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珊珊
摘? 要:進入融媒體時代,傳統的新聞生產以及新聞傳播遭受著巨大挑戰,在整合傳統媒體以及新興媒體的整個進程中,暴露了眾多問題。本文就結合融媒體融合時代視角,進一步分析媒體融合為新聞產生以及新聞傳播帶來的相關挑戰,希望能推動我國新聞產業在媒體融合時代下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媒體融合;新聞;生產傳播;挑戰;發展路徑
引言:目前,5G技術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人們帶入到了信息共享的時代。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統媒體紛紛追求全新的發展模式,在媒體融合實踐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隨著媒體融合的趨勢逐步深化,仍需要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及使命,這就需要強化關于媒體融合的認知,正視新聞生產及新聞傳播挑戰,從而制定更有效的發展路徑。
一、媒體融合時代新聞生產與傳播挑戰分析
(一)距離挑戰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是新聞機構,或者是發布新聞的個人,都可以通過有關平臺實時的傳播新聞信息。結合MR技術、VR技術以及AR技術,空間距離以及空間界限異常模糊,甚至開始消失。距離方面有所缺失,導致一些接受者面對著海量的信息,難以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此同時,涌現出了新的技術,而新技術僅被人們視為介質工具,可以強化交互體驗,滿足用戶對新聞信息的個性化需求。在媒體融合時代下,新聞平臺算法精準,能夠為用戶推送其心儀的信息內容。一旦出現新聞事件,在網絡上傳播,無需耗費大量時間,可能僅占用幾秒時間便可收獲受眾的大量評論,新聞直播畫面上有實時的彈幕,移動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上也可隨時接受來自受眾的反饋信息。由于媒體本身具有一定生存壓力,新聞生產產品思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目前,點擊率如同與收益,在各種聚合型網站上傳播信息,極有可能出現信息爭議事件,應用誤導標題引起受眾關注,獲得更多點擊率,這便會影響新聞傳播質量。
(二)媒介終端泛在化
現階段,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占據了媒體融合時代下的重要空間。媒體融合蘊藏著無窮的力量,移動互聯網、5G技術等都包含其中。媒體融合的特點,在于生產信息、發送信息以及接收的信息過程中,每一個人員都有擁有多重身份,消費者和信息接受者可以相互轉換,傳播者和生產者也可以靈活切換。傳統媒體會為受眾帶來觀看世界的窗口,媒體融合則是為受眾開啟了一扇門,既能觀看外界現象,又能通過這扇門,將自己的信息向外界傳播。但不得不承認,媒介終端泛在化極有可能導致媒體在傳播信息過程中投入高昂成本。比如,進入信息化時代后,很多傳統的媒體都建立了微博、微信、移動終端以及抖音平臺的協同傳播模式,不同平臺中傳播的信息具有不同側重點,有的平臺注重圖文傳播,有的平臺注重音頻、視頻傳播,在媒體融合逐步深入后,加上智能終端快速發展,這便為傳統媒體生產新聞內容和傳播新聞內容、開發新聞渠道帶來了重大的挑戰性。
二、媒體融合時代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有效途徑分析
(一)關注距離,提升信息密度
對于當今受眾來講,更喜歡接受快速變化的信息。相比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迅速轉換以及能夠直接呈現新聞信息的模式更受歡迎。目前,動圖要比文字圖片更有說服力,而短視頻要比長視頻更能抓住受眾的心。在媒體融合時代下,新聞內在邏輯于傳播過程中日漸被壓縮,被壓縮后的新聞信息普遍是淺層的信息,具有瞬間的情緒價值,但是卻不能激活受眾的深度思考意識。如果存在距離,便會為新聞傳播過程帶來重大的困難。需要注意的一點,距離并非僅體檢在時空維度,同時也包含心理緯度方面的距離。重建時空距離,可以延長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保障傳播過程可控,防止在生產新聞時存在不穩定性以及不確定性因素[1]。此外,存在距離能夠使得同一信息源持續的輸出新聞信息。通過呈現淺層信息,再次補充細節信息,打造完整的新聞事件體系,明確新聞事件前因后果。通過優化慢新聞網站及板塊等,拉近受眾和新聞內容距離,強化延遲滿足效果,不斷提升信息密度。重新建構距離,并非要徹底摒棄傳統新聞媒體,而是要保留傳統新聞媒體新聞信息傳播優勢,融合融媒體技術傳播特點,重建距離深度思考新聞內容,以便能進一步應對下一階段的挑戰。
(二)重視算法,增強新聞傳播人文主體性
自從出現推薦算法后,便令新聞生產模式以及新聞傳播模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通過應用巨量數據,使用平臺以及媒體終端,可以將受眾標簽變成觸發路徑。結合每一類標簽靈活的精準推薦,即可過濾很多不必要的新聞信息,將受眾青睞的信息推薦在其面前,考慮用戶潛在興趣和愛好,進一步關注受眾價值判斷,規范算法推薦合理性,避免其倫理失范,真正回歸新聞價值。
(三)突出中心,占據更多信息節點
從表面上進行分析,融合媒體時代下的去中心化趨勢相對顯著,各種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角度,充實傳播空間格局,越來越多的網絡拓撲結構呈現在受眾面前[2]。在目前的新聞傳播空間內,區塊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形態,無論是全球網絡資源集中化,亦或者科技平臺崛起,實際上都融入了去中心化的理念,去中心化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傳播中心,新傳播中心正在不斷地建成以及投入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規范了新聞傳播市場的秩序,在平板電腦以及手機終端接入后,和個人信息密切綁定,進而對網絡空間形成了底層約束。同時,受熟人社交以及各種細分流域關系的影響,受眾無法變成真正的個體,而是要投身持互聯網的節點中,與互聯網節點構成信息流,便成為了媒體融合時代下的全新新聞傳播中心。傳統媒體使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占據著信息節點的功能,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比如在突發新冠疫情之后,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在第一時間內派遣記者去調查疫情信息,并且在微博以及抖音平臺持續發布對應的信息,及時辟謠,降低了社會的恐慌度。在進入網絡傳播空間內,新聞生產及新聞傳播任務需要適當地采取差異化傳播趨勢以及分眾化傳播趨勢,這樣才能占據更多的信息節點,從而引領新的輿論格局。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媒介技術以及傳播渠道、傳媒生產渠道的整合,媒體融合已成為大勢所趨,這便為新聞生產和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只有不斷認識挑戰,才能開辟全新的新聞生產和傳播道路。因此,有關人員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確保提升新聞生產與傳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崢,甘元.媒體融合時代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挑戰及應對[J].中國出版,2021(17):38-41.
[2]孫倩.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教育應對挑戰的對策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0(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