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明
摘要:種子是農業的基礎,技術已經使農業的日常運作現代化,如果沒有穩定的高質量種子供應,單產和農作物質量將大大下降,因此種子質量在農作物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影響著農作物的質量和數量,了解這些因素對于確保作物種植的有效和生產實踐非常重要。
關鍵詞:農作物;種子種植風險;種子質量
1農作物種子概述
種子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獨有的繁殖體,主要是由胚珠傳粉受精形成的。種子通常由種皮、胚乳以及胚這三部分共同構成,因此部分種子只含有種皮和胚這兩種結構。種子在物種延續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和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種子的種類不同,大小、顏色以及形狀都不同,比如說油菜的種子比較小,椰子的種子就比較大,豆類的種子有黃色、紅色、綠色等顏色。所以種子也有很多種傳播方式,比如鳥類傳播、昆蟲傳播、水力傳播、自體傳播等等,因此種子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1]。
2農作物種子種植的風險
與傳統農作物種植相比,種子種植對外界環境的要求更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農作物種子種植的成活率比傳統農作物更低,并且種子種植的成長周期也更長。在受到天氣等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下,種子種植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可能會造成大面積死亡的結果,對農業發展造成的嚴重影響,給農民種植戶帶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都是影響種子種植的不利因素,對于自然因素可以通過施加化肥和農藥的方式解決。為了防止這種種子種植大面積死亡現象的發生,就要通過不斷創新種子種植過程中科技應用來提高抗環境影響能力[2]。通過在種子種植過程中提高種植技術的規范程度、提高成本的純度、及時除雜去雄、對種子植株生長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以保證種子種植的安全,促進種子種植產業的高效持續健康發展。
3影響農作物種子種植風險的主要因素
3.1不良的耕作方式
利用傳統的農業知識,不采用科學的現代化手段,不良的耕作方法和技術也將導致農作物種植風險,不良的耕作方法主要是由于缺乏對現代耕作技術的了解,可能導致農作物種植風險的耕種方法不正確,現代的耕作方法的應用和實踐在遏制和減少農作物種植風險方面大有幫助。農民在田間工作時忽視農作物可能導致農作物種植風險,施加刺激性化學物質可能導致農作物枯萎,農藥化肥使用不當,對農作物產生要害、燒苗,造成減產現象,農民可以種莊稼,但不能照顧好它們,特別是在關鍵生長階段,例如開花和結實,照顧不好農作物將導致收成很少或根本沒有收成[3]。
3.2不利的氣候條件
不利的氣候條件很可能是造成農作物種植風險的主要原因,不利的天氣條件包括對農作物無法生存的苛刻條件,包括極冷或極熱的溫度,這些不利的天氣條件導致農作物要么由于烈日曬干,要么由于極端寒冷的條件而無法生長。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自然因素之一,溫度決定著所選擇的植物類型,播種,播種和收獲時間等,溫度的變化會導致農作物成熟和收獲時間的延遲,而且,一些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的氣候下生長,夏季,高地氣候區僅進行4-5個月的農作物耕作,而低陸氣候區全年進行農作物耕種,原因是低陸區氣候溫和,高陸區冬季嚴寒。由于天氣條件的不斷變化打斷了耕種季節的順序,例如,長期干旱,潮濕季節延長,山洪暴發以及季節完全改變[1]。農民不清楚農作物的特征習性,不了解適宜種植區域,盲目的種植,使種子達不到增產的效果。
3.3農藥和化肥使用不合理
由于科學種植技術并不普遍,在作物需要施肥和噴灑的情況下,肥料和藥品數量的不確定性很大,施用化肥或藥品過多可能對作物產生不利影響。
3.4農民們缺少法律意識
部分農民在選購種子時一不看經營單位是否具有合法資質,二不看種子標簽是否標有應該標注的內容,標注的種子質量標準是否達標,更不保留購種發票或信譽卡,從而為不當商販銷售假劣種子提供了機會,使假、劣種子應用于生產而造成損失[2]。
4提高種子質量的有效措施
4.1嚴格控制種子生產質量技術
種子企業必須嚴格把控種子生產質量技術,對質量要求進行全面掌控,嚴格把握以下幾點:首先,嚴格選擇種子的生產基地是否符合要求,在與種子生產基地合同時,明確表示對種子質量要求,必須嚴格掌控,要利益共享、共同承擔風險問題;落實種子生產基地時,種子生產田片嚴格劃分,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要求,然后由制種專管員繪出詳細田間示意圖,并對種子生產戶進行登記造冊。通過天氣預報報道等,能夠及時地了解種子收獲期間的天氣趨變化,及時通知農戶進行收割、及時進行曬干處理并注意防止機械混雜。在收購關卡嚴格把控,在收購時設立凈度、純度、水分檢驗員,層層進行嚴格把關,堅決把劣質的種子挑出來,并把它們拒之門外[3]。
4.2健全種子質量管理的各項制度
雖然種子質量管理較為復雜,涉及更多方面,但有關部門需要加強種子質量管理。一是建立種子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生產、生產等各個方面的相應制度,制度還必須明確規定勞動者的責任,每個勞動者都必須遵守規章制度,保證種子質量。健全的制度可以保證提高種子質量,有助于提高種子質量。
4.3不斷提高全員的質量意識
我們應該啟發全員的質量意識,并通過組織一系列的培訓活動,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教學,讓農民認識到農作物種子種植質量提高的重要性。因此,還需要在教育培訓過程中,研究各項控制水平,激發生產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全員參與后迅速提升農作物的種植效益,體現出更高的管理價值[1]。
4.4增強配套設施,保障種子質量
種子生產的庫存環節要控制好風險因素,這樣才能保證種子的質量。因此,生產公司要增強相關配套設施。例如種子在庫存前的處理階段,要配套用合格的機器對種子進行干燥處理,不能讓種子還在潮濕狀態時就入庫存放。要用機器對種子進行篩選,去掉雜質和不合格的廢種子,這樣才能讓種子不被污染。拆裝種子時要選用質量好的材料,防止材料對種子變質產生作用[2]。在庫存時,要在庫房放置好的除濕設備和空氣流動控制機,避免種子在庫房就發芽。
4.5提高檢驗室檢測技術水平
檢驗室出來的檢測數據準確可靠,能夠使種子企業對所生產種子的質量做到心中有數,起到防止不合格的種子流向市場,維護種子企業信譽的作用。在提高種子質量檢測技術方面,種子企業應建立高標準的種子標準檢驗室,并至少配備2名高素質的持證專職檢驗員,一名著重室內檢驗,一名著重室外檢驗,以保證所提供檢驗數據真實可靠,以此確保種子質量萬無一失[3]。
結語
綜上所述,種子質量會對農作物種植效益產生決定性的作用,需引起充分的重視。農作物種子質量的形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從多方面著手,完善種子質量監管機制,提高種子質量。種子企業、農民群眾等相關主體也要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推動種業的健康發展。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研制新型的品種,提高種子的抗病害能力,從而提高了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這樣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生產,有利于農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童發根.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04):130.
[2]孟凡健,范志國,蔡學國.種子檢驗技術提高玉米種子質量[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19(02):12.
[3]胡濤,王成明,董麗等.產生種子質量問題的原因與監管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17(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