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夏豐 楊小華 劉慶峰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檢驗科,廣東廣州 510000)
腹瀉是當前兒科常見的一種腸道系統疾病,如功能性腹瀉和輪狀病毒腸炎,雖然兩種腹瀉的癥狀相同,但是治療方法與發病原因卻有著明顯差距[1]。研究發現[2],輪狀病毒腸炎多由小兒免疫功能和腸道黏膜尚無發育完善,輪狀病毒進入到血液循環侵犯腸道黏膜導致,進而患兒出現發熱、腹瀉、腹痛等癥狀,嚴重者會造成心肌損害現象。所以,對于輪狀病毒腸炎的早期診斷與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兒預后情況,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當前臨床上對于輪狀病毒的檢測主要依靠膠體金法檢測糞便輪狀病毒抗原來確診,但陽性率不高,對輪狀病毒腸炎的早診斷、早治療產生不利影響[3]。而多項研究顯示[4],當機體發生感染時,會導致促炎因子升高或抑炎因子降低。而血清淀粉樣蛋白A作為急性時反應蛋白的一種,能夠反映機體炎癥情況,但是目前研究中對于血清淀粉樣蛋白A在兒童輪狀病毒腸炎中的表達情況尚無明確定論。因此,為了提升兒童輪狀病毒腸炎診斷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本研究選取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血清淀粉樣蛋白A在兒童輪狀病毒腸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分為觀察組。其中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確診為腸炎患兒共368例,且患兒均出現嘔吐、發熱、腹痛、腹瀉或脫水等臨床癥狀,通過膠體金法檢測糞便輪轉病毒抗原陽性確診的患兒215例,排除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藥物患兒16例,由于其他疾病進行光譜抗生素治療的患兒60例,消化道腫瘤或急性患兒8例,合并先天性巨結腸患兒11例,將剩余120例患兒納入到本研究中。另選取120例由非感染原因導致的功能性腹瀉患兒作為對照組。所有患兒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且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1.2 方法:對我院120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與120例由其他原因導致的功能性腹瀉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患兒的脫水程度與SAA表達水平。SAA檢測方法為:采取患兒入院當天的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后,應用乳膠免疫比濁法檢測所有患兒SAA的表達水平,檢測步驟嚴格依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本科室以10mg/L作為陰陽性界限。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性別(男/女) 年齡 病程(d) 脫水程度重度 輕中度 無脫水觀察組 120 68/52 3.75±0.75 4.31±1.22 20 82 18對照組 120 70/50 3.68±0.64 4.26±1.17 18 χ2/t值 - 0.068 0.778 0.324 0.190 P值 - 0.794 0.437 0.746 0.910 85 17
1.3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23.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F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血清淀粉樣蛋白A對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SA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SAA表達、SAA陽性率對比差異顯著,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SA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s)

表2 兩組患兒SA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s)
組別 n SAA(mg/L) SAA陽性率陽性 陰性觀察組 120 14.73±3.21 96 24對照組 120 8.28±1.46 17 103 χ2/t值 - 20.036 104.372 P值 - 0.001 0.001
2.2 不同脫水程度輪狀病毒腸炎患兒SA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不同脫水程度輪狀病毒腸炎患兒SAA表達、SAA陽性率對比差異顯著,且重度脫水患兒明顯高于輕中度脫水和無脫水患兒(P<0.05),詳見表3。
表3 不同脫水程度輪狀病毒腸炎患兒SA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s)

表3 不同脫水程度輪狀病毒腸炎患兒SA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s)
組別 n SAA(mg/L) SAA陽性率陽性 陰性重度脫水 20 18.38±2.32 16 4輕中度脫水 82 13.48±4.35 76 6無脫水 18 11.21±2.63 4 14 χ2/F值 - 18.217 45.800 P值 - 0.001 0.001
2.3 血清淀粉樣蛋白A對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診斷價值:血清淀粉樣蛋白A的曲線下面積為78.89,最佳診斷界限值為12.52mg/L,詳見圖1。

圖1 血清淀粉樣蛋白A對兒童輪狀病毒腸炎診斷的ROC曲線
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是由肝臟分泌的一種急性時相應反應蛋白,屬于組織淀粉樣蛋白A前體物質[5]。在繼發性淀粉樣變形疾病發展過程中,可以從血清中分離一種相對分子量為12000的蛋白質,與淀粉樣蛋白A的免疫原性比較類似。目前多項研究證實[6],SAA表達水平與急性感染相關,屬于炎癥反應的一種重要活性因子。另外,有研究發現[7],與多項炎癥反應因子,例如C反應蛋白(CRP)和SAA的半衰期較短,敏感度較高,而且在疾病抑制后會迅速降低,成為感染性疾病識別與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SAA表達、SAA陽性率對比差異顯著,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證明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體內SAA表達水平高于其他原因導致的功能性腹瀉患兒,而且炎癥反應較為嚴重。這是因為輪狀病毒感染后會對患兒機體造成心肺功能損害,并且會增加患兒腸黏膜損傷程度,進而加重患兒機體炎癥反應。有研究發現[8],兒童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血清CRP與降鈣素原(PCT)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常規腸炎患兒,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這是因為血清CRP和PCT屬于臨床上常用的炎性反應評價指標,雖然敏感度低于SAA,但是同樣反映了機體炎癥情況;不同脫水程度輪狀病毒腸炎患兒SAA表達、SAA陽性率對比差異顯著,且重度脫水患兒明顯高于輕中度脫水和無脫水患兒。由此證明,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腹瀉越嚴重,SAA表達水平越高。這是因為輪狀病毒侵犯十二指腸,與上皮細胞結合,會導致細胞變性壞死、腫脹,影響小腸功能正常發揮,從而加重腹瀉情況,進而出現不同程度脫水現象[9]。另外,患兒脫水程度越嚴重,對患兒腸道功能的破壞也越重,進而加重炎癥反應[10];血清淀粉樣蛋白A的曲線下面積為78.89,最佳診斷界限值為12.52mg/L。以往研究針對兒童輪狀病毒腸炎的研究中,多以心肌酶、CRP和PCT等指標對其進行診斷,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早期辨別輪狀病毒腸炎,但是敏感性與特異性較低[11]。而本研究發現,應用SAA臨界值來對輪狀病毒腸炎進行辨別,具有重要診斷價值。因此,可以考慮針對輪狀病毒腸炎患兒使用SAA來進行早期診斷和預后參考[12-13]。
綜上所述,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血清淀粉樣蛋白A表達水平與陽性率相比于其他原因導致的功能性腹瀉患兒明顯升高,且SAA>12.52mg/L為輪狀病毒腸炎的診斷臨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