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法良
湖州市第九次黨代會回顧了過去五年取得的發展成就,描繪了未來五年發展的新藍圖,動員全市上下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為奮力建設綠色低碳共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州而不懈奮斗。吳興農商銀行作為浙江省農信聯社下屬的湖州地方本土銀行,認真學習貫徹、深入領會市黨代會精神,聚焦主題、勇擔使命、創新實干,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在建設綠色低碳共富新湖州的新征程中彰顯金融主力擔當。
一、在提升認知中強化扛起主力擔當的思想自覺
吳興農商銀行是湖州市中心城區網點數量最多的金融機構,存貸款市場份額均排名吳興區第一名,金融服務覆蓋“三農”、中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邁向新征程,要有新作為,必須把自身的事業同百姓的生活、企業的發展、城市的未來緊密相連,以思想自覺、沸騰狀態來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一是更加自覺當好綠色低碳發展的踐行者。湖州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近些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湖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可以說,綠色是湖州最靚的底色,也是吳興農商銀行孜孜追求的特色。吳興農商銀行堅持把金融支持綠色低碳作為首要任務,探索建設綠色金融專營化體系,深化差異化支持,創新“綠色建筑貸”“新能源碳惠貸”等專屬產品,支持小微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名列浙江省前茅,推進低碳運營管理,開設碳中和銀行網點,積極助力“雙碳”工作。
二是更加自覺當好推動共同富裕的助力者。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作為一家專注于服務農村農業、廣大百姓的本土銀行,吳興農商銀行助力共同富裕就要抓住做深做實普惠金融這個關鍵點,更多地從群眾、企業視野創新產品、優化服務,俯下身、沉下心做好基礎工程,打造足額、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推出如榮獲“全國農村金融優秀精準扶貧產品”獎的“消薄貸”等系列優質金融產品,持續助力拓展共富道路。
三是更加自覺當好堅守初心使命的服務者。初心使命是推進工作、發展壯大的根本出發點和最大著力點。吳興農商銀行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圍繞“做業務最實、與民企最親、離百姓最近”的發展定位,深入支持鄉村振興,構建聯結城鄉一體的網點體系,打造集金融、電商、快遞、政務、民生等服務于一體的“豐收驛站”,精準支持企業紓困解難等相關做法受到浙江銀保監局全省通報表揚,努力打造講情懷、重責任、有溫度的銀行,以優越的金融服務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的滿意度幸福感。
二、在壯大本元中強化扛起主力擔當的能力支撐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吳興農商銀行堅持以百姓之心為心,著力做大品牌內涵、做寬信貸體系,更加注重工作下沉,將普惠金融做到實處,持續發展壯大自身,以堅實基礎為發揮主力擔當提供強大支撐。
一是做強做大品牌內涵,以綠色金融推動低碳建設。堅持綠色引領,積極創新金融服務,著力在“雙碳”中體現有力作為。實施綠色金融創新工程,大力推行綠色貸款。開展綠色貸款分類貼標,實行差異化授信與利率定價機制,創新推出“綠色廠房貸”“綠色助力貸”等23款特色產品,引導信貸投放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已發放綠色貸款105.68億元,占比46%。連續兩年獲得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優秀金融機構稱號。探索“碳中和”銀行建設,支持企業低碳發展。制定碳中和銀行發展規劃,編制運營和資產兩個維度的“碳中和”目標時間表,推出“碳中和助力貸”“碳效貸”等基于碳效的產品,開設首家“近零碳”網點,支持首個近零碳建筑項目順利落地。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綠色金融引領綠色生活。創新“綠地貸”,支持全域土地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將垃圾分類與綠色金融深入融合,創新“豐收綠色貸”等個性化產品,將垃圾分類積分轉換為信用積分,掛鉤“增信降費、消費優惠”等紅利,引導居民提高垃圾分類的自覺性。推行“非接觸式金融”,開展綠色支付創新,建設“智慧菜場”“智慧校園”“智慧醫院”等項目,開設全市首家“社銀聯通”網點、全市唯一“市民服務之窗”銀行網點,不斷創造綠色高效的生活體驗。
二是做廣做寬信貸體系,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質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困難和影響,吳興農商銀行堅持與服務企業風雨同舟,共渡難關。構建暢通直達的小微企業融資體系。依托“增氧計劃”“滴灌工程”“創新工程”,圍繞小微企業“量增、面擴、價降”,加強人行兩項創新工具運用,加大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投放力度。結合應用綠貸通等平臺,創新實現獲客、產品、服務全流程線上化,建立“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經驗做法被《人民日報》頭版報道。出臺支持織里童裝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專項扶持政策,為76家企業發放“童裝助力貸”5.49億元。深化“三服務”,精準支持小微企業紓困解難。以“數據+走訪”的形式,主動對接民營及小微企業金融需求,已發放小微企業貸款182.69億元,發放支農支小再貸款38.57億元,去年以來累計減費讓利超2000萬元,獲得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一級單位稱號。加大支持科創企業力度。在綠色支行掛牌成立科技銀行,推動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融合創新,精準滴灌科技型企業,推出“輕舟貸”專項產品,推廣“專利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創新產品,對27家科技企業發放“輕舟貸”1.04億元,對37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放“專利權質押貸款”2.84億元,助力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基于大數據信用創造優勢,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創新“小個貸”產品,入選浙江省數字經濟“新業態”優秀案例。發放全市首筆“政采貸”貸款,助力全市成為全國首個政府采購服務平臺與融資服務平臺完美對接的城市。
