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建工
摘要:當前形勢下,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為了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精神理念,應當深入挖掘文物中所蘊藏的內涵價值,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來做好文物陳列與保管。在具體工作當中,要認識到文物是大眾研究歷史、認識歷史的載體,確保文物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本文對文物保護意識背景下的文物陳列與保管進行探討。
關鍵詞:文物保護意識;文物陳列;文物保管
1文物保護的價值意義
文物作為先輩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各個階段的特點,其中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內涵,在當前社會發展變革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在當前現實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大眾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升,深入挖掘文物所蘊藏的價值,提升其利用效率能夠充實大眾的精神生活,也讓他們在正確的理念指導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激發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對于我國歷史文化傳承等各方面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入推進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能夠為民族團結統一,國家建設發展提供助力,也為歷史文化研究、現代文化創新提供有力的依據,將文物中所蘊含的價值信息融入到高校教育當中,也能夠為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增強大眾的文化認同感、激發其文物保護意識,如此為我國歷史文化弘揚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的文物陳列與保管策略分析
2.1加強工作人員文物保護意識,提升其文物保護與管理水平
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推進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需要加強工作人員文物保護意識,提升其文物保護與管理水平,在具體工作當中,要結合當前國家對于博物館建設以及文物陳列、保管的相關要求來強化工作人員管理理念,不斷提升其文物保護意識。首先,在工作人員選聘階段,要明確人員選聘渠道,對于社會渠道的工作人員要綜合考量其相關經驗,結合以往工作環節創新能力與工作態度是否適用于文物保護相關崗位需求,從基本素養到工作能力都要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結合文物保護相關崗位來說,應當著重關注工作經驗豐富或是專業對口的高校人才,以豐厚的知識內涵與專業技能為當前文物保護相關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其次針對文物工作者來說,在當前形勢下,要牢固文物保護意識基礎,落實黨的指導精神,結合時代發展理念來創新工作方法,實現文物陳列與保管智能化專業化規范化。要善于從工作中總結經驗,對于其中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及時向上級領導以及有關部門進行說明,通過技術手段來代替人工操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能減少人工失誤;最后要根據各地區文物保護政策性規章制度來制定與之對應的文物陳列與保管目標規劃,實現全過程監管,加大追蹤反饋力度,以此來及時發現和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避免給文物保護帶來影響。
2.2改善文物陳列與保管環境,落實文物檢查維護等工作
首先針對文物保管安全來說,要定期檢查維修和完善安全監控設備,對于安全警報裝置,智能防控裝置等要及時進行技術設備更新換代;其次針對文物陳列與保管環境來說,要定期進行溫度以及濕度控制器檢查維修工作,避免因設備老化給文物資源帶來實質性損害,要運用優質的硬件設備來滿足文物藏品的保管要求。文物工作者要以專業的能力依據文物的材質、屬性等特點進行各項文物資源的分類歸納,舉例來說,對于紡織類文物應當保持相對干燥清潔的環境,青銅瓷器類文物要注意其氧化以及腐蝕問題。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合理規避文物保管中所涉及的風險,為文物保管提供最適宜的存放條件;最后針對文物陳列與保管意識來說,需要文物工作者能夠具備較高的敏感度,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前預防及時治理,同時也要具備相對專業的現代修復技術,對一些簡單的文物清潔以及文物損壞能夠采取緊急措施,通過個人的專業能力與技術,將文物損壞程度降到最低,也給后期專業文物修復人員創造條件。
2.3加強文物保管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推進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需要加強文物保護力度,及時預防和清理蟲害威脅,在日常工作當中首先要加大對文物檢查的力度,依據文物蛻變情況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對于一些保管不當,已發生銹蝕的文物藏品要及時進行隔離保管,避免影響其他藏品質量,與此同時,也要做好防霉、除蟲除害工作,在潮濕的環境下,部分文物極易受霉菌影響,所以在日常文物保管當中,要適當使用防霉殺菌劑,保持環境清潔干燥。針對一些大型的文物藏品來說,在清潔過程中難度較大,所以只需要定期進行表面雜質清除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說,對于清潔程度以及范圍需要依靠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來進行有效辨別,所以這就要求文物工作者有較高的職責素養與技能,掌握基本的辨別技術。基于此,文物工作者不僅要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也要具備各項工作技術,在日常工作環節,要加大工作培訓與管理力度,提升文物工作者的專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根本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公眾文物保護意識,要讓公眾認識到文物所蘊含的價值,在展覽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文明有秩序的參觀,在文物陳列與保管過程中,也要進行全方位管控。在文物鑒定和收集工作當中,要明確其文物質量,能夠將完整的信息錄入到相關系統中,要對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進行客觀地判定,依照相關文物判定標準來做好評估,按照類別進行保管。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將一些不具備陳列條件但又具備價值的文物進行數字化模型的構建,讓大眾能夠通過網絡平臺來了解其文物價值,既達到科學有序的保管目的,也滿足公眾探求文物信息的現實需求。
2.4加強文物保護隊伍建設,提高文物修復與保護能力
在當前形勢下,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中應當明確其價值目標,作為弘揚我國優秀文化,傳承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需要運用科學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也要從人員主觀意識上來加以規范。工作人員不僅要以專業的能力來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也要以較高的職業素養來做好文物保護宣傳,增強個人服務意識,配合技術人員完成好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在工作當中,應當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創新工作方式,加大保護力度,針對不同形式的文物要借助于當前網絡優勢來及時更新保護措施,對于其細微之處的變化也要進行全面探究,將損害降到最低,對于一些規模龐大,附著價值信息過高的文物也要采購針對性的大型設備儀器。對于管理人員來說,也要立足于文物保護實際來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能夠尋求相關職能部門或是社會層面的幫助,從資金到技術全面落實。從文物修復來看,作為文物保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要根據文物的存儲年代、損傷情況以及其所屬成分進行全面性分析,通過專業的X光、超聲波等探測技術來了解細節情況。工作人員要根據工作性質來及時了解文物行業相關的信息,將最新的保管理念和技術帶入到工作當中,讓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全方位得到保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物作為歷史發展過程中留存下來的重要資源,在當前仍有重要的現實價值,文物工作者應當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落實文物陳列與保管各項工作。與此同時也要深入挖掘文物中所蘊含的價值信息,擴大文物保護宣傳范圍,在提升文物利用效率,體現文物價值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大眾文物保護意識,在技術加持、人力保障下為國家文化傳承與發展等各方面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崔玉洲.基于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下文物陳列與保管的思考[J].文存閱刊,2018,(16):167.
[2]孫麗娟.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開展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的策略探析[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