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靜
摘要:果樹栽培管理技術對提高果樹的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果農的經濟收入。為此,應該采取科學的果樹栽培管理技術,保證果樹的經濟效益。果樹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會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同時還應加強對果樹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果樹;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措施
1果樹栽培特點概述
1.1栽培周期長
果樹栽種當年不能成功,3~5年的周期才能進入結果期,五年到7年進入豐產期。此外,不同果樹的壽命以及盛果期也存在差異,核桃壽命比較長,桃樹壽命短,選擇的栽培方式也存在差異性。應該在盛果期采取科學的栽培管理措施,保證果樹的高產和穩產。
1.2果樹生長習性差異
不同種類的果樹在生物學特性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性,同時對外界生長環境的要求也存在差異性,生長發育特點也不同。舉例而言,北方的蘋果樹和梨樹比較喜歡干燥寒冷的環境,而菠蘿和香蕉等南方果樹比較喜歡溫度高和濕度高的環境。
2果樹高產栽培管理方法
2.1果樹品種選擇
果樹品種選擇直接影響果樹栽培的效果。在果樹栽培過程中,種植人員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并到種植區域進行現場勘察,了解種植區域的土壤條件,以選擇適宜的品種。種植人員應注意所選的品種要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地理條件,盡量選擇具有多種抗逆性的高產品種[1]。選擇時,種植人員可以對所有的品種進行綜合評定,從而選出最優的果樹苗。
2.2科學選址
為進一步保證果樹的成活率,要首先做好栽培選址工作。科學選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像果樹栽培基地周邊的水資源、氣候條件、光照、地形等,都要做好綜合考慮,綜合進行考量。不同的果樹苗木適合不同的生長條件、土壤類型等等,種植戶在選址的過程中,不要盲目選擇。
2.3清潔果園
果園的清潔工作很重要,能消除或減少果園內外的病原菌和蟲源,例如一些食心蟲類鉆蛀果實而出現僵果、落果,卷葉蛾類在被害葉中過冬,蚜蟲、梨木虱等在樹干裂縫內過冬,蘋果樹腐爛病、蘋果輪紋病等病菌基本都產生在枝干的病斑或枯死枝,蘋果斑點落葉病等基本都于帶病落葉中過冬。所以,定時進行清潔工作,盡早去除病葉、病果與病枝,刮掉老翹皮,且進行深入焚毀處理等,都能有效控制與降低果園內外的為害度,成為進行綜合防治病蟲害的基礎。
2.4果樹苗木的檢疫
重視苗木與接穗調運的檢疫工作對果樹病蟲害的預防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在實際的檢疫期間,大量果樹苗木都會經過頻繁的調運,各類病蟲害往往會借由此防御薄弱環節從疫區擴散至其他正常產區或新建果園區。其他正常產區由于管理等各類因素的影響不能科學有效的控制病蟲害,往往會導致嚴重的果木病蟲害現象的發生和較嚴重的經濟損失[2]。應相當重視果樹苗木與接穗調運的檢疫工作,防止銹果病、花葉病等病害傳播到新建果園。
2.5栽植技術
在栽培果樹之前,要挖掘好定植穴。在具體挖掘的過程中,應該將表層土放在穴坑的一側,將表層之下的土壤放在穴的另一側,為之后的栽培提供要。在果樹栽植前,要對幼苗進行浸泡處理,時間3~4小時比較合適,保證幼苗的根部能充分的吸收水分,避免因為水分不足而影響幼苗的成活率。還可以采取稀泥蘸根的處理方式,能有效的避免水分的蒸發,同時能減少外界環境因素對幼苗根部造成的傷害,保證果樹的正常生長。
2.6水肥管理技術
(1)應把控好管理時機;對于灌溉時間的掌握,應在雨季減少灌溉量、干旱天氣增加水量,始終保證土壤中的水分適中。至于施肥時機,在其花芽分化期,應增加磷鉀肥,在其結果時,應注重氮素肥料的供應[3]。若形成新梢則應補充磷肥。(2)應選擇適合的肥料類型;現下為了響應國家提倡的環保理念,我國在果樹肥料管理上多采用沼氣肥、綠肥等污染性較低的肥料。在施肥時,可將沼氣肥用作果樹生長基肥,搭配著農家肥,按照2500kg/667㎡的施肥量予以管理。在應用沼氣肥時,由于在暴露狀態下,其銨態氮將呈現至少50%的損失量,故而應在施肥后覆土或投入0.2%過磷酸鈣,便于延長肥效。(3)還應密切觀察施肥灌溉區域的雜草生長情況;一旦雜草叢生,則會吸收土壤的養分,繼而干擾肥水使用效果。
