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永生

6月22日至24日,海淀區內美因基因、華如科技、龍芯中科等3家企業在同一周上市,這是海淀區繼2019年10月一周5家企業密集上市后的第二次上市小高潮。近三年來,海淀區始終保持著每年新增20家左右上市公司的進度。
今年年初以來,海淀新設立科技型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超過75%,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發展。海淀,作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肩負國家使命的科技大區和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載區,經濟為何如此強勁?都有哪些強大的創新基因?海淀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接受《中關村》雜志專訪時表示,海淀前期發展積累了雄厚的實力,也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同時,優良的創新生態系統和高精尖經濟結構,為海淀區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為提高區域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展現了“海淀力量”。
連日來,多家海淀科技企業相繼上市引發社會關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企業的上市提振了經濟信心。有網友留言稱,“海淀為什么厲害?”地區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908億元增至2021年的9501.7億元,占全市24%;經濟總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于全國、領跑北京;經濟總量和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連續六年保持“雙第一”,正在向“萬億俱樂部”強勢挺進。這就是海淀!
一周內,美因基因、華如科技、龍芯中科等3家企業分別登陸香港聯交所、深交所創業板和上交所科創板。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疫情的雙重沖擊下,海淀區仍保持上市企業數量的持續增長。
提及原因,海淀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前期發展所積累的雄厚實力,為海淀區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家底”,為區域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實現更高發展筑牢了基礎;二是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為海淀區保持發展活力貢獻了不竭動力,為區域企業形成上市公司“海淀板塊”增添了“科創成色”;三是優良的高精尖經濟結構,為海淀區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為提高區域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展現了“海淀力量”。
數據能夠證明一切。2021年,海淀區GDP總量超過9500億元,同比增長11.7%。經濟總量和全市經濟增長貢獻連續6年保持全市第一。不斷積累的經濟增量和沉淀的經濟實力,提供了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有效對沖外部沖擊。
如果來到海淀,或許都要走一走扎根在海淀的大學。海淀區創新資源密集,地區內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33所,每年畢業大學生近20萬人;有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科研院所138家、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29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3家,兩院院士582人,約占北京的60%,全國的37%。還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萬家,微軟、英特爾、甲骨文等全球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均在海淀設立了總部型分支機構或研發中心。海淀還聚集了一大批市場專業人才、中介機構、金融服務團隊等等。
“可以說,通過一代又一代中關村人‘創新優先、科技報國’的執著努力,通過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試驗田的不懈探索,海淀已經形成了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該負責人表示。
在海淀,平均每天誕生100余家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為9.8%,是全國的4.6倍,高于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300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0倍。
海淀的三次產業占比為0.02:10.12:89.86,與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相近,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和教育業四大行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0%,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90%。
海淀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深入全體海淀人骨子里的創新意識、創新沖動、創新基因,是海淀經濟能夠展現強大韌勁和修復能力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海淀上市企業有別于其他地區的鮮明特征。可以預見,嘗到創新甜頭、深知創新能量的海淀人,還會堅持走創新發展的路子,還會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出高質量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2019年至2021年,海淀企業進入資本化的快車道,連續三年保持年度新增20家左右上市公司的發展態勢,上市公司總數、年度新增上市公司總數、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處于全市領先地位,成為北京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
資本市場為何如此青睞海淀?這主要得益于什么?首先,得益于海淀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配置能力和政策優勢,為企業創新發展凝聚能量、注入生機。近年來,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淀區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功能定位,努力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好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作用和服務優勢,持續優化包括營商環境在內的發展環境,通過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提供應用場景等各種途徑,打造以創新合伙人為支撐的“創新雨林”生態,合力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
