路的厚重底色。葉劍英元帥曾專門為鐵道兵題詞:“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中國鐵路建設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國鐵路工程多在荒郊野外,尤其是在偏遠山區施工時,條件十分簡陋,環境極其惡劣,建設難度極大。譬如:成昆鐵路所經區域被外國專家斷定為“筑路禁區”,在極端困難的自然條件下,鐵路人硬是改寫了世界鐵路建設史,成昆鐵路也被聯合國譽為“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
(二)愛國奉獻
愛國奉獻是中國鐵路的價值追求。引領著一代代鐵路人將個人前途命運同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緊密相連。在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鐵路充分發揮運輸物資、兵力調動等作用,為實現最終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建設青藏鐵路時,出現了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志作貢獻、夫妻雙雙上高原的動人場面。這種愛國奉獻的強烈意識,是引領鐵路人自強不息的鮮紅旗幟,是鼓舞鐵路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定信念和精神支柱。
(三)敢于創新
敢于創新是中國鐵路的優秀品質。從當初的蒸汽火車,到新中國第一臺內燃機車、第一臺電力機車,再到磁浮、空鐵、“復興號”;從大秦鐵路勇于探索、善于創新,創造了單條鐵路重載列車密度最高、運輸能力最大、運輸效率最好的世界紀錄,到中國高鐵成為世界高鐵發展的典范,再到智能京張高鐵成為世界高鐵發展水平的新坐標,我國在鐵路領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極大改變了我國交通運輸模式,這是鐵路人不斷改革、不斷探索、不斷奮斗、不斷創新的結果。
(四)勇創一流
勇創一流是中國鐵路的獨特氣質。體現了鐵路人始終秉持擔當進取、迎難而上,勇創一流、矢志卓越的豪邁氣概。從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到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從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再到全球第一條高寒地區高速鐵路,中國鐵路始終堅持一流水準,不僅要向國內一流工程看齊,更要向世界一流技術水平看齊,在自我加壓中不斷創造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
三、中國鐵路文化精神育人路徑分析
中國鐵路文化精神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育人優勢突出。在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背景下,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培養行業人才的重要基地,交通行業高校應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探索鐵路文化精神的育人功能和實施路徑,充分發揮鐵路文化精神育人作用,確保鐵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社會主義方向。
(一)推動理念認同
理念認同中國鐵路文化精神是個體自我身份認同的前提,只有通過對中國鐵路文化的全面了解、深刻思考和理性判斷,才能從價值觀念上認同鐵路文化,避免鐵路文化精神育人脫離社會現實。鐵路文化精神是交通人才培養過程中價值塑造的根基,交通行業高校應當禮敬鐵路文化精神。要充分引導全校教師結合專業開展研究,將鐵路文化精神融入課堂專業教學,進一步加深青年學生對鐵路文化精神的了解,為建設交通強國、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凝聚共識、積聚力量。
(二)促進教學滲透
交通類院校專業課教師要加強對鐵路文化精神知識體系的學習,爭做鐵路文化精神的傳播者、踐行者、守望者。要做到內化于心,深諳其精髓,逐漸提升運用鐵路文化精神的勝任力和駕馭力;要做到外化于行,將自己所學、所思、所悟轉化為具體行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寓鐵路文化精神于各專業課課程教學中,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知識體系向價值體系的轉化。要創新理念,充分利用新的媒體形態,將鐵路文化精神內容轉化成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新事物、新場景。
(三)構建校園環境
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作為鐵路行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遵循主流精神價值體系,又要彰顯鐵路特色,將鐵路獨特的文化精神氣質植根于校園文化總體建設中。第一,在校園物質文化層面,包括校園規劃、文化景觀、園藝設計等公共空間中融入鐵路文化精神的特色元素和文化符號,賦予校園環境豐富的鐵路文化內涵,營造陶冶情操、涵養氣象的文化氛圍。第二,探索把鐵路文化精神融入交通行業院校的精神文化層面,既豐富延展了高校精神文化的內涵,也能夠使鐵路文化育人的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
參考文獻
[1]李偉玲,孫炳芳.開灤精神及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13(4).
[2]雷風行.論青藏鐵路精神[J].中國鐵路,2006,45(10).
作者簡介:
崔利賓(1981.03—)男,河南滑縣人,碩士,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基金來源:
本文是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20-2022年度交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中國鐵路文化精神融入交通類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TYB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