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粵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在CJJ/T 114—2007《城市公共交通分類標準》中,將城市軌道交通分成7類: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單軌系統、有軌電車、磁浮系統、自動導向軌道系統和市域快速軌道系統[1]。在車型上,地鐵系統一般采用A型車輛或B型車輛,輕軌系統一般采用C型車輛,在運量上地鐵系統為2.5萬~7.0萬人次/h,輕軌系統為1萬~3萬人次/h,此外地鐵和輕軌在鋪設方式和軌重上也略有區別。
2013—2020年,我國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長度增長迅速。截至2020年底,我國內地累計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運營線路達7 978.19km[2],其中地鐵6 302.79km,占比79.00%,占主導地位;市域快軌805.70km,占比10.10%;現代有軌電車485.70km,占比6.09%;輕軌165.23km,占比2.07%,可看出我國當前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形成以地鐵為主導,多種線路協同發展的模式。當前我國建設有輕軌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和長春,如表1所示。

表1 長春和上海輕軌運營線路情況
根據《城市公共交通分類標準》,地鐵和輕軌最主要的區別在于車長、車寬、定員、線路半徑、線路坡度、客運能力、平均運行速度等方面[3]。地鐵系統一般采用A型或B型車輛,輕軌系統一般采用C型車輛,地鐵的單向最大高峰客流量為3萬~7萬人次/h,輕軌的單向最大高峰客流量為1~3萬人次/h。如表2所示。

表2 地鐵與輕軌車輛、運力等指標對比
依據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8〕52號)文件,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 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線路初期客運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15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1 5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150萬人以上,線路初期客運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4萬人次,遠期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次以上[4]。
1)地鐵建設 以太原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為例,依據《關于報送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報告》披露的數據,太原地鐵1號線線路全長23.647km,均為地下線,總投資220.97億元,經濟指標約為9.34億元/km。
2)輕軌建設 以2018年建成通車的長春軌道交通8號線(輕軌北湖線一期工程)為例,線路全長13.3km,均為高架線,項目投資概算52億元,經濟指標約為3.9億元/km。
1)地鐵建設 以太原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為例,線路全長23.647km,從2016年3月全面開工到2020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建設周期為58個月。
2)輕軌建設 以同期建設的長春市軌道交通8號線為例,線路全長13.3km,從2016年5月21日正式開工到2018年10月30日開通運營,建設周期為30個月。
根據太原市財政局公開的數據,2020年太原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78.44億元,根據太原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聯合發布的2020年太原市經濟運行情況數據,2020年太原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4 153.25億元。根據山西省統計局2021年5月26日發布的全省常住人口情況數據,太原市常住人口530萬,其中城鎮人口472萬。太原市區總面積1 460km2,中心城區面積400km2[5]。
2004年《太原城市綜合交通規劃》中首次提出太原軌道交通,并繪制第一支軌道交通網,揭開了太原市軌道交通線網建設的序幕。
太原地鐵2號線于2016年3月全面開工,2020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一期工程,總投資208.64億元。線路全長23.647km,設23座車站。全線配備24列A型車,定員載客量為1 984人,滿員載客量為2 534人,列車運行最高速度為80km/h。
太原地鐵1號線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預計2024年開通運營,預計總投資210.89億元。線路全長28.6km,除0.3km高架段外其余均為地下線,設車站25座,預計同樣會采用A型車。
2019年12月12日,太原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太原城市公交發展規劃》,太原市軌道近期至2025年規劃以1,2,3號線為骨干線路,用于覆蓋城市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客流走廊,串聯太原站、太原南站。
在太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1年3月24日發布的《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二期建設規劃(2021—2026年)》(以下簡稱“二期建設規劃”),包括1號線二期、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R3號線一期工程共計4個項目,全長55.46km,地下線36.46km,高架線19.00km,共設35座車站,其中1座為換乘車站。
遠期規劃至2035年形成完善的交通線網,共規劃形成8條地鐵線路,1條磁浮線路,總長273.71km,形成軌道交通線網體系,其中6條市區線,長201.31km,2條市域線,長 72.4km[6]。
當前太原市已建成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運營23.647km,在建地鐵1號線28.6km,預計于2024年開通運營,兩條線路總計投資419.53億元。近期規劃建設地鐵3號線、1號線二期、2號線二期、R3號線,全長55.46km,其中R3號線為中低速磁浮列車,第二代中低速磁浮線造價為1.5億~2.5億元/km,其余為地鐵線路,造價在5億~8億元/km,依此估算,4個項目預計需投資210億~260億元。
已開通的地鐵2號線,在建的地鐵1號線,和近期規劃中的2號線二期工程,1號線二期工程,3號線,R3號線共同構成軌道交通約107.707km,將初步構建成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骨架,能夠初步形成網絡化運營的客流效應,但地鐵覆蓋區域面積還遠遠不足,線網覆蓋程度低,未來城市框架仍要繼續拉大,沒有便捷的軌道交通換乘系統配套,將嚴重制約城市的發展。
遠期規劃軌道交通 4,5,6,7,8 號線共計 165.7km。若4條線路都建設地鐵線路,容易出現審批周期長,難以通過,建設成本高,資金投入巨大,財政緊張,建設周期長,落地慢等問題。
在地鐵1~3號線與R3號線初步建成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骨架的基礎上,下一步的建設規劃可考慮輕軌建設,形成地鐵和輕軌組合的軌道交通網絡。一方面輕軌申報建設條件寬松,有利于抓住國家政策機遇,加快項目申報審批,便于項目落地;另一方面輕軌建設成本相對較低,在能夠滿足太原市實際出行需要的同時,也能減輕財政投資壓力,縮短建設周期,加快項目建設[7]。
在太原市當前中心城區建成面積400km2,城鎮人口472.37萬的現狀下,對于中運量廣覆蓋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需求要大于大運量低覆蓋的地鐵系統。在接下來的規劃和建設中,優先考慮輕軌建設,加快項目審批和落地,早日建成多層次、高覆蓋的軌道交通線網,加密中心城區線網、深化產業功能區覆蓋,對于支撐城市社會經濟高質量和快速發展,早日將太原打造成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更具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