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芹 東營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東營分中心
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被大量占用,加劇了耕地的保護難度。為了有效防范耕地面積減少,確保糧食安全,國家積極推進土地整理項目,在農村區域開展土地整理,在有效增加耕地使用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以及有效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地整理項目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為確保土地整理后的耕地得到有效使用,必須重視對土地整理項目耕地質量的評價分析,及時發現在土地整理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于增加高產和穩產田比重,提高整體耕地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土地整理,也就是土地整理或者土地開發整理,土地整理活動的開展實施需要綜合考慮自然因素、經濟因素以及作業活動,開展土地整理來消除或者是控制作物立地條件,完善農業種植基礎配套設施,進而實現存量土地的盤活,有效補充土地資源,并實現耕地質量的提升,達到藏糧于地的作用。土地整理項目在內容上主要包括了對土地的利用結構進行調整,對土壤進行改良,平整土地,對土地整理區域內的道路以及溝渠等進行規劃,進行廢棄土地的復墾,以及劃定地界并確定權屬。在土地整理項目的具體流程方面,主要包括了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開展土地整理項目的規劃設施,進行土地整理項目的技術研究,評估土地整理項目資金使用,開展項目招投標管理,做好土地整理項目具體實施階段的現場控制等一系列的內容。
耕地質量,主要是對耕地各種性質以及綜合狀況的反映,主要是反映耕地的生產能力、耕地所處環境狀況優劣、耕地土壤能力以及經濟質量等情況。具有較好的耕地質量,一般來說主要是指耕地可以有效保障農作物的成活,適合多種農作物種植,農作物產量有所保證,同時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或者是土壤退化問題的出現,維持耕地的產能以及生態環境水平。耕地質量評價,則主要是依據相應的技術標準以及分析方法,對土地整理項目后耕地質量所進行的評估,重點評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是否有利于促進農作物的生產,是否有利于提高生產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進而從整體上評估分析土地整理項目是否科學適當,并對土地整理項目具體開展實施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檢測和監督,并為土地整理項目的繼續開展實施提供優化調整建議,以確保土地利用的科學。
在耕地質量評價的原則方面,應該重點突出以下方面:一是堅持主導性的要求,由于影響耕地質量的土地特性較多,因而在評價體系的構建方面,應該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選取影響耕地質量的關鍵主導因素;二是堅持穩定性的要求,土地整理項目中耕地質量會受到自然條件、環境因素以及人為活動的影響,因而在評價方面應該確保評價體系的穩定性,可以為土地整理項目的開展實施提供相應的借鑒指導;三是堅持生產性的要求,在耕地質量評價的具體實施方面,應該重點突出影響農作物生產的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有效土層厚度等一系列的因素;四是堅持可操作性的要求,對于耕地質量評價指標應該便于采集和使用,能夠對耕地質量情況進行具體的反映。
在耕地質量具體評價指標的選擇方面,主要是從地貌、土壤、氣候以及生產條件方面選擇相應的評價指標。在地貌條件的指標選擇上,主要是選取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地表巖石露頭度、水土流失度等相應指標;在土壤條件的指標選擇方面,主要是選取有效土層厚度、土壤結構和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地下水位、障礙層次、土壤結構性、土壤耕性、pH值水平、全氮磷鉀含量、土壤容重以及土壤空隙狀況等相應指標;在氣候條件的指標選擇方面,主要是選擇降雨量、干燥度、氣溫、光照時間、無霜期等相應指標;在生產條件的指標選擇方面,主要是選取排灌設施、交通便捷性等相應的指標。
在耕地質量評價的具體開展實施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進行地形特征分值的計算分析,主要是結合實地調查以及地貌圖確定地形部位、田面坡度以及地形特征分值等相應指標;第二,進行土壤性狀分值的計算,其中有效土層厚度、障礙層距地表深度以及有機質含量應該在評價單元進行提取和修正,耕層地質則應該結合不同地方的土地典型剖面來確定,土體結構、土壤容重、土壤養分元素以及pH 值應該結合農業部門所提供的土壤值以及不同地方的測土配方資料等確定,土壤性狀分值則應該結合不同指標分值采取加權求和的方式進行計算分析;第三,進行耕作條件的計算分析,灌溉保證程度主要是對灌溉率進行賦值,田塊狀況主要是基于土地利用現狀圖中的耕地圖斑數據,來綜合分析耕地形狀規整程度、田塊的平整程度、田塊規模等情況來進行測算,田間道路通達程度則是基于耕地的道路面狀線狀數據進行計算分析,此外結合評價單元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耕作距離、農田的防洪標準、林網化程度、田間輸方式等相應指標,計算耕作條件分值;第四,進行土壤健康系數的計算,其中灌溉水環境質量系數主要是綜合地表水監測的樣點數據,健康狀況系數則可以采取累加模型,依據灌溉水環境進行計算;第五,進行生物特性系數的計算,主要是明確耕地土壤的總有機碳含量來進行計算分析;第六,進行耕地質量指數的評價分析,主要是采取連乘積法進行計算,綜合對于土壤的地形特征分值、土壤性狀分值、耕作條件分值以及健康狀況系數、生物特性系數綜合確定測算結果,進而明確耕地質量具體情況;第七,進行耕地質量等別的劃分,綜合分析具體的耕地質量指數,將耕地質量等別具體劃分為優、良、中、低等不同的等別。
此外,基于土地整理項目進行耕地質量的評價分析,還應該注重對土地整理項目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補充完善,尤其是結合不同區域項目的實際情況,增加耕地質量評價測評因素,確保耕地質量評價因素更加全面,評價結果更加切合實際,并綜合運用回歸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關聯度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進行耕地質量的評價分析,并注重多方對比各尺度間評價結果的差異性,確保耕地質量的評價結果具有良好的參考性。
