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娥
摘 要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有著重要的地位,其中整本書閱讀教學已在閱讀教學中獲得了相對普遍的應用,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需要對培養方法、對策等進行關注,并在以往基礎上加以創新和完善,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評價體系
初中階段對于培養閱讀能力以及深入學習影響巨大,它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這對教師的教學策略提出了一定要求,從而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對此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及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和創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叛逆時期,對閱讀的興趣相對較低。課堂教學中只是機械性閱讀,對于閱讀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思想情感,在這種情況下所進行的閱讀并不具備實際意義,反而會浪費學習時間。對此教師則要依照學生及課堂教學的現實情況展開針對性啟發和指導,使學生能夠具備飽滿情感展開閱讀,且教師要以身作則,利用榜樣作用激勵學生,使學生閱讀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與此同時,在教學時教師要深刻意識到自己的引導、監督作用,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于學生個體化差異展開教學,從學生角度出發,使其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實現提高閱讀能力的目標。就目前閱讀情況而言,教師在教學中也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對學生的指導缺乏耐心,使學生的閱讀效果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強化自身建設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以及強化學生的整體性閱讀能力非常重要。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極為重要。在實踐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與選擇空間,學生可以依照自身興趣愛好對書籍進行合理選擇,依照其現實需求展開閱讀,提高閱讀能力。陶行知先生表示,教育教學要做到“知行合一”,教師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閑暇時間閱讀各種不同類型書籍,鼓勵學生效仿,在整本書閱讀時也可以按照現實情況合理展開相應的交流活動,書籍閱讀結束之后,則可以指導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分享自己所思所感。分享活動的實行,不僅能夠強化學生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并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學生深思,活躍思維,提高想象力。分享活動的實行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提高閱讀熱情,實現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目標。
2.組織展開實踐活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實踐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常存在實踐活動數量少這一不足,需要采取科學、高效的對策加以調整和優化。學生在閱讀完書籍之后,可以付諸實際行動,例如在《周恩來傳記》閱讀結束后,學生要以周總理為榜樣,學習時對自己提出要求,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國家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再如,在閱讀《老人與海》后,學生要逐漸學習其中的優秀品質,以便在學習、生活中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可以解決。實踐活動是強化培養學生品質的重要手段,對此教師可以于閑暇時間展開各種課外活動、勞動等,組織學生參與到各項農業生產活動中,提高其積極主動性。這樣不但能夠降低農業人員工作量和任務量,對于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和精神境界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展開各項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活動方案,對活動內容和方式進行合理選擇,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
3.完善評價體系
對現有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對于促進學生整本書閱讀效率的提高極為關鍵。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對于整本書教學,其評價體系依舊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往基礎上對此進行優化和調整。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需要對閱讀興趣、質量以及閱讀后所獲得的進步等一系列指標進行合理應用,若學生閱讀后其興趣明顯提高,則說明其閱讀能力產生了明顯變化。多元化評價指標的實行,能夠及時發現學生自身優勢,并以此激勵、鼓勵學生,使其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獲得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在評價過程中,需要調查并分析學生對這一活動的滿意度,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策略,使學生主體地位獲得充分展現,實現提高閱讀質量以及促進活動有條不紊進行的目標。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有感情閱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閱讀情況進行評分,使學生閱讀熱情得以激發,這樣可以在提高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學習知識,實現活學活用,進而實現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成效以及促進學生個體化、全面發展的目標。
4.注重讀寫結合
寫作、閱讀在語言文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閱讀是輸入、吸收語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其對于強化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讀寫結合這一模式要求教師按照整本書展開教學,并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探析,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寫作,教師并沒有進行充分重視,一般都是將二者分別開來,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這一模式可以在強化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使其自身閱讀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如在一本書閱讀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在第一時間指導學生寫讀后感,使學生自身寫作能力得到強化和鍛煉的同時加深印象,提高整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續寫、仿寫、改寫等方式合理運用,使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技巧和特色,以便為之后的寫作教學提供有力保障。整本書閱讀對于學生健康成長極為關鍵,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對讀寫結合進行重視,積極展開各項實踐活動,并對其中的評價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進而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5.創設閱讀情境
情景創設是教師通過一定手段營造出生動形象并且具備情緒色彩的氛圍和場景,誘發學生體驗,輔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閱讀材料,實現培養和深化學生心理機能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人的情感的產生需要特定情境,帶有情境性的情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的認識和行為獲得進一步提高。情景創設法的實行能夠使學生融入到特定情境中,使其興趣和熱情得以激發。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語言描繪情境、活動創設情境等方式進行合理應用,可以使學生在書籍的海洋中遨游,深刻體會和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書籍所帶來的魅力。這一教學方式可以在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在較短時間里形成良好的習慣。
6.形成閱讀習慣
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倡學生主動學習、終身學習,這不但是基礎教育的重點,同時在語文這一學科中也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要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作為出發點,使其能夠形成習慣,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以閱讀不同階段為依據引導學生形成習慣,如在閱讀之前按照自身興趣愛好對書籍進行選擇,閱讀時對閱讀方法、策略合理應用,閱讀后思考等。
綜上所述,教育教學觀念的革新以及社會的發展進步,閱讀方式、技巧也有著明顯變化。閱讀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即使其方式日益更迭,但其實質并不會產生變化。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時期,需要教師保持耐心,悉心教導,使自己獲得心靈及情感上的慰藉。因此為了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教師要發揮模范及輔助作用,履行職責,鼓勵并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完善、提升自我境界,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全面發展。
[作者通聯:甘肅慶陽市環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