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花
摘要:時代的不斷變化推動了教育的改革,高效的教育是推動我國走向富強的重要手段。目前人們處于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應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從而推動教育的發展。小學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如果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思想道德品質,對學生日后的成長會有極大的幫助。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在現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不僅是現階段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的要求。對于數學學習來說,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其不僅能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而且對于教師來說也能適當地減輕教學壓力。因此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只是將題目的解答過程教給學生,并沒有真正教給學生該如何去思考這道題目,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十分不利。
1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通過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將會使其在系統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依托抽象的數學概念對相關知識加以判斷、概括與推理,并逐漸在這一過程當中形成敏銳的數學意識,由此使學生實現對數學學科的深入理解,同時領悟出新的知識點,進而幫助學生實現對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引導學生實現對不同數學知識點之間內在關聯的把握,如此方才能夠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在這一過程當中達成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養成的目的。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2.1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不少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和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使得課堂教學氛圍非常枯燥乏味。為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數學知識點和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的認識》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體育課上常見的球類,如足球、籃球、兵乓球等作為課前導入進行教學,并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如“還見過什么圓形的球類運動”等。這種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這樣的教學模式也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既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又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1]。
2.2基于學生發展階段的差異,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內容
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思維認知水平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低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一般僅限于認識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低年級學生的這一特點做好數學啟蒙教育,以此來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初步養成,并為學生后續思維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有所提升,那么教師就可以針對這個階段的發展特點來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舉例而言,在帶領低年齡段學生學習《認識圖形》這部分知識內容時,考慮到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已經接觸不同形狀的物體,結合一年級學生思維認知水平較低、抽象思維比較薄弱這一學情,老師便借助形狀來幫助學生實現對圖形的有效認知[2]。
2.3為學生營造自主思考的氛圍,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只有充分掌握數學知識,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才能提高思維的靈活性,這有助于減少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不合理部分,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為學生營造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模式,引導學生探尋出符合自己能力的思考方法,這才能條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人民幣的換算》一節課的學習中,每個學生對“人民幣”都不陌生,教師課前可以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談談對“人民幣”的認知,以及“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在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教師可以掌握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讓學生課前進行討論,為學生創造了自主思考氛圍,點燃了學生探索數學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發展[3]。
2.4注重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中的教學知識點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代入感,以便讓學生在情境中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并實際應用,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首先應當激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性。一方面,情境的創設應注重輕松氛圍的營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之中積極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思考,運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動畫片案例作為課前導入環節,喜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要為羊村長過生日,他們準備去超市購買村長最愛吃的紅蘋果,超市貨架上一共有52個紅蘋果,小羊們買走了23個,請問超市里還剩多少個紅蘋果?這樣的問題導入能在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掌握數學知識能有效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并充分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潛移默化地培養其將理論知識轉化應用的能力。情境教學應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發散空間,即教師盡可能地創設一些開放性情境。如在《鐘表識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出生活中一天作息的情境,讓學生結合鐘表將自己一天內的作息時間安排寫下來。這種情境給予學生極大的思考空間,有助于其運用所學進行創新,最終形成創新思維。
結束語
總而言之,創新思維對于小學生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創新性的教學活動能夠確保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使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所以,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適合創新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宏.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J].試題與研究,2019(24):81.
[2]馬玲.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討[J].新課程(下),2019(07):206-207.
[3]倪新川.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