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煤工塵肺發病的可能性與嚴重性,為羅馬尼亞職業病風險評估法(MLSP)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煤塵危害評價中的應用奠定基礎。方法? 采用羅馬尼亞職業病風險評估法、坐標矩陣中風險曲線的分區以及國內關于煤工塵肺發病率的文獻資料,研究煤工塵肺發病風險。結果 本次研究煤工塵肺風險評估結果為1-4級風險。結論 羅馬尼亞職業病風險評估法可有效的應用到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煤工塵肺發病風險的研究。
關鍵詞:發病率;風險評估;風險曲線;煤工塵肺
[Abstract]Objective:This text is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and severity of pneumoconiosis in coal mining and washing,It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omanian occupational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method(MLSP) in the hazard assessment of coal dust in coal mining and washing industry.Methods:Romanian occupational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the division of risk curve in coordinate matrix and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on the incidence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ncidence risk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Results:The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of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in this research are 1-4. Conclusion:Romanian occupational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pneumoconiosis risk in coal mining and washing industry.
[Keywords]Incidence; risk assessment; risk curve;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我國的職業危害主要以粉塵為主,職業病人以塵肺病為主,占全部職業病的71%,中毒占20%,兩者占全部職業病的90%。塵肺病又以煤工塵肺、矽肺最為嚴重,塵肺病患者中有半數以上為煤工塵肺。由此可見,煤工塵肺和矽肺仍是造成職業病的罪魁禍首。目前尚未有文獻報道我國接觸粉塵危害的工人罹患煤工塵肺或矽肺的風險,而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職業病危害和職業病風險評估方法有羅馬尼亞職業事故和職業病風險評估方法(MLSP)[1]、新加坡半定量風險評估方法(MOM)[2]、澳大利亞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評估方法(UQ)[3]、美國環境保護署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EPA)[4]。任何一種方法要應用到國內都需要方法的改進與文獻資料的跟進,本次研究以期在查詢與分析國內煤工塵肺發病率文獻的基礎上,利用MLSP中職業病發病的可能性分組法來確定煤工塵肺的發病風險,為MLSP在我國的應用提供一種思路。
對象和方法
1.對象:我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采掘一線工人,發病率數據來自國內相關文獻。
文獻1[5]:研究對象8291人,工齡5-7年,患病率0.5%—2.6%;工齡9-11年,患病率4.8%—7.0%;工齡19-21年,患病率13.5%—15.2%,27年,患病率達到87.8%。
文獻2[6]:研究對象17023人,隨訪時間為1970-2010,采掘一線工人發病率最低8.74%,最高17.91%。
文獻3[7]:研究對象4771人,隨訪42年,采掘一線工人發病率最低3.60%,最高25.10%。
2.方法:按照MLSP法可以根據可能性把事件分為6組[1],將小時單位換算成年為單位,對應得到煤工塵肺5年、10年、20年、30年的發病率,見表1。
按照MLSP法可以根據結果的嚴重性把職業病分為7組[1],并可近似地與《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分級》(GB/T16180-2014)中塵肺致殘程度對應[8],見表2。
以事故結果的嚴重性(g)為縱坐標,事故發生的可能性(p)為橫坐標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建立矩陣(如圖1)。將坐標中的矩形的對角線(圖中虛線)分為七個相等的部分,這樣就可以劃出曲線。極限點是嚴重性等級為1,可能性等級為6的那個點。通過這兩個點,就可以劃出一條與y=1/x平行的曲線代表極低可接受風險曲線,由矩形的一部份和劃出的曲線所圍成的區域代表風險水平1。通過矩形對角線劃分節段的那幾個點,平行于極低可接受危險水平曲線,就可以劃出風險水平2 … 6的曲線,見圖2。由曲線1和它上面的一條曲線圍成的區域代表風險水平2;風險水平2代表“嚴重性—可能性”坐標點位于這個區域或在上一條曲線上的所有危險因素。水平3,4,5,6曲線相似可得。風險水平7位于的區域是由水平6曲線和矩形的兩個上邊所圍成的[1]。
依據圖2,風險水平等級點匯總:
1級風險坐標(g,p):(1,1) (1,2) (1,3) (1,4) (1,5) (1,6) (2,1);
2級風險坐標(g,p):(2,2) (2,3) (2,4) (3,1) (3,2) (4,1);
3級風險坐標(g,p):(2,5) (2,6) (3,3) (3,4) (4,2) (5,1) (6,1) (7,1);
4級風險—坐標(g,p):(3,5) (3,6) (4,3) (4,4) (5,2) (5,3) (6,2) (7,2);
5級風險—坐標(g,p):(4,5) (4,6) (5,4) (5,5) (6,3) (7,3);
6級風險—坐標(g,p):(5,6) (6,4) (6,5) (7,4);
7級風險—坐標(g,p):(6,6) (7,5) (7,6)
結 果
1.職業病發病的可能性:相關文獻顯示:長期在采掘一線工作的工人中工齡為 5年時, 只有0.5-%1%左右的工人患塵肺病,工齡為 10 年時, 則有4%—8%的工人發病;工齡超過二三十年以后,發病率提高到15%—80%。
