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凌
摘? 要:科學技術的研發成果轉化效率偏低是目前我國科技產業需要亟待處理的問題,出現這種狀況,大多數都是由于給予科技研發人才的激勵性不足,人才激勵機制欠缺。本篇文章就重點論述分析了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人才激勵機制的研究探討,分析當前科技創新人才在整個工作中的決定性支撐作用,提出了激勵科技創新人才的若干措施。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人才
伴隨著當前全球科學技術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我國企業也直面巨大的競爭,企業在激烈市場中,要想能夠生存發展,就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斷地加大科技研發成果的轉化,將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公司經營效應。在當前社會下,科學技術成為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我國政府部門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和財稅優惠政策。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國內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近30%未使用,有10%的轉化為批量生產的成果,大量科學研發成果,沒有被轉換,這就造成前期的投入的科研資金付諸東流,被擱置,不能夠促進社會發展,有近80%科研資金被浪費,出現這種狀況,有國家政府部門政策,也有科研成果轉化渠道方面的問題,也有科研生產與需求匹配性的問題,但是也有科技人才激勵性問題,如果建立起高效的激勵機制,那么科技成果轉化率都會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一、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
科技成果是指對某項科學基礎研究,通過科研人員的觀察、測試、設計、制造等一系列的活動,所得出來的科學研究成果,這種成果重點凸顯出一種知識形態,具有潛在生產力,而且能夠將其變成生產力,將這些成果運用到實際生產制造領域中來,要進一步深入研發。一個完善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就是要經過科研人員的基礎性研究,再到科技技術的開發,由技術構思到制作樣品。在經過中試轉變成成熟的運用,在向企業去擴散轉移,進而能夠轉化形成社會生產力。
科技成果的轉化有以下特征
(一)階段性和連續性
在科技研發最基礎研究過程中,這些基礎研究多數就是闡述外界資料理論和學說,采用論文、專著,經過縝密思維加工觀察實驗分析得到數據資料,并且論文書籍等方式來發表,這些基礎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這也是目前科技技術發展進步的源頭,在科研成果的實踐應用階段,要提出可行的成果應用方法,研究人員通過大量研究得出實驗樣品,并申請專利進入到國內國際市場中。在科研成果開發階段,表現為是用新的工藝技術,可改進產品工藝流程和設計方法,技術研發成果,這也使科研商品和技術可以廣泛的應用普及推廣。科學研究也要有經濟目標,以外部市場作為導向來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形成社會發展的生產力[1]。
(二)科技成果轉化是創造性勞動
科技成果轉化是創造勞動,隨著成果轉化,信息量也會增加,科研工作信息量成本、收入數據信息經過一系列特殊調整,按照一定步驟來加工處理,并且用于成果反饋。制定下一步處理策略,這樣就會循環往復,最終形成科研產品,科研成果轉化效率速度快,那么科技成果轉化所形成價值效益就更高。
(三)各階段投入不同,風險不同,產生價值也不同
在基礎研究階段會獲得更好的成果,這種概率往往只有近5~10%的工作,可以發展成為實用性的研究。在實用性科學研究過程中,有近70%的工作可以獲得成功,各階段投入也不盡相同,一般狀況下各國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費用投入為10%到60%不等。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是一類成果產出過程,而且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動態系統,有著較長轉化鏈條。技術開發是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成熟階段,也是成果轉化的關鍵之處,而在技術開發中,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屬于技術開發研究的上游階段,應用技術企業為科研成果開發的下游[2]。
二、科技創新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
在目前世界科技革命發展背景下,科技技術創新發展能夠極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變革,過去在工業時代之下,都是大機器的生產制造,但在現代社會上,高端科技信息化革命已經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人類知識腦力勞動使人們通過使用工具方式創造物質化的產品,創造新產品價值、生產資料在人們的勞動中會實現價值轉移。在活化勞動領域中,創造流程相對清晰,以信息、計算機、生物工程作為核心代表,現代化科學技術革命大幅度提高產品生產制造過程、自動化水平。
因此,人類的活化勞動量逐步減少,但是社會的物質財富卻顯著增加,其中高端科技技術就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信息社會之下,各類型科技勞動在國民經濟發展地位日漸提升,盡管科技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中財富,但是科學技術本身并不具備創造價值,產品自身價值也是科技技術成果的價值載體。科技人員創造性勞動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基石,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3]。
人才資源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也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支撐。從當前科技成果轉化角度來講,城市科技技術大力推廣是其他科技研發的基石,科技人才通過學習掌握大量的技術、自然學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采用啟發型的工作方式,深度地去探索,篩查評估,并且總結歸納提出新的觀點思想。在技術研發時,科技人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科研成果的技術,工藝設備方面的應用進行創新。在工業化生產階段,科技人才加大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加以推廣應用。科技人才的新思想形成到市場上成熟產品的涌現,科技人才會花費大量的心血走過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及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還要冒著極大風險,這些不確定風險就會導致科技創新工作失敗。因此,要想使得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充滿動力,就要肯定科技創新人才在轉化工作中的決定性作用,在物質精神方面給予獎勵,打造高端科技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
