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當中的重要一部分,在中學階段的化學課堂與教學組織活動,對高中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提高與全面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因此,本文從四種不同的方面,全面系統地探討了高效課堂教學形成與完善的手段與措施,以趣味化、生活化、信息化和探究化等不同的理論方法與實際教學指導經驗,探討出現在新時代高中化學教材的建設方式,給關心這一領域的人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借鑒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四化教學”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改善,社會各界對我國化學教學事業,特別是高中化學階段的化學教材構建方法等方面,日益重視。在新課標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推廣與實施的大背景下,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學生的化學理論知識與獨立研究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重大影響。所以,怎樣通過比較細致和系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方式,不斷改善高中化學課程的教育效果,成為了我們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所在。
一、興趣化教學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必要因素之一。對化學可能并不是每一名學生都喜歡學習,化學知識中存在很多難以記憶的化學藥劑名稱、復雜的化學性質、嚴謹的用途、不同化學物質之間產生的關系等都十分復雜,在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若教師布置過多的化學作業,那么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必然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由于教師教學方式過于機械化,導致喜歡學習化學的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產生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就顯得十分重要。在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方式就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這也是當下學生十分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更愿意在實際操作中去驗證理論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實驗的機會,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驗,教師要摒棄以往教學中可有可無的心理,越是簡單的實驗就越要用嚴苛的標準為學生樹立一個規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對各項操作流程掌握得更加牢固。若學生都能夠在實踐操作中進行學習,那么教師就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愛好,因材施教,切實保障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轉變傳統機械式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的學習壓力得以充分緩解,讓學生更加愿意學習,更加從容地進行學習。
高中化學課本要求背誦的內容較多,如化學試劑名稱、物理和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和物質轉化關系等,不少學生感到紛亂無頭緒。如果化學教師讓學生機械記憶,學生會感到十分乏味單調,進而缺乏復習的興趣。所以,高中化學教學必須強調情趣化教育,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喜歡學習、善于學習[1]。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酸中和滴定”的實驗時,許多學生對特殊方法和注意事項總是疏忽,導致滴定結果誤差很大。為幫助學生了解特殊操作技能,并掌握在實驗步驟中的注意事項,有化學教師把酸中和滴定的特殊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項編成口訣:“酸與堿管要分明,視線刻度要齊平。尖嘴充液無氣泡,液體表面不超零。注意使用指示劑,開始讀數要記清。左手輕輕旋開關,右手搖晃錐形瓶。雙眼緊盯待測液,顏色有變立即停。數據錄入要準確,重復滴定求平均。誤差判斷看V標,規范使用不能缺。”
二、生活化教學
高中化學教學中明確指出人們的生活與化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保障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內容,更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探索化學知識,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將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以此,學生能夠站在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進行學習,把理解生活中的現象當作化學學習的目標,充分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在進行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若能夠走出教室,在生活中進行體驗,那么學習質量必將水漲船高。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生活中的各類工廠進行參觀,觀摩機器設備如何進行污染管理,讓學生在實際觀摩中探索化學原理。在實際觀察中讓學生堅定自身學習的信念,使其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能夠使用自身的化學知識進行處理。例如: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到底應不應該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中不可代替的成分有哪些等。引導學生使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將化學服務功能充分地展現出來。
化學與人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它來源于生命并應用于生活[2]。在高中的化學課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從化學視角去剖析并解答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從學以致用中了解到化學的重要意義,并以此培養學生掌握化學的信心。
如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述“水的純化與城市污水處理過程”時,化學教師就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到自來水廠開展游覽,熟悉沉淀池、曝氣池和貯水塔等日常生活使用的空氣凈化裝置,包括將日常生活使用從篩濾一沉淀→過濾→曝氣→殺菌→貯存等的全部空氣凈化流程;熟悉日常生活使用的空氣凈化處置方式,包括使用鎂鹽、鐵鹽等作混凝劑的混凝法;使用氯氣液化、漂白粉和二氧化氯作消毒劑等的化學殺菌技術消毒方法;運用活性炭消除水體臭味的方法等,以及利用上述方案中的基本原理。高中化學教師經過組織學生參觀水廠,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水的凈化與污水處理”中的化學基礎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意識到保護自然資源的必要性,并在生活中自覺節水。
學生在了解化學基礎知識之后,能夠用于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如新修建住宅無法及時入住,其主因是建筑用熟石灰在硬化時和二氧化碳作用形成水滴,導致住宅更加潮濕,同時裝飾后的涂料和化學油漆會揮發有害氣體,危害人們的健康;自來水無法直接用于金魚池中養魚,其主要原因是自來水中多用氯氣作為殺菌,但由于氯氣對金魚的繁殖并不好,所以必須先將自來水在太陽下放置約1至2天后再使用;吃完飯后的餐桌上會留下油漬,即便用熱抹布也不方便擦去,可以把少許的白酒倒在桌面上,用干凈的抹布來回擦幾次就可以去掉,其主要原因則是白酒中含有的酒精成分能夠溶解油脂。
