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飛


摘? 要:麻點麻面和氧化鐵皮缺陷一直是困擾熱軋產線一級品率提高的難題,通過對板坯化學成分的研究、軋輥的使用、冷卻水的優化、軋制潤滑功能的優化等措施來最大程度降低麻點麻面而導致的質量降級。
關鍵字:麻點麻面 高速鋼軋輥 軋制潤滑 冷卻水
一、前言
自邯鋼2250mm熱軋產線投產以來特別是隨著冷軋備料量的增加,麻點麻面和氧化鐵皮缺陷一直是困擾一級品率提高的難題;下道工序也多次提出我廠備料存在麻點麻面質量問題,在冷軋軋制過程中不能糾正因而產生降級改判,給公司造成損失。目前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公司生產經營轉型力度、堅持“品種、質量、效益型”道路,大力壓減非計劃產品,全面提高過程控制能力和產品實物質量。解決麻點麻面缺陷勢在必行。
二、概述
1、麻點麻面缺陷的特性:
根據對過去一年所有麻點缺陷鋼卷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其分布存在以下明顯特征?;径际窃赟S400薄規格軋制計劃中產生,大部分為冷軋備料,規格偏薄,厚度多分布在2.0-3.5mm。麻點麻面缺陷75%以上發生在下表面;下線后軋輥表面均有明顯氧化膜剝落,表面粗糙,下輥尤為明顯。
運用魚骨圖,梳理出造成成品麻點麻面缺陷的影響因素,共找出了11種主要因素,為找出關鍵因子,我們通過現場生產工藝、質量調查研究,并借助統計工具對來料成分、加熱溫度、煤氣熱值、除鱗水壓力、除鱗噴嘴、軋輥磨損、輥縫噴淋水、橫噴水吹掃、計劃編排等11個因素逐一進行了論證,找出來了化學成分和軋輥磨損是造成麻點麻面缺陷的主要原因。
2.麻點麻面缺陷理論分析:
2.1板坯化學成分的研究
分析并通過實驗摸索板坯化學成分與麻點產生的相關性。將SS400板坯Si含量調整至0.055%以上安排生產并進行跟蹤確認。根據一些資料文獻表明帶鋼表面麻點缺陷產生與軋輥表面狀況密切相關,但軋輥表面的磨損和氧化膜損壞很大程度是被軋制過程中板帶表面的細小松散的二次氧化鐵皮Fe3O4摩擦損壞,而二次氧化鐵皮生成的多少與組織狀況隨所軋帶材的化學成分不同而不同。
2.2軋輥材質及磨損研究
經過試驗和觀察發現當發生麻點麻面缺陷后,換精軋輥后缺陷消失,并且下線后軋輥表面均有明顯氧化膜剝落,表面粗糙,下輥尤為明顯。生產偏薄規格時較易出現麻點,說明與軋輥的磨損有很大關系,生產薄規格一方面對軋輥磨損較嚴重。借鑒同類型企業的經驗,嘗試在F2-F3使用高速鋼軋輥以提高軋輥耐磨性,改善軋輥和帶鋼表面質量。
3.麻點麻面缺陷問題的解決和高速鋼軋輥的投用
3.1化學成分的試驗
首先對板坯化學成分進行調整。分析并通過實驗找出了板坯化學成分與麻點產生的相關性。將SS400板坯Si含量調整至0.055%以上安排生產并進行跟蹤確認。根據一些資料文獻表明帶鋼表面麻點缺陷產生與軋輥表面狀況密切相關,但軋輥表面的磨損和氧化膜損壞很大程度是被軋制過程中板帶表面的細小松散的二次氧化鐵皮Fe3O4摩擦損壞,而二次氧化鐵皮生成的多少與組織狀況隨所軋帶材的化學成分不同而不同。通過與板材室溝先后組織了兩次試驗,攻關人員進行現場跟蹤,從板坯平面質量、加熱、軋制直至成品的表面質量,各工序都進行了過程質量把關,經過與常規產品相比效果不明顯。
3.2對高速鋼軋輥的試驗和研究
因為2250mm生產線主要生產薄規格和品種鋼,軋輥特別是精軋末架輥磨損快,很難保證軋制計劃后部的產品表面質量,當軋輥的表面質量差時易出麻點麻面缺陷,為提高軋輥的使用周期和表面質量,改用高速鋼軋輥。
3.3冷卻系統的優化
軋輥良好的冷卻是減少軋輥表面氧化膜過度增厚的最有效方法,避免軋輥表面暴露在產生氧化的高溫下,這樣可保持氧化膜的良好附著性能而不脫落,不至于造成表皮和表面剝落。
3.4軋制潤滑功能的投用
由于使用軋制油潤滑可減少軋輥的摩擦系數,因此可減小軋制負荷,降低表面溫度,減少熱裂紋和降低在軋輥表面的剪切力,其結果能更持久保持軋輥表面良好的狀況。同時潤滑使得摩擦更加穩定。此外,潤滑也可降低功率消耗,減少軋輥的磨損和改善軋材的表面質量。
由于軋機在設計時采用工作輥RGL潤滑系統。由于輥縫潤滑在機架入口側,所以相應的對功能控制時序進行調整,盡量采用機架加載延時以后再開啟。
三、結論
措施實施后,對四個月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麻點麻面的一級品改判率由0.68%降到了0.26%(圖3),并減少了軋輥磨削次數約48次。
參考文獻:
[1]張蘭.304不銹鋼熱軋鋼外表質量技術研究[J].山西冶金.2008.03
[2]李楊.關于熱軋鋼生產線的技術需求和改造[J].科技創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