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政
(確山縣人民醫院呼吸科,河南確山 463200)
重癥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疾病,也稱為暴 發性肺炎,常使患者出現血壓下降、休克、意識模糊及昏迷等癥狀,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1-2]。呼吸衰竭是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達30%~70%,其病情較為復雜,具有進展快且預后差等特點,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質量[3]。研究表示,因老年人器官功能有所下降,臨床對于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治療療效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故探尋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可為臨床診治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目前臨床對于該研究并不多見,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回顧性分析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預后情況,并分析預后的影響因素,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4]將患者預后情況分為治愈、好轉及死亡,將治愈及好轉作為預后良好組(n=75),將死亡作為預后不良組(n=23)。其中良好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4.12±2.13)歲;體質量指數(BMI)18~27kg/m2,平均(21.23±2.16)kg/m2;病程4個月至3年,平均(1.01±0.41)年。不良組男12例,女11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4.15±2.10)歲;BMI 18~28kg/m2,平均(21.30±2.12)kg/m2;病程3個月至4年,平均(1.03±0.40)年。統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重癥肺炎診斷標準,且合并呼吸衰竭;②臨床資料均完整且影像學資料清晰;③患者對本次資料采集及閱覽知情;④無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嚴重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者;④伴凝血功能障礙或甲狀腺功能亢進者;⑤依從性較差。
1.3 方法:設計臨床資料調查問卷,詳細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問卷內容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基本情況、實驗室指標等。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年齡、性別、BMI、病程等;患者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合并高血壓(均符合《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6]中診斷標準)、糖尿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中診斷標準)、高血脂、吸煙史、機械通氣史、免疫力低下、酗酒史等。實驗室指標:取患者入院清晨空腹靜脈血3~5mL,離心取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入院時相關評分: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8]:該評分由三項組成,包括急性生理學評分(共12個生理參數)、年齡評分與慢性健康評分,理論最后高分值為71分,分值>15分則將其歸屬于重癥患者。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機械通氣史、免疫力低下、血紅蛋白含量低、APACHEⅡ評分高均可能是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詳見表1。

表1 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2 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機械通氣史、免疫力低下、血紅蛋白含量低、APACHEⅡ評分高均可能是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OR>1,P<0.05),詳見表2。

表2 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重癥肺炎是因各種病原體導致肺實質性炎癥,造成毒血癥等,使患者出現血壓下降、躁動不安及譫妄等癥狀,威脅患者生命健康,不利于預后[9-10]。該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可能會發展成為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不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也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困難,不利于預后[11]。因此,探尋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既往研究表示,年齡是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之一,因隨著患者年齡增加,其多器官功能發生一定程度衰竭,加之老年患者易罹患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影響患者預后[12-13]。本研究將可能的影響因素納入,經多項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結果顯示,機械通氣史、免疫力低下、血紅蛋白含量低、APACHEⅡ評分高均可能是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機械通氣可對機體低血氧癥進行合理糾正,其也成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給予重癥肺炎患者機械通氣治療,不僅可緩解患者通氣阻礙,也可利用人工氣道將分泌物排除[14]。但長期應用機械通氣對患者呼吸道黏膜以及纖毛具有一定損害,可能會使上皮細胞發生壞死,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在此感染或氣胸等并發癥,故不利于預后。因此,臨床在保證患者有效通氣時,盡量減少其機械通氣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預后。免疫功能較低患者抵御病菌能力較差,容易并發感染,且易誘發心力衰竭,往往給臨床治療增加一定困難,預后不佳,故臨床應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提高患者免疫力,進而增強其抵抗病毒能力。重癥肺炎患者血紅蛋白含量具有不同程度下降,其含量越低,提示患者預后較差,且高齡患者機能狀態及營養情況較差,故臨床需對該類患者進行必要預防及治療,改善預后。APACHEⅡ評分是一種為了解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選擇的客觀、簡便可預測患者預后的評分方法,能夠反映患者死亡風險,是不同危重癥患者主要的死亡預測指標,其評分結果與患者預后、死亡等情況呈負相關,故該評分越高,患者機體狀況越差,死亡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臨床應及時對患者進行評估,若APACHEⅡ評分高,則應重視對患者的預防。
綜上所述,機械通氣史、免疫力低下、血紅蛋白含量低、APACHEⅡ評分高均可能是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臨床需重點關注并給予相應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