其次,海淀區擁有一批大格局有擔當的企業家,大膽擁抱機遇,敢打敢拼、闖關奪隘。企業家們身上貼滿了創新的標簽,具備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審時度勢的睿智,作為市場主體,他們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盡管近年來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沖擊等因素的多重影響,海淀區部分企業遇到了經營困難,但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用敢于“亮劍”的精神,去擁抱機遇、應對挑戰。就在最近,俞敏洪帶領著的新東方公司旗下東方甄選憑借著“雙語直播”帶貨新模式頻頻出圈,粉絲數更是突破了1000萬大關,公司股價節節攀升。
再次,海淀區積極發揮自身組織優勢和服務優勢,為區域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建立了科學配套機制,聚焦五個重點,努力為企業上市“保駕護航”,形成了“調研一批、儲備一批、推動一批、服務一批、成功一批、幫扶一批”的企業上市發展工作格局。
海淀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詳細解讀了五個重點努力的具體措施。一是聚焦發揮工作合力。強化由區領導牽頭、24個部門協作的服務保障企業上市工作專班機制,針對企業常態化上市需求實現“派單化”管理;優化擬上市企業輔導培育機制,聯合交易所、頭部中介機構,每兩個月開展一次上市專題培訓;深化市區兩級聯動服務機制,加強與市級部門溝通對接,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
從營收、凈利潤等角度深入挖掘后備上市企業資源,以走訪調研為切入點,與企業創始人等“關鍵少數”建立常態化溝通,繪制企業在潛力期、籌備期、上市期三個發展階段的需求圖譜。截至目前,已掌握后備上市企業近200家。
聯合全國股轉系統、頭部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幫助企業深度了解北交所上市標準及申報流程,做好上市準備與規劃。
依托上交所北方基地和深交所中關村基地,推進交易所對駐區企業的“在地化”服務。聯合中關村并購發展促進會等行業協會,協調銀行、券商、律所等機構為企業提供最優資源配置。
通過政策宣講、加強園區建設等舉措,充分發揮海淀區產業生態和高科技企業集聚優勢,吸引高質量募投項目落地。引導具備回歸條件的境外上市公司以注冊在海淀區的境內實體回歸A股市場,根據實際需求,對接相應融資與服務支持。目前海淀區正在為第四范式、曠視科技等104家區域企業上市提供服務保障。

海淀區金融辦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海淀區現有擬上市企業104家,其中,通過證監會注冊即將發行上市的企業2家,已向證監會提交注冊的企業7家,已通過上市委會議審議待證監會注冊的企業1家,交易所在審企業14家,北京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80家。
從申報板塊來看,以科創板和創業板為主,數量分別為33家和32家,占比為31.73%和30.77%;從企業所處行業來看,以信息技術業為主,數量為58家,占比為55.27%;從成立時間來看,企業平均成立年限為14年,其中成立時間最長為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為39年,最短為北京創世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僅5年。
2019年以來,海淀區緊抓資本市場科創板注冊制改革契機,創造性地構建并運用服務保障企業上市工作機制,按照“戰時”工作要求,全天候為駐區企業協調解決上市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趟出了一條服務企業上市的有效路徑。
“面對資本市場發展的新形勢和海淀區企業發展特色,我們將繼續在服務上發力,通過創新服務舉措和模式,逐步完善上市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強化海淀區在北京市乃至全國的上市企業聚集的引領地位,”海淀區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
科技園區是成長型和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地和孵化器,是海淀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力量。以東升科技園為例,作為全市首家獲“中關村”冠名的鄉鎮自辦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東升科技園圍繞科技創新,打造服務平臺,通過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和降低人才生活成本,聚集了大信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前沿優勢產業,培育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入駐及培育高精尖企業共計370余家,上市和新三板掛牌累計企業30余家。我們將借助“東升模式”,調動園區的服務積極性,在幾個特色園區掛牌“企業上市發展基地”,打造科技創新服務、金融服務、政策服務、生活服務四大鏈條,構建企業上市服務生態圈。
圍繞(擬)上市企業,深入開展進園區、進街道“一對多”、進企業“一對一”的“三進”走訪服務工作。以走訪調研為切入點,了解企業主營業務、財務狀況、未來成長性等情況,繪制企業在潛力期、籌備期、上市期三個發展階段的需求圖譜。通過建立“創融海淀”政金企常態化對接服務機制,搭建股權投資機構等金融機構、協會與企業的合作平臺,深入市場,整合券商、交易所、行業協會、銀行信貸及股權投資機構等多方力量,為駐區企業提供從挖掘、篩選、培育到上市的全流程綜合性服務,通過資本助力加速企業上市進程。
以往我們更偏重服務企業首發上市階段,對于通過破產重整、預重整制度挽救上市公司地位的形式關注較少。新版上市公司退市規則實施后,有退市風險和風險警示的上市企業較往年明顯增多。我們將在運用破產挽救制度促進病企化解退市風險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嚴格遵循市場化和法治化的原則,尋求企業合法紓困路徑,穩妥推進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通過破產重整程序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重回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海淀由衷希望有實力、有耐心、有格局、理解和支持科技創新的投資者聚集發展,共同打造全球創業投資中心。”未來五年,海淀區將建設高能級創新引領城區,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科學城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中關村科學城在北京“三城一區”主平臺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全面彰顯。依托中關村論壇這一國家級平臺,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多元協同“創新雨林”生態。
新征程使命榮光,新目標擔當作為。全力以赴服務好創新主體、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發揮中關村企業大本營作用,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海淀將繼續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