三、建立有效的科技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馬斯洛將人才的需求劃分為國等級,最基礎就是人們的生理需求,再接下來就是人們的安全需求之后,是對于組織機構的歸屬需求和為人們尊重的需求,最后就是價值實現需求,科創人才與普通人也一樣,都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物質化的方式是突出的手段,但是科創人員與其他的社會工作不同,他們的工作是具有復雜性的腦力勞動和創新勞動,他們是一類特殊的工作群體科學工作人員通過修自己的工作給社會帶來產品,也希望社會能夠承認自己的價值,因此科技人員自身的精神激勵也比較重要。在從事基礎科學技術研究的人員方面加強精神方面激勵與物質激勵相融合的科技人員提供發放獎金,提高職位,評比優秀工作者。旅游改善住房等相應的基地,同時提供科研經費,實驗設備等多種優惠等物質基地,屬于自行分配,它能夠在工程上滿足工作人員的物質領域的需要精神獎勵。屬于獲獎者各種榮譽也是一類獎勵的方式,但是科研成果轉化是關鍵,科技技術的研發機構。
僅僅提供上述的獎勵還不夠。在當前社會科技研發周期被壓縮,科技技術的應用,科研產品的研制工作日益融合的大環境之下,已經難以達到有效激勵的目的。首先,他們技能創造價值不能夠簡單花費時間衡量,另外技術較高的人員參與技術創造活動和實現過程,可能會由于各種要素組合而改變,而不僅僅是由各種要素變化得出的不同類型的結果。科技人才的技能發揮的話,比較關鍵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當事人思想情感的狀態,這狀態也很難實現去預測,最后這種技能不能夠脫離人員而存在。
但用戶隨著人才的流動,而變動激勵方式,使科研業務質量更高。將科創人才的專業能力和價值共享和未來科技成果價值緊密的結合起來,人員分擔風險與享受的收益緊密的結合,形成一致化薪酬激勵機制[4]。
(一)樹立科技創新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觀念
科學技術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源泉,創新技術人才欠缺,科技技術就會停滯不前,科學事業的發展也會成為一紙空談。科技創新人才工作是一類比較復雜的勞動,它能夠將學到的知識用到技術研發領域,掌握的信息積累經驗,都應用到科創工作中來。人員開展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也通過創作系統活動來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價值,牢固地樹立起科創人才第一核心資源的理念,將這種高價值的科技創新人才資源,作為最有價值的資本[5]。
(二)實行產權激勵,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為了使科技成果以產業化方式來運作,也可以成果轉化工作作為創新人才的工作能力和貢獻量化的評價。將技術人員的技術作為入股方式,來給予科創人才,以產權激勵有效地發揮科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一些科技公司就給科創人才派發股權,發放期權,實行產權式的激勵,也能夠大幅度地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孵化。
(三)實行期權激勵吸納,留住人才
科技成果轉化在企業內,也會在科研機構或者高校,不管是獨資公司,還是合伙的公司,科技轉化部門都要建立起開放系統,要構建起開放,具有流動性、競爭性的科技人才隊伍,增強科研人才的力量,打造一支年齡有層次性、轉化能力強的創新科研人才團隊,要想達到這一點,就要以期權的激勵方式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結合現有的產業結構,創建出合理創新人才激勵機制,要達到這一點,要以期權激勵的方式,根據貢獻大小,給予科創人才期權激勵,這樣就能夠更好去吸納優秀人才,避免核心骨干人才流失。
(四)給科技研發人員薪酬分配方面傾斜,政府給予稅收優惠
科技技術研發是一類高度復雜性腦力活動,而且對人員創新性要求偏高,可大幅度提高社會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給人們提供更豐富的物質生活產品,它不像營銷、金融、公關、采購的活動,營銷活動在市場上流動,科學技術的成果在市場上流動性不高,并不能夠直接創造價值。科技人才的薪資要顯著地高于營銷、金融人才或者采購人才,但是在當前市場狀況下,人才市場中科技人才的工資低于營銷人才和金融人才。因此,在未來就要著重給這些科技人才更多的薪酬分配,落實年薪制,提高科技人才的薪酬水平,以此來顯示出科技研發工作的重要性。通過提高薪酬方式,吸引更多新型人才的加入,也能夠穩定科技研發人才隊伍,凸顯出了企事業單位對科技研發工作的重視度。政府部門要給予基礎的科學研究更多的財政資金和財稅服務補助支持,降低企事業單位稅收稅率,以便減輕這些研究型單位的資金壓力,將單位工作資金留在研發工作上[6]。
(五)重視精神的獎勵
科技人才在追求物質回報時,也比較關注于自身的榮譽、精神方面的獎勵,科研工作是一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活動,科創人才是社會的核心骨干人才,他們的研究工作有助于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進步的發展。因此要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尊重支持,通過贊賞獎勵科技人才的成果給社會帶來的貢獻,使他們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現代文明的發展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也承認科技人才勞動價值,這會顯著的提高科技人才工作積極性,也有助于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崇尚科學,尊重科技人才的社會風氣、物質、精神獎勵,都要同步進行公平的看待那些做出貢獻,但是沒名氣的科技人才,這樣有助于科技人才發揮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結束語
在國內科技成果轉化領域中,要求企事業單位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激勵,實行年薪制,提高科技人才的薪酬工資水平,還要對那些核心骨干人才給予一定的股權激勵,以穩定科技研發人才團隊,大力地推動科技人才的創新,才能夠加快科學技術的研發速度。
參考文獻:
[1]王俊霞.科技成果轉化視域下創新質量的提升機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9.
[2]陳珊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的激勵機制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9,36(31):3.
[3]王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5):4.
[4]金雪婷,趙閏,肖體瓊,等.新形勢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激勵機制研究--以某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為例[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0,41(3):6.
[5]姚舜禹,王晨.關于地質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思考[J].中國礦業,2019,28(A01):4.
[6]劉鑫龍.科技成果轉化保險引導基金最優補貼激勵模型及仿真模擬研究[D].浙江財經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