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瀟涵
摘 要: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不注重結合學生發展特點調整教學方案與理念,導致閱讀課堂缺少有序性、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出現,在閱讀教學中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優化,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傳授與指導,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閱讀中,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閱讀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學生;學科素養
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素質之一,是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能力是學好各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加強閱讀教學改革工作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促使學生掌握更多文學知識,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順應時代發展,立足學生發展需求,積極調整教學方法,探索出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路徑,讓學生在濃郁閱讀環境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在閱讀教學中與廣大同行共同切磋。
一、培養學生個人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及時進行針對性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誤區,以正確的方法開展閱讀活動,進而逐步培養了學生個人閱讀能力。在實際落實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糾正學生的偏離思想,讓學生以正確的方向開展閱讀,進而確保學生的不斷成長。例如在學習《金色花》一文時,教師會立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引進泰格爾先生的《飛鳥集》,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作者。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詩歌教學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分享,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能夠結合詩歌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此過程是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獨立賞析過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展示學生的個人閱讀能力與特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觀點表達,分析出學生的思維動態,把握學生的閱讀方向,進而可以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
二、拓展學生語文閱讀視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讓學生了解更多題材的文章,為他們提供和介紹圖書館、圖書室、走廊圖書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在不同風格中找準自己的喜好,確定出自己的閱讀興趣。首先是與課程相關的拓展閱讀。在閱讀材料選取上,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更多與之相關或同時期的作品。例如在魯迅作品《風箏》教學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共同了解作者在人物介紹方面所展現的風格,而后引進作者同樣帶有人物描寫的作品或文本片段,讓學生從文本片段中感受到魯迅的獨特風格,通過對比提煉出風格關鍵詞。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故事簡介方式為學生講解作者經歷,讓學生對他產生敬佩之情。接著教師可推薦作者的相關作品,鼓勵學生課下進行研讀,以此深度了解魯迅先生。其次是基于學生興趣的課外閱讀。教師不應局限于課本素材,應加強對課外閱讀材料的拓展,將課內與課外的學習活動有效關聯起來,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例如教師定期舉辦的“交換心靈”主題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在日常學習或閱讀中有意識地收集自己喜愛的書籍,認真思考自己喜愛或想要分享它的原因,將其整合起來。在交流會開展過程中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書單并表明推薦理由,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主動融入閱讀交流活動之中。為保持學生這份閱讀熱情,教師還可以私下與學生達成約定,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同一本書,閱讀一段時間后彼此交流閱讀心得,教師在交流過程中對學生的疑惑進行引導與解答,以幫助學生學會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三、打造自主獨立探索空間
在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傳授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探索總結出符合自己學習特點的閱讀方法,進而促使學生閱讀探究能力的發展。考慮到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無法適應通用閱讀方法,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與學習,為學生打造出能夠獨立探索的空間,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思維發展。這對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科相關知識的閱讀,不斷提煉出有效的閱讀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充分發揮對學生閱讀提升的積極引導。例如在課文《觀滄海》教學中,考慮到此前已帶領學生進行了大量的閱讀教學,此時可嘗試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學生結合自身閱讀經驗,嘗試走進作者曹操,通過了解曹操本身建立對其作品更好地理解。此時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曹操的相關作品,或展示以曹操為原型的影視作品《三國演義》等,這樣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閱讀,讓學生建立對曹操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的認識。另外,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人物曹操的分析,會對曹操英雄主義觀念產生敬佩之情,進而在他們小小心田中發芽生根,為培養正確價值觀念提供支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學生各項能力水平與興趣特點的分析,加強對先進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的應用,立足初中生身心特征確定出合理的教育方案,讓學生在開放環境中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切實感知文本傳遞的情感,以逐步提升閱讀水平。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初中生視角思考,對現有教學策略進行分析與優化,進而探索出符合初中生身心特點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婉.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淺探[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6):37-39.
[2]陳紅超.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6):34-36.
[3]韓明. 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討[J]. 文學教育(下),2022,(0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