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銳(廣東)

闊別政府首腦職位九年之后,澳大利亞的工黨終于將自由黨——國家黨執政聯盟拉下馬來并重新回到國家最高權力中心,其黨魁安東尼·阿爾巴尼斯自動成為澳大利亞第31任總理。作為幼時與靠領取殘疾撫恤金的單親媽媽相依為命以及在只供悉尼工人棲身的公共住房中長大的“草根總理”,阿爾巴尼執政風格的平民化傾向無疑留給了普通民眾許多的期待,但同時更需其聚力謀劃重振疫后國內經濟以及尋求破解系列經濟難題之道。
就澳大利亞的目前經濟狀況,阿爾巴尼斯此時履任總理應并不算是一個壞時機,甚至可以說還有點幸運。新冠肺炎暴發的前兩年,澳大利亞經濟環比萎縮了0.3%,雖然相比于歐盟國家而言這點降幅有點不痛不癢,但卻是過去28年來的澳大利亞的首次負增長;不過,伴隨著去年9月澳大利亞開始逐漸直至全面解除封鎖,無論是國內消費還是企業投資,都隨之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大幅反彈,宏觀經濟也強勁地拐頭向上。2021年全年澳洲經濟增幅達到了4.7%的歷史新高,多達1.64萬億美元的GDP總量超過巴西擠進全球第12名的位置。
接下來的經濟增長趨勢仍然可以看高一線。目前,澳大利亞的企業投資一改疫情時期的萎靡姿態,并以3%的月度增速展開增量擴張,同時政府投資已連續增長五年,如果算上消費,預計今年政府公共支出將創下過往38年的最大增幅;另一方面,家庭儲蓄率目前升至10.3%,27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時家庭儲蓄與收入之比升至19.8%,儲蓄轉化為消費的動能較為充足,在去年家庭消費強勢增長6.3%的基礎上,今年對GDP的貢獻有望增至3.3個百分點。依靠投資與消費的聯袂推動,澳大利亞央行預計今年本國經濟將增長5.5%,人均GDP將向著7萬美元的新高地沖擊。
相比于國內投資與消費,出口為阿爾巴尼斯出任總理準備的首年大禮更為可觀。除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與天然氣出口國以外,澳大利亞還是全球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鉆石、鋅以及精礦出口國,同時鋰、鎳、銀、鈾、鋅等的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另外,小麥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大田作物,出口同樣在全球占有一定數量的噸位,且澳大利亞還占據全球第十大谷物出口國的位置,至于牛肉與牛奶制品出口更是蜚聲海內外。排除農牧出口收益,靠著大宗商品價格連續暴漲的機緣,僅疫情發生的三年時間中,鐵礦石、天然氣以及煤炭等礦產品為澳大利亞創造的出口收入就高達6500多億美元,其中去年澳大利亞的貿易順差猛增111.6%,由此帶動順差規模達到最高歷史記錄。今年俄烏戰爭爆發,且局勢仍然未見緩和,大宗商品再獲價格上行動力,特別是天然氣與煤炭兩大產品,歐盟對俄羅斯進行進口屏蔽,澳大利亞更是得到了順勢補位的機會,與此同時小麥等糧食產品出口價格也因供給受限而升勢加速,多渠道收入決定了今年又是澳大利亞的出口豐收之年。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區域全面伙伴關系協定》(RCEP)年初正式生效,作為批準方之一,澳大利亞從中可以享受到的關稅、市場準入以及投資門檻等制度性放寬紅利不言而喻。一方面,雖然遠離北半球,但澳大利亞過去20年卻與亞洲尤其是東北亞貿易伙伴保持著十分緊密的關系,其前四大貿易合作矩陣中就有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大貿易力量,如今能夠獲取RCEP的貿易能量給養,也算是澳大利亞多年的修為;另一方面,進口量占了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其中澳洲60%的出口礦產都由中國所吸納,同時中國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為其貢獻的年度貿易順差占比高達73%。按照RCEP在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今年中國對66%的澳大利亞產品關稅降為零,澳大利亞對約75%的中國稅目產品降為零,但這還是規定性動作,如果阿爾巴尼斯執政后能讓兩國過度緊張的關系有所松弛甚至迎來轉圜,澳大利亞所收獲到的貿易成果將會更加飽滿。別的不說,僅中國游客帶給澳大利亞超過百億澳元消費收入的景觀很可能再現。