以上證據表明煤工塵肺主要落在了“非常罕見”可能性組中,即圖1中縱坐標2對應的曲線。
2.風險級別:利用“風險曲線”確定風險等級[1]。
依據圖2結果,得出煤工塵肺縱坐標2對應的坐標點及各個坐標點含義如下:
1級風險坐標(g,p):(1,2)
含義:一名采掘一線工人在只遭受煤塵危害不考慮其它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前提下,若以塵肺Ⅰ期(肺功能正常)為事件的結局,其遭受的風險為1級。
2級風險坐標(g,p):(2,2) (3,2)
含義:一名采掘一線工人在只遭受煤塵危害不考慮其它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前提下,若以塵肺Ⅱ期(無并發癥)為事件的結局,其遭受的風險為2級,其余類推。
3級風險坐標(g,p):(4,2)
含義:一名采掘一線工人在只遭受煤塵危害不考慮其它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前提下,若以塵肺Ⅲ期(無并發癥)為事件的結局,其遭受的風險為3級,其余類推。
4級風險坐標(g,p):(5,2) (6,2) (7,2)
含義:一名采掘一線工人在只遭受煤塵危害不考慮其它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前提下,若以死亡為結局,其遭受的風險為4級,其余類推。
討 論
1.羅馬利亞的風險評價方法是依據危害的嚴重程度和發生概率,以一簇“風險曲線”為基礎,以事故結果的嚴重性(g)為縱坐標,事故發生的可能性(p)為橫坐標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建立如圖1的矩陣。應用危害嚴重程度和危害發生概率兩指標在坐標矩陣中的位置確定風險等級,將風險劃分為7個等級。由1到7風險依次增高,煤工塵肺發病風險位于“風險曲線”的1-4級。
2.目前來看,將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職業病危害和職業病風險評估方法應用于國內職業病危害評價上還有一定的難度,每一種方法的應用都存在一些問題,例入引用新加坡半定量風險評估方法(MOM)時需要進行暴露分級,而新加坡采用的化學物職業接觸限值和我國的職業接觸限值存在差別,直接應用MOM難免會產生偏差,澳大利亞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評估方法(UQ)對各個指標的分級缺少量化的指標,而本方法在應用的過程中,由于文獻資料的局限性,無法得到煤工塵肺各個嚴重性級別的發病率資料,故只能得出煤工塵肺發病風險1-4級的結論而無法細化。
3.由于煤工塵肺存在Ⅰ、Ⅱ、Ⅲ期,而且每一期中又可細分,因此本研究結果可認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采掘一線工人塵肺Ⅰ期(肺功能正常)風險評估為1級風險(最低),塵肺Ⅱ期(無其他并發癥)風險評估為2級風險,塵肺Ⅲ期(無其他并發癥)風險評估為3級風險,其余類推。
4.職業病危害或職業病風險評估法是職業病危害評價的重點與難點,在使用本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從開頭入手(如危害等級、暴露等級等),也可以從結果入手(如職業病嚴重性、發病率等),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應當大致分三步走:(1)通過文獻資料、現場調研、現場檢測等確定各指標的分級;(2)運用風險評估原理確定風險等級;(3)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等級。
5.按照MLSP,煤工塵肺屬于“非常罕見”事件,雖然由于我國采掘一線的工人數量基數巨大,實際發病數量眾多,但本研究證實:將煤工塵肺控制在塵肺Ⅰ期(肺功能正常),該病的風險可降到最低,這進一步說明了煤工塵肺職業健康體檢和職業病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Romania.Risk Assessment Methed for Occupational Accidents and Diseases[S].Ministry of Labor and Social Protection,1998.
[2]Ministry of Manpower (Singapore). A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to Assess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armful Chemicals[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Division,http://www.mom.gov.sg/workplace-safety-health/resources/.
[3]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Australia).Occupational Health and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Unit,2011.
[4]張美辨,皺華,袁偉明,等.職業危害風險評估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2,30(12):972-974.
[5]馬俊,張建偉,王麗華.煤工塵肺預期發病工齡壽命表法研究[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1,27(3):144-146.
[6]華正兵,孫志謙,秦天榜,等.河北某煤礦工人累積接塵量與塵肺發病危險性的劑量-反應關系[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5,32(1):1-6.
[7]云翔,孫志謙,索霞,等.山西某煤礦煤工塵肺發病規律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5):635-637.
[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GB/T16180-2014,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分級[s].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朱磊(1982-7-2),男,環境衛生與勞動衛生學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風險評估方法研究,參與研究的“風險評估法在職業危害評價工作中的應用”獲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成果登記號:9412011Y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