確保耕地質量,關鍵應該強化對土地整理的控制管理,科學地進行土地整理項目的規劃,加強各個環節的有效控制,嚴格落實土地整理項目各項技術指標,重點應該突出以下幾方面。
土地整理是對農村區域的水田林路所開展的綜合整治,保持農村耕地保有量,提高耕地整治質量,在基礎工作方面應該注重做好土地整理項目的整體規劃。在土地整理項目的具體規劃設計方面,首先,應該堅持系統性統籌性的原則,對于土地整理項目,應該盡可能地堅持整鄉整村的推進,尤其是加大自然條件與農業生產條件等基礎條件較好區域的土地整理項目,對于項目應該確保具備較好的新增耕地潛力,保證項目實施后耕地面積的有效增加。其次,應該注重做好農用地的后備資源調查,對于區域內的各類未利用地的具體數量、分布狀況、質量權屬等開展系統全面的調查,為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提供完善的基礎資料數據。同時,應該結合不同地方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尤其是結合耕地總量平衡以及占補平衡的實際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土地整理項目規劃的編制,有針對性地進行土地復墾以及土地開發。此外,在土地整理項目的具體開展實施方面,應該注重堅持按照土地總體利用的規劃以及土地整理項目的規劃等具體開展土地整理項目,強化對土地整理項目的論證分析,確保土地整理項目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保證土地整理項目耕地質量,應該針對項目的申報、計劃、實施、竣工等不同環節,從嚴進行把關。首先,應該注重加強土地整理項目的有關制度建設,尤其是落實土地整理項目的法人制度、項目招投標和監理制度、項目實施合同管理制度,在具體的項目開展實施過程中,對于土地整理項目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參與單位應該嚴格按照規定,采取招投標或者是政府采購的方式進行確定。其次,在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前,對于土地整理項目應該及時發布有關的情況公告,主動接受外部監督,監理單位嚴格按照土地整理項目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以及技術標準規定強化對土地整理項目的質量監督管理,特別是做好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跟蹤監督,以確保土地整理項目耕地質量。同時,在土地整理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在確保土地整理數量以及質量基礎上,還應該強化生態效益研究,積極探索通過表土剝離回填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耕地質量水平。此外,對于土地整理項目應該注重跟進做好后續的管護管理,尤其是落實好基層各級政府在土地整理項目后續管護方面的工作責任,重點確保土地整理項目各項基礎設施以及設備的安全使用,對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積進行核實,做好土地的流轉以及流轉收益分配,開展耕地地力培肥,切實實現耕地質量的整體改善提高。
在土地整理項目中,提高耕地質量,還應該完善土地整理工程具體技術措施,重點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在土地平整工程方面,應該結合不同土地整理工程類型區域的地形特點,以及田塊布局來進行土地的平整,結合具體的地形條件、水資源條件以及土壤條件等來進行土地整平工程的規劃布局,合理地設計條田的長寬,盡可能合理地調整填挖方數量,對于多余土方可以用于溝渠堤壩修筑。在灌溉排水工程技術施工方面,灌溉標準應該結合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以及農作物種植需求,確定灌溉水利用系數;對于排水標準應該結合具體的自然條件、洪澇災害等明確排澇標準;同時,結合實際綜合確定降漬、防洪以及水質標準;在灌溉與排水工程規劃布局方面,應該完善灌排體系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合理地規劃泵站的規劃和拆建。在田間道路工程方面,由于田間道路工程是農田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直接關系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交通運輸、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等,應該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進行改進完善。在土壤改良工程方面,重點應該確保有效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鉀、土壤陽離子代還量、土壤pH 值、土壤理化形狀等指標滿足相應技術要求,以確保土壤改良后的耕地適宜于種植多種農作物,在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后對于耕地還應該進行相應的翻耕以及土壤培肥,采取有機肥等進行土壤改良,以更好地保證耕地質量。在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持方面,對于農田防護和生態系統應該結合農田水利工程和田間道路進行相應的布置,合理地布置農田生態防護林。
加強土地整理工程管理,提高耕地質量,還應該注重完善各項保障措施。一方面,應該注重保障土地整理項目的資金投入保障,積極探索爭取上級財政補助,吸引社會投資等多種方式,來增加土地整理項目的資金投入,并加強對項目資金的使用管理以及審計監督,為土地整理項目高標準高質量的推進實施各項基礎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對于土地整理項目的具體開展實施,還應該注重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項目管理知識方法,對于項目參與方針對耕地質量評價指標要求進行專業的培訓教育,以確保其準確地掌握土地整理各項技術標準要求,從而更好地提升耕地質量。
做好土地整理項目耕地質量評價,對于加強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管理、保護耕地資源,以及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耕地質量評價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結合不同地方的實際情況,明確耕地質量評價的基本原則,科學地建立耕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做好耕地質量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加強對土地整理項目的質量管控,進而推動實現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