三是做深做實普惠金融,打造城鄉一體服務體系。下沉工作重心,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做深做實三年行動計劃,推廣應用“惠農貸”“惠民貸”“工惠貸”等產品,圍繞以“無感授信、有感反饋”來全面滿足每個家庭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扎實做好普惠金融工作。三位一體全面賦能美麗鄉村。吳興農商銀行實現轄內農合聯成員信用等級評定、授信服務全覆蓋,共累計支持農業經營主體235戶、金額3.94億元。“美麗鄉村貸”發放2.01億元資金,幫助13個行政村完成美麗鄉村改造。推出“農擔通”“兩山農林貸”“三項補貼貸款”等產品,全方位化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以民為本全面助推“擴中提低”。暢通金融富農途徑,聯合推廣“免擔保、純信用、低門檻”的農戶小額普惠貸款,為8萬多農戶授信150億元,授信覆蓋面達100%。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圍繞發展生產、自主創業、增加收入,為1195名困難農戶發放專項資金1.12億元,一次性為吳興區縮小城鄉差距基金捐贈1000萬元,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多維度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服務三年行動計劃,與轄內鄉鎮(街道)建立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平臺,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改造、全域整治、五水共治、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三年來累計投入信貸資金50.32億元。支持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共為47個行政村發放“消薄貸”3.49億元,有效促進了欠發達村的消除。支持未來鄉村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推進數字農村建設,完善農村、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推廣農村集體經濟數字管理系統。深化“三權”抵押貸款,創新推廣林權抵押貸款、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等支農產品,持續盤活農村資產,拓寬農民增收空間。
三、在務實創新中強化扛起主力擔當的有效作為
未來已來。在新的征程上,吳興農商銀行將堅持系統思維、改革思維,持續務實干、創新干,注重數字化賦能,主動參與綠色低碳共富綜合改革,以更大更多更實效的作為來譜寫新的華彩樂章。
一是聚焦共富提升農村金融精準度。農商銀行因農而生,服農而興,必須進一步彰顯農村金融主力軍的擔當,堅守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主動融入“金融惠農”共富班車,以全方位金融幫助廣大農民群眾增收致富。通過整合現有資源,盤活固有資產,發揮金融作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通過支持強村公司等途徑助力發展跨區域抱團項目及開發利用閑置資產,協同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及資產保值增值,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完善農村金融支持保障體系,探索“農業信貸+農業保險+農業補償”的合作機制,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觸達能力。加大對農業 “雙強行動”的支持力度,依托“三位一體”開展農機農技抵質押和農業機械按揭貸款創新,助力農業機械科技創新。全面支持城鄉一體發展,創新青創貸、創客貸、農創貸等產品,推動“兩進兩回”行動。
二是聚焦“雙碳”構建綠色金融大體系。圍繞促進實體經濟低碳轉型,探索綠色普惠支持“雙碳”目標實現的體系建設,突出“數智綠金”體系和GEP核算結果市場化應用機制構建等重點難點,主動參與建設金融數據庫、構建轉型金融體系等創新工作和特色改革,持續研發綠色金融產品、強化綠色金融服務,讓綠色更普惠,讓普惠更綠色。完善綠色普惠組織基礎體系,將綠色低碳轉型企業作為綠色普惠金融的重點支持領域,支持農業、小微企業在“雙碳”目標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并充分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便利性。完善綠色普惠政策支持體系,將普惠金融納入綠色金融考核體系,推動綠色金融向普惠領域有效傾斜,引導信貸資金持續流向綠色低碳領域。完善綠色普惠產品服務體系,多角度全方位完善綠色普惠支持“雙碳”目標實現的產品體系,通過推廣“GEP綠色貸”、支持綠色共富區域公用品牌商標質押貸款等,讓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生態產品產業,探索創新“轉型金融”服務,建立與低碳轉型目標掛鉤的利率定價和產品創新機制,定向支持企業節能減排和減碳項目。
三是聚焦民需提升普惠金融覆蓋面。圍繞金融為民初心,對標國際先進原則,融入可持續發展元素,制定綠色普惠金融五年發展規劃,提升金融資源均衡性共享性。貫徹落實創新強市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全方位助力創業創新,為人才以及人才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促進人才鏈和資金鏈良性互動,加強對新湖州人的金融支持,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努力降低金融資金成本,實施“免息、低息、貼息”等優惠措施,助推低成本創業之城、高品質生活之城建設。運用金融手段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公益領域,將金融服務與鄉村社會治理大數據有機結合,促進黨建共建、鄉村治理、文明提升和金融集約供給的有機融合,切實完善農村信用生態體系。全過程踐行社會責任,注重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保障弱勢群體獲得均等服務機會,降低弱勢群體支出,為低收入群體享受更加便宜的金融服務創造條件。注重金融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積極參與社會捐贈,志愿服務、慈善公益等社會事業,通過募集、捐贈、資助及公益基金等形式,促進經濟財富和社會資源在不同群體間的合理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