2.7水充足的生長環境下
花果管理花期,促進正常開花與提高坐果率是花果管理的主要目標。花期不宜大量灌水,因灌水會降低地溫,不利于開花和坐果。若有薄膜地面覆蓋或耕耘地表面,能提高地溫,有利于提早開花;但本地區若春季常有晚霜害,應避免早開花的措施。常用的廢舊報紙袋,工本費低廉,但效果不如專用袋。套袋使果實著色鮮艷,果皮嫩,還可以減少一些果實病蟲害[1]。
3果樹病蟲害防治措施
3.1人工防治措施
(1)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誘殺和捕殺害蟲,例如可以在果樹栽植區的石頭下或樹縫雜草中來捕捉害蟲,人工捕捉害蟲之后對其進行銷毀和農藥的滅殺。(2)開展蟲害誘殺工作,對冬天轉化成蛹過冬的蟲害進行及時的捕殺,之后將害蟲集中的處理。
3.2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是最常見的防治措施,同時也是極為有效的防治技術,具體的防治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果樹品種以及病蟲害的種類,配置不同的藥劑以及化學試劑。在進行化學防治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降低農藥對果樹自身的傷害,提高防治效果。同時還要研究病蟲害的抗藥性,明確病害致命點,有針對性的做好防治,保證果樹能健康成長。農藥使用的比例和用量要依據果樹的實際病蟲害狀況做好配比,避免用量不規范達不到防治效果。
3.3生物防治措施
對果樹病蟲害實施生物防治技術,優勢是對環境與果樹都不產生危害,使其成為當前果樹病蟲害防治領域較鼓勵的一類方式。要細致分析果樹蟲害類別,掌握有效控制蟲害的天敵物種,并在果樹栽培區域科學引入,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但生物防治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一類天敵通常只能防治一種蟲害,還要注意不能給原有生態鏈帶來負面影響,在廣泛適用性與無危害層面仍需繼續研究攻克[2]。
3.4生態防治措施
生態防治措施主要就是通過對環境進行干預來改善果樹的栽植環境,從而有效的減少病害的發生。還可以通過清理落葉雜草和樹干刷白的方式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該種防治手段能有效的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長和繁衍,也是果樹病蟲害防治工作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3.5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對環境及果樹產生的危害較小,具體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去捕捉和誘殺害蟲,可以在病蟲害到來之前,提前開展害蟲誘殺工作,比如對冬天轉化成蛹過冬的害蟲,可以及時捕殺。另外,為避免害蟲影響果實,也可以采用套袋的方式進行預防。
結語:綜上所述,果樹栽培管理技術的應用,以及病蟲害防治舉措的落實,將對當前果樹生長現狀起到良好的優化作用,進而提高果樹產量及與質量,滿足新時代果樹的市場需求。因此,應從選苗建址、栽植栽培、水肥管理等技術予以著手,有針對性加強病蟲害防治,推動果樹產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麥焯琳.柑桔栽培管理技術措施與病蟲害防治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4)
[2]李成杰.淺析玉米栽培管理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7(13)
[3]葛長亮.淺析果樹栽培管理的相關措施和種植技術的要點內容[J].科學技術創新,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