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金武
(洛寧縣中醫院,河南洛寧 47170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多以突然發作、可完全恢復為特點,持續時間短,且不會造成肢體、語言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因此,常被患者忽視。文獻指出,TIA患者中有9%左右在發病90d后可進展為腦梗死,且約半數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既往有TIA病史[1]。因此,對于TIA進行早期診斷、干預,對其向腦梗死進展起到重要預防作用。血壓變異性主要是指血壓在一定時間內的波動,正常情況下可幫助機體適應周圍環境變化,但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是引起TIA發生及進展的危險因素之一[2]。鑒于此,本研究就血壓變異性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預后的相關性作以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79例TI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79例患者中男43例,女36例;年齡43~81歲,平均(61.43±9.54)歲;病程7~17d,平均(11.24±3.46)d;其中45例患者發作時間≥1h,34例發作時間<1h;合并高血壓19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3例;有大量飲酒史19例,吸煙史35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神經病學》中相關診斷標準[3];②超聲提示頸動脈無狹窄或狹窄程度不足30%,且不存在顱內動脈狹窄;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高血壓、高血糖患者血壓、血糖控制不穩定;②嚴重臟器功能衰竭;③患有惡性腫瘤或有嚴重感染。
1.3 分組標準:參照《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4]進行治療,并于治療7d后判斷患者預后,預后良好:TIA未再次發作;預后不良:TIA再次發作,或進展為腦梗死。根據上述標準,將79例患者分為兩組。
1.4 觀察指標:患者入院后72h內,使用動態血壓監測儀進行監測,并分析血壓變異性參數,包括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DBP)、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DBP、極差(Range,R)-DBP、SD-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SBP)、CV-SBP、R-SBP。
1.5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3.0分析軟件,血壓變異性參數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血壓變異性參數對TIA患者預后的影響,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TIA患者預后情況:79例TIA患者中預后良好42例(53.16%);預后不良37例(46.84%),其中再次發作29例,進展為腦梗死8例。
2.2 血壓變異性參數:預后良好組患者SD-DBP、CV-DBP、R-DBP、SD-SBP、CV-SBP、R-SBP均低于預后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變異性參數比較(±s)

表1 兩組血壓變異性參數比較(±s)
組別 SD-DBP CV-DBP R-DBP SD-SBP CV-SBP R-SBP預后良好組(n=42) 6.61±1.53 9.48±2.95 24.96±8.25 13.76±3.32 9.91±2.98 59.83±17.75預后不良組(n=37) 8.27±2.35 11.78±3.17 35.13±10.32 18.63±5.84 13.08±3.04 75.61±21.58 F值 3.763 3.339 4.863 4.625 4.674 3.565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血壓變異性影響TIA患者預后的回歸分析:將血壓變異性參數作為協變量,將TIA患者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0=預后良好,1=預后不良),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壓變異性參數偏高可能是TIA患者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OR>1,P<0.05),詳見表2。

表2 血壓變異性影響TIA患者預后的回歸分析
TIA發病主要與年齡、合并慢性病、煙酒史及口服避孕藥等密切相關,其發病機制較多,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血流動力學障礙(低灌注、低血壓等)、高凝狀態、腦血管痙攣(動脈狹窄所致血液渦流刺激血管壁)、微栓塞(動脈狹窄處附壁血栓或膽固醇結晶)等。其中最重要病因為頸動脈粥樣硬化,而高血壓是促使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變基礎,同時頸動脈狹窄也受到血壓變異性的影響[5]。文獻指出,TIA患者經有效干預后,進展為腦梗死的發生率可降低80%左右[6]。因此,對TIA患者進行早期評估及預防性干預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79例TIA患者中預后良好占53.16%;預后良好組患者SD-DBP、CV-DBP、RDBP、SD-SBP、CV-SBP、R-SBP均低于預后不良組,說明血壓變異性參數與TIA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SD-DBP、CV-DBP、R-DBP、SD-SBP、CV-SBP、R-SBP均為血壓變異性指標,反映一定時間內血壓的變化,一般在7~9時、16~19時達到峰值,14~15時處于低谷[7]。血壓變異性主要受到神經內分泌動態調節作用的影響,同時交感神經興奮性、體液因素、動脈順應性下降、心肺反射減弱等影響[8]。本研究中,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壓變異性參數偏高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說明可能是影響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血壓波動過大可能會影響組織灌注穩定性,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加速血小板聚集,促使血管收縮,同時促進血管表面小血栓形成;②若患者存在小血管病變,長期的血壓波動,可改變小血管血流動力學指標,加重腦組織缺血;③TIA患者多數存在自主調節功能障礙,而此時主要依靠血壓系統提高腦組織血供,而血壓突然降低可引起血流灌注不足,導致腦缺血發生或加重,導致TIA向腦梗死進展;④血壓突然升高時,最高血壓值時可引起腦動脈痙攣發生,加重腦組織缺血[9-10]。
綜上所述,血壓變異性參數與TIA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可能是影響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因此,應加強早期血壓監測,并予以積極管理,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