三、信息化教學
講到現代信息化教學,許多教師就會想起了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在上課時布滿了五色斑斕的“聲光電”,使整體教學展現得熱烈非凡,但效率并不高[3]。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增大教學容積,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讓學生對知識點加以正確地融合。信息化教學,教師為學生需要提供的不單單是課本信息內容,還需要教師能夠及時到互聯網上借助各種材料,能夠用互聯網上的媒體引導教學。如近期出現的東營“熒光海”現象,就能夠利用化學化驗的方式開展深海測試,從而探索深海奧秘。盡管有場地限制,檢測實驗也無法開展,但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調動了出來,整節課的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高。而且由于信息化手段的發達,教師們還能夠拍攝“微課視頻”,把課本中的重點用“微課視頻”的形式上傳給到班級的群空間,學生也能夠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點擊練習,從而完成了重難點的突破。如此的信息化發展教學深受每個學生的喜愛,教學質量隨之提高。
在高中化學傳統課程中,教師大多采取理論知識介紹和實踐示范的課堂教學手法,授課用具大多是粉筆和黑板,很多學生感到乏味單調。同時,因為課堂時間限制,化學教師在板書時占據了部分時間,導致用于和學生互動溝通的時間也相應縮短,這對課堂效果也會有一定負面影響。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中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信息化課堂教學,在提升課堂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4]。如高中化學教師,在介紹“食品中的有機物質”中的乙醇時,也應該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手段進行教學。首先,化學教師應該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先把教學目標表現在多媒體上,如了解乙醇與活潑金屬和氫鹵酸的化學反應:掌握羥基特性,了解乙醇與活潑金屬和氫鹵酸的化學反應,以及氧化反應和脫水處理化學反應等,從而使學生對內容和學習目標都達到心中有數。其次,由化學教師提出問題,如酒精中毒后應該怎么辦?為何不要酒后開車?飲酒有什么危險等,讓學生利用網絡渠道去尋求正確回答,從而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最后,化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介紹與乙醇發生復雜化學反應式的斷鍵位置,并介紹“烴的衍生物”的定義,讓學生可以思考問題:酯化反應時,酸與醇誰提供羥基,反應中對酸有何要求?在學生討論分析結束后,化學教師做出結論概述。高中化學教育采用了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限定的時間里學習更多的化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留下更多討論學習的時間,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四、探究化教學
探索性學習方式應該是所有化學課程的基礎,不管理論推導還是實踐檢驗都需要學生在探索中完成[5]。教師一定要將上課時間全部留給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學生會表現出更多的驚喜[6]。例如:“綠色實驗室”的構成方面會用到許多的化學藥物,有的化學反應自身也是一些環境污染,那么怎樣用“化學方法”將這些環境污染去除掉呢?這就需要學生的思考探究。像“酸雨形成”的試驗,在室內空氣中焚燒“硫”容易控制,但是所生成的“二氧化硫”直接對室內空氣生成污染物。學生通過改進了試驗設備,利用集氣瓶中空氣點燃硫,將少許的氣體放入點燃匙,用酒精燈點燃后,就能夠將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密封到集氣瓶中,顯然學生已經將有毒氣體全部收集出來了,但污染問題依然出現。學生接著從去除“二氧化硫”的角度加以研究。有的學生想起了“二氧化硫”的克星“氫氧化鈉溶液”,于是在試驗的時間,先在集氣瓶內裝入少許的氫氧化鈉溶液,這樣一來硫點燃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就被氫氧化鈉溶劑所吸附,從而完成了污染的去除。由此可見,知識的探索永無止境,同時學生也從實驗的改進中感受到的是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發散思考,從而培養了創造力。
化學專業核心素質的形成,要求學習者必須具有優秀的化學邏輯思維,所以教師應重視訓練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能力。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用一些經典的高考化學試題,并設計問題情境,通過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知識儲備來研究和回答試題,以訓練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比如:在講授“鐵的化合物”有關實驗教學內容時,教師可選用合適的高考化學經典試卷,如全國一卷I(2018年)中關于“醋酸亞鉻”制取方法的一道化學研究試題,教師就可利用它設計問題情境。首先,由教師指導學生明確待解題方法與已知條件,接著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展開探索,以科學方法類比氫氧化鐵和醋酸亞鉻。然后,由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探究問題教學內容展開實驗設計,并設計了氫氧化鐵試驗,讓學員在直接的視覺沖擊下展開比較分析,并探討了氫氧化鐵中白色沉淀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成因,以及實驗裝置中的缺陷[7]。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提供準確答案。這樣的課程,不但能夠指導學生靈活地運用學習知識點,還能夠給學員提供高考試題演練,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合理的解題方式和思路。
結束語
為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充分了解,進而為學生創造一些實際動手的機會,實現探究化、信息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四化教學”。教師要嚴格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需求設定教學課程,充分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崔鵬飛.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構建方法探討[J].科普童話,2019(27):29.
[2]吳濤峰.“四化教學”在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中的應用研究[J].讀寫算,2018(5):8.
[3]唐葉.“四化教學”在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中的應用[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4):14.
[4]姜軍.“四化教學”在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中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5(35):81.
[5]王彥君.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中的“四化教學”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21):77.
[6]王宏梅.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中的“四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5(2):72.
[7]劉紅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構建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11):51-52.
作者簡介:馬國富(1982— ),男,漢族,江蘇高郵人,江蘇省高郵中學,中學一級教師,學士。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