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華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院<東莞市兒童醫院>檢驗科,廣東東莞 523000)
過敏性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發病率較高,且多以兒童群體為主,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疾病,甚至威脅兒童的安全。臨床對于過敏性疾病的治療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患兒常會因為病因不明確,導致防治的難度增加,致使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皮膚點刺實驗是檢測是否過敏的重要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明確皮膚是否對所檢測的敏原過敏,但是對于患兒配合度的要求較高,而這恰恰是患兒所欠缺的,并且此種實驗一旦證明存在過敏反應,嚴重時會威脅患兒安全[1]。因此,如何加強對過敏原體外檢測成為了兒童過敏性疾病研究的熱點內容之一。為此,本研究納入我院收治的294例過敏性疾病患兒,對血清總IgE及特異性過敏原的情況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過敏性疾病患兒294例進行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過敏性鼻炎119例:男69例,女50例;年齡0.7~11歲,平均(4.82±0.45)歲。蕁麻疹/濕疹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齡0.4~9歲,平均(4.76±0.43)歲。哮喘96例:男56例,女40例;年齡4~10歲,平均(4.80±0.44)歲。過敏性紫癜18例:男10例,女8例;年齡2~11歲,平均(3.20±0.40)歲。
1.2 研究方法: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2~3mL;保存于干燥管中,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4h內檢測完成。采用德國Mediwiss過敏原檢測儀檢測,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操作 先用專用緩沖液潤洗檢測板,然后加250μL血清樣本,室溫搖床上固定頻率震搖45min;用緩沖液沖洗后加入250μL檢測抗體,室溫震搖45min;沖洗后加酶結合物250μL,在室溫震搖20min;沖洗后加底物250μL室溫避光震搖20min;沖洗后晾干檢測。檢測總IgE時,嚴格遵循操作要求和規范,經cobas e 602及其配套試劑盒檢測。
1.3 觀察指標:過敏原濃度<0.35IU/mL為陰性,檢測結果≥0.35IU/mL為陽性。總IgE陽性判定標準:<1M:0~1.5IU/mL;1~12M:0~15IU/mL;1~4Y:0~60IU/mL;5~8Y:0~90IU/mL;9~15Y:0~100IU/ml;>15Y:0~200IU/mL。
2.1 所有患兒血清總IgE與特異性過敏原種類分析:全部294例過敏性疾病患兒,血清總IgE陽性率67.01%,特異性過敏原陽性率75.51%,詳見表1。

表1 所有患兒血清總IgE與特異性過敏原種類分析 [n(%)]
2.2 過敏性鼻炎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過敏性鼻炎吸入性過敏原以粉塵螨、戶塵螨為主,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詳見表2。

表2 過敏性鼻炎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
2.3 蕁麻疹和濕疹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吸入性過敏原以貓毛皮屑、粉塵螨、狗毛皮屑為主,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詳見表3。

表3 蕁麻疹和濕疹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
2.4 哮喘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吸入性過敏原以戶塵螨、粉塵螨為主,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詳見表4。

表4 哮喘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
2.5 過敏性紫癜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吸入性過敏原以戶塵螨、粉塵螨為主,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詳見表5。

表5 過敏性紫癜患兒特異性過敏原種類
過敏性疾病在臨床兒科中較為常見,發病率較高,近年來逐年上升,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病程遷延,易反復發作,治療起來的難度較大,易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2]。過敏性疾病的類型較多,其中蕁麻疹、濕疹、哮喘、過敏性紫癜等是較為常見類型,已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6]。為此,本研究將針對上述幾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對其血清中總IgE含量和主要過敏原種類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總IgE陽性率67.01%,特異性過敏原陽性率75.51%,保持在較高水平,說明血清總IgE水平與特異性過敏原IgE密切相關。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本研究中,過敏性鼻炎過敏原以粉塵螨、戶塵螨為主,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蕁麻疹及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病因復雜,但表現單一,其誘發因素諸多,如環境污染、食物添加劑、裝潢材料等均可引起該病。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蕁麻疹及濕疹的敏原種類進行探究,結果顯示吸入性過敏原以貓毛皮屑、粉塵螨、狗毛皮屑等為主,而食入性過敏原則多為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說明了除了吸入性過敏原外,飲食結構也會對蕁麻疹及濕疹的發生產生影響。哮喘在臨床兒科中發病率較高,其臨床表現以咳嗽為主,作為一類變態反應,對過敏原進行檢測,能夠為患兒避免接觸或消除可能引起哮喘過敏原提供依據[4]。分析哮喘過敏原種類發現,吸入性過敏以戶塵螨、粉塵螨等為主,食入性過敏與牛奶、雞蛋白等為主,表明上述是哮喘的主要過敏原。過敏性紫癜以皮膚紫癜、關節腫痛等癥狀為主,盡管發病機制至今不明確,但多數研究認為與多種敏感素物質后于機體內產生快速變態反應與IgE介導抗原抗體免疫共同作用有關[5]。本研究中,相較于蕁麻疹及濕疹、哮喘,過敏性紫癜的病例數較少,其吸入性過敏原以戶塵螨、粉塵螨多見,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多見。本次研究顯示兒童常見的四類過敏性疾病主要過敏原類型是戶塵螨、粉塵螨,牛奶、雞蛋白,因此在預防措施上,應加強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盡量減少屋內棉麻織物化纖用品的使用,南方氣候溫暖潮濕,適當人為干預降低室內濕度,可有效抑制塵螨生長繁殖。食物性過敏原在本研究中牛奶(20.07%)陽性率明顯高于雞蛋白(3.74%),這與部分報道有一定差異,以廣州地區為例[6],食入性過敏多為雞蛋白,深圳地區多為蝦蛋白[7],除卻環境區域因素,分析原因可能還有本次收集到的病例是兒童,年齡偏小,牛奶依舊是其飲食結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牛奶過敏最為多見等。同時研究顯示,吸入組過敏原陽性8.37%明顯高于食物組2.89%,很可能是在食品加工、烹飪或消化過程中食物變應原發生了改變,使得sIgE水平很低或檢測不到,但由于此類相關報道較少,是否如此仍有待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兒童過敏性疾病血清中總IgE含量明顯升高,吸入性過敏原以戶塵螨、粉塵螨為主,食入性過敏原以牛奶、雞蛋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