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平輿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平輿 463400)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障礙或胰島素分泌異常所導致的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該疾病屬于終身慢性病,隨著病程延長,可誘發(fā)全身各器官、組織發(fā)生病變,腎臟功能病變則是常見的一種。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顯示,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升高,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率也呈上升趨勢,且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腎臟病變情況,并及時采取干預和治療措施,對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1]。既往研究顯示,在糖尿病的發(fā)生以及發(fā)展過程中,患者機體在免疫功能作用下,可導致胰島素抵抗,對腎功能產(chǎn)生損傷,從而可加速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但臨床尚未證實[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免疫球蛋白水平與糖尿病患者腎臟病變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選擇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21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腎小球濾過率(eGFR)測定,并將eGFR>90mL/(min·1.73m2)納入腎功能正常組(n=28),將60mL/(min·1.73m2)<eGFR≤90mL/(min·1.73m2)患者納入腎功能輕度異常組(n=32),將30mL/(min·1.73m2)<eGFR≤60mL/(min·1.73m2)患者納入腎功能中度異常組(n=31),eGFR≤30mL/(min·1.73m2)患者納入腎功能重度異常組(n=30)。其中正常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28~69歲,平均(53.21±6.21)歲;病程10~37個月,平均(18.71±3.62)個月。輕度異常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28~67歲,平均(53.01±6.18)歲;病程10~36個月,平均(18.65±3.57)個月。中度異常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27~68歲,平均(52.95±6.14)歲;病程11~38個月,平均(19.22±3.62)個月。重度異常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8~68歲,平均(53.95±6.42)歲;病程12~37個月,平均(19.27±4.01)個月。四組一般資料比較有可對比性(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無急性感染、急性心腦血管病;③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②伴有惡性病變;③糖尿病前存在腎功能障礙;④近一個月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制劑。
1.3 方法:取患者清晨7點空腹靜脈血5mL,2500r/min離心5min后取血清。使用由美國雅培公司生產(chǎn)的i2000SR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使用單相免疫擴散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檢測期間需按照說明嚴格操作,且全程需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1.4 評價指標:對比所有患者血清IgA、IgM以及IgG水平,并采用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分析糖尿病腎病病變程度與血清IgA、IgM以及IgG水平之間的相關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血清IgA、IgM以及IgG水平糖尿病腎病病變程度之間的相關性,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eGFR水平:腎功能正常組(n=28)eGFR水平(113.59±12.52)mL/(min·1.73m2)、腎功能輕度異常組(n=32)eGFR水平(80.16±5.94)mL/(min·1.73m2)、腎功能中度異常組(n=31)eGFR水平(42.65±6.31)mL/(min·1.73m2)、腎功能重度異常組(n=30)eGFR水平(12.05±5.16)mL/(min·1.73m2)。
2.2 免疫球蛋白水平:四組中,腎功能重度異常組IgA、IgM、IgG水平最高,其次是腎功能中度異常組、腎功能輕度異常組,腎功能正常組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s)

表1 四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s)
注:與腎功能正常組相比,a P<0.05,與腎功能輕度異常組相比,b P<0.05,與腎功能輕度異常組相比,c P<0.05
組別 IgA IgM IgG腎功能正常組(n=28) 1.89±0.36 1.67±0.39 10.25±2.15腎功能輕度異常組(n=32)2.04±0.40a 2.10±0.36a 12.24±2.16a腎功能中度異常組(n=31)2.38±0.42ab 2.26±0.39ab 13.52±2.51ab腎功能重度異常組(n=30)2.69±0.45abc 2.55±0.52abc 14.93±2.94abc F值 22.597 22.237 18.931 P值 <0.001 <0.001 <0.001
2.3 糖尿病患者腎病病變程度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關性:經(jīng)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血清IgA、IgM、IgG水平與eGFR水平呈正相關(r>0,P<0.05),詳見表2。

表2 糖尿病患者腎病病變程度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關性
糖尿病患者因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導致眼睛、腎臟、血管、心臟以及神經(jīng)等發(fā)生慢性損害,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其中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且臨床尚無治愈方法,因此應及時尋找早期可診斷糖尿病腎臟病變相關指標,可為臨床早期診治疾病提供重要參考價值[5-6]。
本研究結果顯示,四組中,腎功能重度異常組IgA、IgM、IgG水平最高,其次是腎功能中度異常組、腎功能輕度異常組,腎功能正常組最低,經(jīng)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血清IgA、IgM、IgG水平與eGFR水平呈正相關。分析其原因在于,腎臟功能主要是向外排水和排毒,eGFR則是代表腎臟排毒和排水的能力,其水平越高,腎功能排毒以及排水能力越強,因此臨床常用該指標作評價腎功能指標。近期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腎功能障礙是一種炎癥過程,但在其發(fā)生以及發(fā)展過程中,巨噬細胞最先浸潤免疫細胞,因此有研究學者猜測,免疫細胞可能參與到糖尿病患者腎臟病變中[7-8]。IgA是機體合成最多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單體以及多聚體形式存在,IgA是分泌液以及黏膜表面中是主要的免疫球蛋白,該蛋白可發(fā)揮中和作用,也可阻止病原體進入到機體細胞中造成細胞功能損傷。當腸道分泌IgA過多,則會沉積于腎臟中,引起腎功能損傷[9-10]。IgM是機體在首次免疫應答過程中出現(xiàn)的抗體,一般分布于血液中,在免疫防御應答中起到重要作用。既往研究顯示,持續(xù)蛋白尿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腎衰竭的高危因素。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電荷選擇性作用導致,免疫蛋白在腎小球毛細血管沉積,對腎功能造成損傷[11]。IgG是目前人體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免疫球蛋白,具有一定補體活化作用,可輔助機體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基底膜結構發(fā)生改變后,增加濾過的通透性,從而降低血漿中白蛋白和帶負電荷的蛋白質(zhì)通透性,引起基底膜兩側電荷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增加腎臟清除帶負電荷的IgG比例,導致IgG于腎小球和腎小管基底膜中呈線狀廣泛分布[12]。
綜上所述,血清IgA、IgM、IgG水平和糖尿病患者腎臟病變密切相關,可作為臨床預測糖尿病患者腎臟病變的敏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