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航
摘要:道路橋梁工程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一些病害問題,導致橋梁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所下降。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應采取有效的施工處理技術,對橋梁結構進行加固,消除病害,提升橋梁承載力,延長使用壽命。進一步加大對橋梁加固技術的研究力度,除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和完善外,還應開發一些新興技術,為橋梁工程加固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施工處理技術;具體應用
1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出現病害的類型
1.1裂縫
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結構裂縫的現象。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因素主要有:橋梁結構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工作裂縫和非正常裂縫;混凝土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先天裂縫、原生裂縫以及后天裂縫;假如站在力學角度分析的話則可以將其分為彎曲裂縫、局部承壓裂縫、次裂縫等幾種,而根據結構承載力額角度分析,可以將其分為結構裂縫和非結構裂縫等。
1.2地基沉降不均勻
(1)施工前認真閱讀施工標準,初步工程勘察工作不到位,圖紙設計不合理;(2)在施工過程中,為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施工單位未按原設計標準進行施工,造成大量違法作業第三件,工程后期維修不到位,小范圍地基沉降未及時解決,沉降范圍越來越大[1]。(3)隨著交通流量的增加,整個路面的壓力也在增大。當地基受到不均勻力時,沉降會發生。
1.3剝蝕
剝蝕現象是影響路橋外觀形態的主要因素,而這一現象的出現往往會導致路橋的表面出現起皮、剝落、漏石等現象。若路橋表面出現剝落現象,將會造成構建面積的減小而導致應力的增加。我國道路橋梁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常見的剝蝕現象主要有水質侵蝕和凍融侵蝕等幾種形式。
1.4鋼筋銹蝕及混凝土碳化
鋼筋銹蝕現象是目前造成市政道路橋梁損壞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道路橋梁出現鋼筋銹蝕現象,會因為體積膨脹而增加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最終造成混凝土出現開裂的現象。若混凝土出現嚴重的碳化現象,不僅會造成市政道路橋梁出現裂縫的現象,還會對橋梁的安全性造成嚴重的影響。
2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常見病害的施工處理技術
2.1裂縫處理技術
裂縫作為路橋工程中的一種常見病害,其研究越來越深入,并取得集中有效的施工處理技術。根據技術人員對路橋裂縫寬度、延伸長度以及形成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找到最合適的處理工藝[2]。路橋裂縫大多采用以下三種技術:
(1)對淺、小裂縫采用表面修補法。該方法簡單易行,效果迅速。需要注意的是,涂膠前必須將表面清理干凈,否則會影響處理效果。(2)在一定深度和延伸范圍內,采用灌漿的方法修復裂縫。這種方法主要是在清除裂縫后用水泥砂漿等建筑材料填塞裂縫,以保持路面平整。(3)針對裂縫嚴重的情況,需要采用更復雜的施工工藝和多種施工材料對裂縫進行加固,以保證裂縫不會進一步擴大,減少裂縫對路橋的不利影響。
2.2沉降處理技術
工程出現沉降情況,不僅影響整個工程質量,還給工程埋下安全隱患以及給人們的出行安全造成極大威脅。所以在道路橋梁工程實際開展施工期間,應重視對工程沉降的處理。從工程出現沉降情況分析可以得出,造成工程出現沉降情況[3]。除一些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外,員工應在工程正式開展前,對工程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將可能影響工程出現沉降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工程質量。此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需要對工程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檢查與管理,并做好后期養護工作,在問題發生前,將所有問題有效管控,才能有效提高工程質量。
2.3錨噴施工技術
穩定性是市政道路橋梁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要維持道路橋梁使用的穩定性,可以借助錨噴技術從整體上進行加固。施工人員之所以要使用錨噴技術來加固,是因為錨噴技術所使用的噴射硅不僅強度高而且凝結的速度十分快,在實際施工中使用噴射硅,操作簡單且施工設備簡便,將側向模板與澆注、搗固等工序結合施工就可以達到加固的目的。
2.4鋼筋銹蝕處理技術
在施工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若加強鋼筋質量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鋼筋在橋梁工程中的使用壽命。此外,管理部門一定要嚴格檢測和驗收。施工過程中,建筑檢測和驗收環節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影響到工程的實際投入使用后的質量問題,還會給相關的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1]。因此,在檢測和驗收環節,相關人員要重視銹蝕鋼筋的保護與處理,保證鋼筋在工程中發揮出最佳的作用。
3提升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中常見病害施工處理技術的有效措施
3.1重視施工前的勘察工作
市政道路橋梁工程建設中,必須重視前期的勘察工作,了解所在的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了解工程結構,分析道路橋梁的承載力。尤其要做好軟土地基的處理,這是市政道路橋梁工程施工的重難點所在,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水平,必須加以有效處理,確保其密實度符合要求,才能確保道路橋梁在后期車輛碾壓和雨水的影響下不會被破壞。
3.2增加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能改善大部分病害對橋梁所產生的影響。橋梁上部病害會影響橋梁的穩定性,因此在對橋梁上部進行施工過程中要嚴格監督,為之后橋梁的養護工作為參考依據。橋梁施工結束后,需檢測施工質量,保障橋梁穩定性符合標準要求。另外,橋梁會增加限高裝置,該裝置容易因支撐部件老化出現倒塌現象,這就要增加部分加固措施,避免出現交通事故。若出現鋼筋外露情況,可以利用環氧樹脂砂漿對破損部位進行修補,從而保證橋梁的安全性[2]。
3.3控制承重等級及大自然的侵蝕
在道路橋梁養護中,除了要預防橋體內部的主要問題,還要盡可能控制外界間接因素對道路橋梁的影響。如在道路橋梁橋體承重力和穩定性受限的情形下,養護人員對經過此路段控制超限車輛的通過。過重車輛的通行會對本就不穩的道路橋梁橋體造成致命的打擊,動搖橋體的根基。在養護過程中,還要盡量避免大自然對橋面的侵蝕,自然力量十分強大,雨水的沖刷、風化作用、陽光的暴曬,都無時無刻不在侵蝕橋體,再加上道路作業的碾壓、摩擦,二者共同作用下導致橋面嚴重磨損,甚至還會產生孔洞。為防止大自然侵蝕的加劇,養護人員應盡快修復道路橋梁的孔洞,防止雨水通過孔洞加速滲入到道路橋體鋼結構內部。養護人員在選擇孔洞填補材料時,要選擇高性價比的實用性材料,才能提升道路橋梁養護的效果。
3.4建立完善的養護體系
在進行道路橋梁養護修補前需對現場進行勘察,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設計方案進行合理制定,設計方案制定中設計人員應該具有病害意識,注重對細節的把控,對道路橋梁各項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落實合理的養護方案[3]。在道路橋梁養護過程中,應該轉變養護理念,提高養護意識以及養護的全面性、嚴格性以及有效性,定期進行檢查,強化養護監督工作,發揮養護的作用。
結語:總之,道路橋梁工程事關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與交流,作為基礎性的工程項目,路面質量與安全性十分重要。為此,在進行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必須明確路面常見的病害,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與維護,特別是路面裂縫類的病害問題,需采取更多的手段加以控制,避免日后道路橋梁在使用時出現的問題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參考文獻
[1]侯武魁.探究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及施工處理技術[J].決策探索(中),2020(06):32-33.
[2]李艷.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建材與裝飾,2020(19):284+288.
[3]馬剛.探討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125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