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泉雨
【摘要】謝枋得,南宋著名學者、詩人、愛國志士。在《宋元學案》卷八十四《存齋晦靜息庵學案》中有列,從敘述中可知謝氏的學統源流為朱子→詹體仁→真德秀→湯巾→徐徑畈→謝枋得。從其學術思想源流看,他是承繼程朱理學暨朱子思想一脈開蒙而下傳的,了解這一點,將更能夠體會到謝氏在那樣國家危亡時刻所表現出來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
【關鍵詞】謝枋得;朱子學;學統
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今江西省弋陽縣)人,他留給后人的印象是南宋著名的愛國志士與民族英雄,英雄事跡與文天祥齊名。而從其學術思想淵源看,有學者認為他屬陸學,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思想淵源是承繼程朱理學暨朱子思想一脈開蒙而下傳的,我們厘清謝氏學統的脈絡。將更能夠體會到謝氏在那樣國家危亡時刻所表現出來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
朱子一傳:詹體仁(元善)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親詹,與胡宏、劉子翚交游,曾任贛州信豐尉。。他曾從學朱子,這在當時的文獻中可見一些佐證記錄。杜范《清獻集·詹體仁傳》中“幼學于建安朱熹,沉潛經訓,編考群書,百家誦說,本末條暢。”[1]卷十九黃震《黃氏日抄·讀文集》開頭道:“詹體仁,浦江人,師晦翁,篤厚君子也。”[2]卷六十八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考異》說:“詹、葉亦晦翁之徒”[3]卷四丁集《考異》,第二十四頁。詹體仁在從學朱子期間勤學勤講,與朱子以及師友之間都有問學交流往來,其中與張栻就是深交,張栻對詹體仁的講學與學識多有贊揚,也有批評,其在《答朱元晦》中說:“詹漕體仁孜孜講學,每相見,職事之外即商榷義理,殊為孤寂之慰,其趣向亦難得也?!盵4]卷二十三,第三五七-三五八頁又:“詹體仁確實肯講學,不易得,但未免弱,蓋膽薄而少決。今日善類多有此病,在此每力扶之,終似覺難。以此思剛明之資誠不易得,相與任重行遠,要須得若人輩耳?!盵4]卷二十三,第三五八頁從這里可以得知,詹體仁的性格是多猶豫而缺少剛明決斷。但如前所說,張栻對詹體仁的學識與講學是肯定的,以至于親為詹氏新齋起名為“虛舟”并撰《虛舟齋銘》:
詹體仁闢齋于便坐,屬予名,以其虛且長也,則題之曰“虛舟”。他日體仁謂予曰:“漆園之說遁而離,吾無取焉耳。在《易》之《中孚》‘利涉大川,乘木舟虛’,將以是焉體之?!庇鑷@其善思也,則又為之銘:心本虛,理則實。應事物,無轍跡。來不迎,去不留。彼萬變,我日休。行斯通,險可濟。孚豚魚,貫天地。曷臻茲,在克己。去其室,斯虛矣。[4]卷三十六,第五三三頁
詹體仁在學術上“沉潛經訓、編考群書”,官至一處,就積極宣揚朱子思想,如以帥任江西時“欲刻晦庵經說”[5]卷六,后受到“慶元黨禁”影響。而其在廣西任地方官時,根據當時鹽事,提出了“鈔鹽之法”[6]乙集卷十六。他還曾經以“父子至恩”進呈皇帝,以《易》之《家人》和《睽》兩卦闡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之理,其曰:
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湮郁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圣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云霧,丕敘彝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7]卷三百九十三,第一二0二O頁
