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 姚天斌 郭少波 殷建偉 趙飛 張曉英
摘要:草原監測是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和利用的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河北省草原監測工作雖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草原監測指標體系不健全、草原監測技術水平薄弱等問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為滿足新時期草原保護和管理需求,分析河北省草原監測工作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以便為高效穩定開展草原監測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草原監測生態文明
前言:開展草原監測及評價,是推進草原生態文明建設、科學保護建設草原、促進草原合理利用的基礎。隨著生態文明思想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成為指導我國生態建設和修復工作的主要理念,為草原監測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根本遵循。
根據第三次國土三調數據,河北省草地面積197.80萬公頃,其中天然牧草地42.12萬公頃、人工草地1.09萬公頃,其他草地154.58萬公頃。草原監測是掌握草原資源動態變化、評價工程效益、估算草原災害程度和損失、評定草原生態狀況的一項手段,是做好草原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河北省組建草原監測隊伍,持續推進年度常規監測,通過總結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以便為將來高效穩定開展草原監測提供有效保障。
1草原監測的必要性
1.1草原監測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建設生態文明提高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開創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河北省地處京津周圍,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支撐區,特別是張家口、承德二市更是擔負著為京津保水源、阻沙源的重任,草原質量直接關系到京津生態環境的好壞。因此,開展草原資源監測工作是貫徹中央精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進一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客觀需要。
1.2草原監測是實現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草原是生態環境中最脆弱的環節,合理利用草原是有效保護草原、鞏固草原建設成果,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維持地區經濟、社會穩定的基礎。近年來,河北省草原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草原生態系統整體仍較脆弱。開展草原監測是了解草原資源,掌握現有草原資源動態變化的必要手段,是全面科學開展草原管理的基礎和扎實開展草原生態建設的重要保證。
1.3草原監測是加強草原資源管理的客觀需要
2020年5月,河北省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草原生態保護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推進草原資源調查評估,有序開展草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加強草原監測網絡建設,采取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手段,每年開展草原監測,建立草原資源信息數據庫,為科學制定草原保護政策、精準開展草原保護修復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論支撐。《意見》的實施,對河北省草原監測提出了新的任務與要求,精準高效做好草原資源監測工作,才能確保草原資源管理和草原生態保護取得實效。
2存在的問題
2.1專業技術人才相對缺乏
機構改革后,我省草原監測任務由林業監測部門承擔,草原監測工作存在基礎弱、底子薄的情況,在各級草原監測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實現專業化和業務化。隨著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推進對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監測工作迫切需要熟悉草原學、植物學、土壤學、地理信息遙感等方面的綜合型人才,此類專業技術人員相對缺乏,開展較高專業性監測工作存在一定困難。
2.2草原監測指標體系不完善
構建科學合理的監測指標體系,對客觀評價草原生態環境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常規監測指標為牧草產量、可食牧草產量、高度、植被蓋度,僅限于植物層面,側重于草原生產性能的評價,這些指標難以科學地進行草原生態狀況評估[1]。而基于草原生態價值評價方面的監測指標還不能滿足于實際需要。
2.3草原監測技術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隨著草地管理對草地監測的需求越來越廣,只有不斷創新監測方法,才能滿足草地管理工作的多樣化需求。加強草原監測工作,提升草原監測技術水平,才能促進草原保護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目前我省草原監測工作局限于地面調查,基于遙感、地理信息等監測技術還沒有完全應用到實際,還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求,草原遙感監測技術方面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2.4草原監測資金投入相對不足
草原監測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國家對草原保護和生態修復的重視,草原監測工作任務繁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監測設備,草原監測工作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和新要求,現有監測經費已經無法滿足監測工作的需要,監測成果的全面性、代表性和科學合理性受到一定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制約著草原生態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3對策及建議
3.1加強草原監測指標體系建設
草原監測涉及多門學科、多種因素,不僅具有全面性,還具有時效性[2]。在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豐富監測指標體系,開展草原碳匯、草原生物多樣性、草原生態價值、草原土壤生態狀況等指標,為評估草原生態環境狀況、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提供理論和科學依據。同時,充實監測專業人員,提高專業素質,完善監測設備,實現草原監測專業化、制度化、科學化[3]。
3.2提升草地監測工作技術與方法
創新草地監測工作方法,加強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無人機技術等在草原監測方面的運用,積極吸納借鑒草原監測新技術和新手段,提高科技設備在監測方面的運用。加快研究統一的、規范的、科學的遙感與地面技術相結合的數據分析模型[4],不斷創新監測方法的應用,提高監測方法的適用性和科學性。加強對監測數據的分析研究和深化應用,使監測成果更好地為草原生態修復、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建設和監管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3.3加強草原監測技術培訓
繼續強化隊伍的業務學習,舉辦多種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既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又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逐步提高監測隊伍業務技能和工作水平,打造一支人員穩定、技術過硬和真抓實干的草原生態監測隊伍,為草原監測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推動草原監測工作實現新跨越[2]。
3.4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草原監測特別是地面監測工作量大,是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艱苦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有效開展。為使監測工作高效、持續運行,積極爭取省財政對草原監測工作經費的支持力度,同時建議國家加大項目資金的經費投入,以便為草原監測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
結束語:草原是重要的戰略自然資源,其結構、功能對農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維護價值。開展草原監測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客觀需要。通過分析河北省草原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不斷提高草原監測工作的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動河北省草原監測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楊勇,常書娟,鄭淑華,等.加強完善草原監測工作服務林草高質量發展[J].內蒙古林業,2021,9:8-9.
[2]姜亮亮,馬林.草原監測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大連民族大學學報,2018,20(4):319-322,337.
[3]李建偉,羅志娜,范天文.草原監測在伊犁州的發展與建議[J].當代畜牧,2018(8):6-8.
[4]努爾班·阿依拖拉.草原監測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與作用[J].湖北畜牧獸醫,2020,4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