看得出,國內的與國外的,必然的與偶然的,過去的與現有的,系列組合因素的確為阿爾巴尼斯接下來施展執政拳腳輸送與創造了較為有利的環境條件,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阿爾巴尼斯走上總理的位置終究還是一個敏感的時間窗口,不僅疫情留下的次生與后遺癥需要系統性治療與矯正,而且在經濟歷經了過去28年首次衰退而又再度得到提振的情形下,民眾由此產生的焦慮也許更大,最終所寄予的期望可能更強烈,阿爾巴尼斯由此需要顯示出足夠的智慧與積極的作為。
首先是服務業的重振。由旅游業、國際教育業等構成的服務業產值占到了產澳大利亞GDP的75%,但恰是這一核心支柱產業卻成為疫情侵蝕與損害的重災區。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多的時間,澳大利亞的旅游業每月損失高達40億澳元,全程旅游業收入減少近40%,與此同時,抵澳留學生銳減八成,教育收入出現有史以來的最大降幅;雖然解封以后旅游業與國際教育業有所恢復,但目前最多也只回到了疫前三分之一的水平。作為第七大國際旅游市場與全球第三大最受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澳大利亞能否再現往日的榮光就有待阿爾巴尼斯接下來能否從供需兩側創造出更大的政策牽引能量,包括優化旅游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業的便捷性以及為留學生提供更多的優惠支持等。
其次是通脹的管控。在享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產生的巨大出口紅利的同時,澳大利亞也不得不承受成本推動式通貨膨脹的煎熬。繼去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至3.5%這一6年來首次超過3%的通脹設定目標后,今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亞的物價水平又跳高至5.1%的20年最高記錄水平,雖然該數值比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要好看不少,但澳大利亞的通貨膨脹主要是結構性通脹,即與民生緊密相關的油價、商品價格和住房價格飆漲過快。同時,澳大利亞的的工資增長率也遠不及歐美國家,民眾抵抗通脹的能力自然就要弱一些。按照澳大利亞央行的預測,2022年國內通脹率將達到4.5%,在今年已經開啟了20年來首度加息的基礎上,阿爾巴尼斯是否繼續收縮貨幣政策以及會否出臺更激進的收入增長政策就值得期待。
再次是民眾住房需求的滿足。根據智庫Per Capita近期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公民的房屋擁有率正在迅速下降,尤其是40歲以下的人群下降速度最快。另外,55歲至64歲的房主欠房貸的比例升至47%,相比10年前增加了兩倍。就此,競選過程中阿爾巴尼斯便將“讓我們買得起房”的口號頻繁掛在嘴上,相應地不僅提出了擴大首次置業者貸款存款計劃的政策主張,即允許首次購房者只需支付5%的首付,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共享產權”計劃。即政府將與業主共同購房,業主隨后可逐步從政府手中買回房產份額,并且工黨還承諾創立100億澳元的住房期貨基金,以及建造3萬套新的社會和經濟適用房,以在顯著增加住房供應的同時有效刺激住房需求。
最后是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對礦物資源的開發與出口使澳大利亞進入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但無休止的開采卻對澳洲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少的戕害,導致近年來澳大利亞異常天氣屢現。前年發生山林野火燃燒長達數月,24人因此喪生,澳洲國內焦土一片,而今年2月下旬東海岸遭遇持續強降雨,昆士蘭州多地月度降水量創出歷史新高,暴雨隨即引發洪水,導致多人死傷。民眾因此對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處理能力怨聲載道。對此,阿爾巴尼斯提出了2030年減排43%和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氣候改善目標。同時作為具體的政策導向,阿爾巴尼斯計劃包括投資綠色金屬生產(即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金屬)、普及推廣電動汽車、升級電網以接納更多可再生能源,并在全國各地安裝社區電池和太陽能儲存器等,一句話,澳洲要向清潔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