詹體仁的這個陳述可以說是對朱子關于《家人》和《睽》兩卦的解釋的繼承與發揮,朱子在回答有人問“《易傳》云:正家之道在于‘正倫理,篤恩義’……”說:“須是于正倫理處篤恩義,篤恩義而不失倫理,方可?!薄邦ソ匝允籍惤K同之理?!盵8]卷七十二,第二四三九頁
朱子二傳:真德秀(西山)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希元,福建蒲城人,學者稱西山先生,所著有《真文忠公集》。其思想是祖述朱子的,《西山真氏學案》“祖望謹案:西山之望,直繼晦翁”[9]卷八十一,第二六九五頁,雖同時者和后學者頗有微詞,但他對朱子、對程朱理學仍極其推崇,尊朱子為“百代宗師”。真氏即是朱子的私淑弟子,又是朱子的再傳弟子。他的老師詹體仁對真德秀的思想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真德秀曾就“居官涖民之法”問于詹體仁,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壬苁囟兄!盵9]卷八十一,第二六九六頁真德秀在這之外,與朱子的門人弟子交往甚密,如黃榦(勉齋)、李方子(公晦)、陳宓(師復)等等①
真德秀在朱子門人后學里面是地位非常重要的一位。他的思想的特征即在于祖述朱子,對朱子推崇備至。他信守理學,豐富和充實了朱子對太極、陰陽、理氣、道器等哲學范疇的理解,更加強調理學思想的倫理化與政治化,為維護和鞏固儒家倫理道德和封建等級制度提供理論依據。②對于真德秀的理學思想,有學者認為是朱子學說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朱熹理學分流的結果。③如他繼承朱子“天理君權”的思想,以《大學衍義》構建了一個系統完整的“帝王之學”,其大旨主要在于正君心、振綱紀,明治道等。真氏在《大學衍義自序》中說:“臣嘗妄謂:‘《大學》一書,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則必治,違之則必亂。’”[9]卷八十一,第二七O五頁真德秀于此將《大學》推尊到了在朱子之后更高的地位,認為對于君、臣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朱子三傳:湯巾(晦靜)
湯巾,字仲能,號晦靜,饒之安仁(今江西省余江縣)人。湯德威次子,幼從父學古鑒,與兄湯千先生先后拜柴中行與真德秀為師。宋寧宗嘉定間(1214年)進士,授繁昌縣主簿,西山作序以送之,告誡他以“忠誠”為本:“蓋一毫不自盡不足以言忠,一念不相續不足以言誠已”[10]卷二十七。后授宣教郎,主成都玉局觀事,擢左司諫。淳祐六年,乞旌異朱熹門人胡安定、呂燾、蔡模以勸后學。湯巾在朝以直言著稱,最后也是因直言而去國,故杜范稱湯巾“負敢言之氣,不茍同于流俗者也?!盵1]卷一二
在學術源流上,全祖望在《宋元學案》謹案:“鄱陽湯氏三先生,導源于南溪,傳宗于西山,而晦靜由朱而入陸,傳之東澗;晦靜又傳之徑畈?!盵9]卷八十四,第二八四一頁另外,謝山在《答臨川序三湯學統源流札子》曰:“三湯子之學,并出于柴憲敏公中行,固朱學也。其后又并事真文忠公,亦朱學。乃晚年,則息、存二老仍主朱學,稱大、小湯,而晦靜別主陸學?!?。晦靜之以陸學名,乃在包氏未登宰執之時,不自東澗始也。”[9]卷八十四,第二八四二頁④在三湯之中,從學術上講,湯巾的影響很大,“湯巾明朱熹之學,功深力久,晚年論命‘精詣不減于橫渠(張載),而樂易殆過于了翁(魏了翁)矣”。舉饒魯之賢謂為朱子傳人。殿講右司徐霖傳其學。[11]第八六頁
朱子四傳:徐霖(徑畈)
