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韜
(貴陽鐵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2)
我國年青一代每天上下班按部就班,和家中老年人交流不多。為提升生活樂趣,老年人多在社區室外互相溝通交流。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查,在老年人中,約七成人在休閑時間愿意到室外社區環境中活動或同外人交流,這說明社區環境對老年人極其重要,是其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空間。但目前社區環境中存在大量問題,如植物配置未考慮到適老的功能、綠地布局缺乏合理性等,限制了老年人的社區生活。
老年人在社區室外主要是運動、獨處、社交等行為。“邊緣效應”理論可解釋老年人為何喜歡在角落邊緣等位置停留,角落位置在觀景和看人的同時可對自身進行遮擋,提供安全感。獨自活動的老年人多在場地邊緣地帶靜坐或以種植池、路緣石和石墩等作為臨時座椅停留在氣氛比較活躍的地方。調查發現,球類運動、廣場舞、跑步和散步等活動在老年人的運動中占比較高,其鍛煉意識比年輕人更高。
老年人喜歡在戶外交流溝通,其活動場地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健身運動場,其次為社交場所。社區道路和路邊座椅成為其喜愛的休閑設施。對老年人來說,制約其室外活動的主要原因是場地空間不足,另外設施陳舊、同齡人較少、不認識人和沒有興趣也是其減少社區室外活動的重要原因。本文通過對社區室外環境的調研,提出社區內的道路交通、活動場地、景觀綠化、景觀小品等存在問題,如表1所示。

表1 社區室外環境現狀問題
根據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對社區室外景觀在改造前后的調查發現,景觀改造前后老年人的行為產生極大變化,其行為更加豐富多樣。改造前以吸煙、打電話和眺望為主,改造后增加了交談、觀賞、園藝、休息等行為,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積極作用。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通過利用社區室外景觀環境可幫助治療者或其家人和朋友在心理和生理上提供治療幫助,這就要求景觀設計要與康復相結合,考慮使用者的身心狀態??祻途坝^在形式上可以是公共綠地或私人園林。另外對喚醒理論、超負荷理論、注意力恢復理論、親生命假說及壓力消減理論的研究成果也為康復景觀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在對康復景觀研究和實踐上,西方國家起步較早,目前處于領先地位。在康復景觀的營造及研究上,西方國家以景觀設計學、環境心理學、康復醫學、植物學、康復心理學等為背景,深入剖析了社區環境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影響機制,提出以社會交往、運動鍛煉和與自然接觸為社區景觀康復性能的標準,并制定了康復景觀的設計原則。
國外案例表明,在康復景觀實踐中,普通社區景觀所涉及內容不多,案例多集中在養老社區和醫療機構中,其特點是根據老年人或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相適應的景觀,讓特定景觀在康復治療中起到積極作用。
3.1.1 適應性原則
經過社會磨礪和身體老化,老年人普遍存在感知能力退化、記憶力減退及行動能力退化等特點,所以在其進行室外活動時需要環境提供舒適感和安全感。景觀設計中應針對老年人的特點,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即采用“適應性”原則,將景觀元素融入社區室外活動設施及道路交通中,提升老年人室外活動的便利性和舒適性。在適老社區景觀設計中還需要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景觀,對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保障。
3.1.2 介入性原則
為治療老年人的身心問題,促進健康生活,社區室外景觀需要做到人與自然的互動,增設器械、水景、植物等元素,主動干預老年人的活動。通過使用園藝療愈、生態友好等方法,提升老年人交流和運動質量,形成積極的室外景觀環境。
3.1.3 共享性原則
人類是群居動物,交流溝通是人的本性,生活中人們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進行聚集交流,這有助于提升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水平。共享空間以實現不同年齡段的人互動,有效交流為目的建造是社交的催化空間。老年人多具有看護性和觀察性的特點,在共享空間中,可以實現各個年齡段共同活動,給老年人提供活動、交流場地,滿足其多元性和多維度的需求,既鍛煉了身體又充實了心理,從而提升其滿足感。
3.2.1 提升道路及場地的適老性
1)適老社區道路交通 社區內部道路交通要體現適老健康的要求,在鋪裝材質、人行通道寬度、無障礙設施及道路的布局上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懷。通過建立無障礙體系的道路,方便老年人在活動場地、步行道、住宅出入口之間進行無障礙通行。人行道凈寬應在1.5m以上,對活動不方便的人之間的避讓留下足夠的空間。盡量不在活動場地和主要道路上設置臺階,無法避免時可通過設置坡道降低老年人活動的風險。社區內的景觀步行道應設置成閉合環路,采用防滑材料進行路面鋪裝。室外景觀環境中需要設置導向標識,引導老年人到達目的地。
2)適老社區活動場地 因老年人對室外活動的目的多樣,可設置封閉式、半封閉式和開放式活動場地。對于封閉式活動場地應進行遮擋并通過水景和植物隔離噪聲;對于半封閉式活動場地應以喬木、欄桿或疏松的灌木圍合或采用半開放半封閉形式給老年人提供前方開闊后方遮擋的空間;對于開放式場地,應形成良好的視野環境避免遮擋?;顒訄龅氐脑O計還可同兒童游樂場地結合,給老年人提供視線焦點景觀,營造活躍的氣氛。
3.2.2 優化景觀元素,促進老年人身心療愈
1)營造對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 康復景觀除觀賞外,更注重于干預。通過季節變化形成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不同時點營造不同的視覺景觀,調節老年人的情緒。暖色以突出輕快、柔和、燦爛、光明的感覺,對疏解老年人的淤積情緒、增進其健康有著積極作用;冷色具有消除煩躁、增加穩定的作用,有利于心情的安定。夏季可用香草類和松柏類療愈群落的景觀,這類植物可分泌芳香型化學物質,能刺激老年人的感知和嗅覺,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水景附近可配置觀賞草,營造療愈性聲景,對老年人的聽覺進行刺激。座椅旁可設置柔軟、多毛的植物,對老年人的觸覺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助其緩解壓力。
2)營造運動康復氛圍 社區不應僅對老年人提供棋牌、舞蹈和健身場地,還需要營造運動康復氛圍,幫助老年人恢復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稍谶\動區內設置康復器械、按摩石子和撐扶桿等設施,在運動完畢后進行康復性訓練。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提高。目前社區環境缺乏適老化關懷,未能充分發揮對老年人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以老年人環境行為特征為出發點,分析其需求,針對適老和康復方面提出社區室外景觀的設計策略,希望在社區中構建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景觀環境,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