徐霖(1214-1261),字景說,西安(今衢縣)人。有志圣賢之道。淳祐四年(1244年),試禮部第一,授沅州教授。徐霖的學術成就是很高的。他研精六經之奧,探賾先儒心傳之要,從學者眾多。當時的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翰林學士趙汝騰曾向朝廷舉薦徐為著作郎,甚至將他與孔子相提比,贊曰:“瞻彼徑畈,今之泗水?!盵12]卷一《贈詹生謁徐徑坂》,第五頁趙與徐多有唱和,其中不乏多贊許徐氏之句,如《和徐徑畈》詩中曰:“徑畈形聲詩,蓬萊名遂遠。求仁居之安,是宅靡有間。”[12]卷一,第九頁又如贊許徐氏講學家鄉柯山書院的盛況的詩,其《贊徑畈使君柯山仲春講席之盛》曰:“贏糧多士二千余,爭向柯山講席隅。立天地心鳴道鐸,開生靈眼識師儒?!盵12]卷二,第八頁又《驛至得徑畈講席帛詩喜甚和韻且堅秋風武夷之約》曰:“驛足歸來以口陳,爛柯山色碧嶙峋。橫經二月二十一,聽講三千三百人。圣者子孫皆在列,愚而夫婦也知津。衰翁首看法筵義,文與正蒙相比倫?!盵12]卷二,第八頁當然,趙、徐之間的唱和詩作還不止于此⑤。但對于徐霖(徑畈)本人以及趙汝騰這樣的推舉贊揚,后之學者有貶斥不屑一之意,認為此乃“宋季士大夫崇尚道學,矯激沽名之流弊”,《四庫全書》《庸齋集》提要即有有一段評述說:“《癸辛集識》稱,汝騰為從官時力薦三衢徐霖為著作郎,至比之范文正公,而霖舉止顛怪,妄自尊大。而霖之無忌憚皆汝騰縱其狂,至目汝騰為大宗師,己為小宗師,遁相吸引。霖既被逐,汝騰亦不自安,遂求補外云云。按集中與徐徑畈唱和最多……其《贈詹生謁徑坂》詩云:‘瞻彼徑畈,今之泗水。’又贊《贊徑畈使君柯山仲春講席之盛》詩云:‘立天地心鳴道鐸,開生靈眼識師儒?!渫妻谥~,殊為誕謾無狀……。”[12]卷二,第二至三頁綜上,對徐霖的人品與學識不管是褒是貶,他在整個朱子門人后學,特別是謝枋得朱子學統脈絡中的承上啟下的地位。
朱子五傳:謝枋得(疊山)
謝枋得,字君直,弋陽人??磿鴷r五行俱下,過目終身不忘。與人論古今治亂,必定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其師徐徑畈先生稱他“如驚鶴摩霄,不可籠縶”。謝枋得距朱子逝世后二十六年出生,程朱理學作為官方的主導思想自然對他有深遠影響,接受的就是這一套教育體系,他自幼熟讀儒家經典,精通《詩經》、《易經》、《四書》。在居家講學期間常與弟子們講《詩經》、《四書》,講《詩經》時常引朱子語說給弟子們聽,于《四書》亦同樣引述朱子,著有《詩傳注疏》、《四書解義》(已佚)等。其中《詩傳注疏》是一個輯佚本,原本已散失,元代學者在解詩時常引用謝氏的解,并從《永樂大典》等中輯錄而編成(現有續修四庫本)。觀之《詩傳注疏》通篇,可以窺見他理學繼承和闡揚的一面,如論及的“天理性命、”,“恭敬羞惡”,“誠意正心”、“仁智勇信”等等,由此。也能一瞥其“以理格《詩》”特色及其與前賢理學思想異同。
謝枋得曾給江西臨川老儒徐公所著的《大學解義》作跋文,是為《大學解義跋》,其中可見他對朱子及其學術的推崇之意。其中曰:“天下家藏其書,人遵其道,與六經、《論語》、《孝經》、《孟子》并行?!盵13]卷四,第九四頁謝枋得于跋文中所體現出的四書思想—即一尊朱子之《四書章句集注》。謝氏跋文中的“四書”當指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謝枋得對此書很是推崇。他認為朱子之學在于“不徒議論,要見樸實”,這一點應該也是謝枋得對朱子《四書》之學的深切認識。
在謝枋得六十三歲時,曾給朱子曾孫朱泳道寫過一封推薦書,即《與建寧路毋府判薦朱山長》,其中對于當時朱子理學思想的形勢,以及作為朱子曾孫在繼承和推闊朱子理學上的堅守與努力。他說:“知公度量,足以翕受一世人物,敢以士獻。朱文公之后,能世濟其美者亦罕矣!四方善類,幾年長太息。某寓閩十三年,所交朋友,能讀四書者盡多,求其明辨力行,真踐實履,果無愧文公四書之教者,為泳道朱公沂一人。”[13]卷一,第十五頁還給朱子門人蔡元定的子孫寫免差科書,其中說:“伏見先賢西山先生蔡文節公,學貫天人,道高百世。師事朱文公最久,文公敬之,無以異于二程之尊康節也?!密幭壬拿C公,精忠大節,尊主庇民,使文公之道,愈信于天下。士大夫能讀文公書者多矣,未有一門三世,力扶道脈如蔡氏者?!盵13]卷一,第一八頁
綜之上述,謝枋得作為南宋著名的學者、詩人,從學術源流上看,是為朱子五傳弟子,《宋元學案》卷八十四《存齋晦靜息庵學案》中所列,并綜之所述,信州弋陽謝氏枋得,學淵于朱晦翁,晦翁傳之詹氏體仁,體仁傳之真西山,而西山傳之饒州安仁湯氏晦靜,晦靜傳之徑畈,后疊山從而學之。圖示如下:
朱子→詹體仁→真德秀→湯巾→徐徑畈→謝枋得
在這一個謝枋得朱子學統的師承源流脈絡中,筆者認為謝枋得的朱子學統源流是說的通的,鏈接也是連續的,因為從他們的學術啟蒙講,都是由從學朱子或朱子思想開始的。
注釋:
①關于真德秀與朱熹門人弟子的交往情況,可參看廈門大學楊蘋的碩士論文《真德秀的交游關系研究》,2009年。
②關于真德秀的哲學思想可參看湘潭大學尹業初的碩士論文《真德秀哲學思想研究》,2005年。
③詳見孫先英的博士論文《論朱學見證人真德秀》,四川大學,2005年。
④對于湯巾的學統源流和學術傳承,可詳參《宋元學案》卷八十四的《存齋晦靜息庵學案》,以及今人學者盧萍所撰《宋代安仁湯氏學統源流考辨》(出處據文后參考文獻:[11])一文。
⑤據《庸齋集》所錄趙氏147首詩中,有《和徐徑畈》、《和徐徑畈韻二首》、《贈武應辰見徐徑畈》、《贈詹生謁徐徑畈》、《夢徐徑畈》、《贊徑畈使君柯山仲春講席之盛》等24首是直接與徐霖(徑畈)有關的詩。
參考文獻:
[1]宋·杜范:清獻集[M].清抄本.
[2]宋·黃震:黃氏日抄[M].元后至元刻本.
[3]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電子版).
[4]宋·張栻:南軒先生文集[A].朱子全書外編第四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5]宋·李心傳:道命錄[M].清知不足齋從書本.
[6]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M].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7]元·脫脫:宋史第34冊[M].中華書局1977年11月版.
[8]宋·朱熹:朱子全書第16冊[M].安徽教育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9]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M].中華書局1986年第1版(2009年2月重?。?
[10]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M].萬有文庫本,商務印書館.
[11]盧萍:宋代安仁湯氏學統源流考辨[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4月第40卷第2期.
[12]宋·趙汝騰:《庸齋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電子版).
[13]宋·謝枋得著,熊飛等校注:《謝疊山全集校注》[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基金項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6年度項目“朱子門人后學研究:以謝枋得為例”(項目號:JD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