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 垚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源于“二戰”后的美國,為應對因迅速增加的私家車數量導致的城市擁堵問題,對土地的開發模式轉為集約利用的形式開始出現。近年來,我國TOD建設規模發展迅猛,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就已經開始探索TOD模式,如今在成都、杭州、武漢等二三線城市也已有落地項目。隨著TOD綜合開發設計、建設技術及相關合作模式的逐漸成熟,TOD項目已從最初的單項目探索,發展成城區規模乃至城市全域的規劃建設項目,成為重要的城市發展戰略之一。
紹興TOD新城位于紹興鑒湖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紹興市未來發展定位為杭州都市區副核城市,承接上海功能輻射和轉移,因此,加快推進綜合交通、空間布局、公共服務一體化行動成為推進城市建設的重要發展戰略。本項目地處地鐵1號線最南端的芳泉站(終點站),同時紹諸高速公路和杭紹臺高速公路緊鄰基地通過,故本項目基地是紹興中心城區在南部片區交通起訖點,與外圍交通聯系較為密切,鑒湖公交樞紐作為始發站有多條線路聯系周邊區域(見圖1)。紹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游城市,本項目周邊自然條件優越,水網密布,山體環繞,有良好的生態本底,為吸引人流帶動經濟發展提供先天性條件。

圖1 基地現狀分析
站城一體化開發具有聚合性、連接性、滲透性和識別性等特點。設計重點在于完成項目區位空間銜接,打造與現有資源相結合的越城南門戶;通過生態有機體串聯城市與產業組團,形成生態連接體;利用現狀田園要素進行城市開發,實現“核心+綠地+組團分區”的田園城市發展;利用TOD開發機遇實現“交通設施+頂層蓋板+上蓋物業”的站城一體化開發,引領城市發展。
基于對田園城市、站城一體化和生態連接體的研究,制定針對本項目的三位一體設計理論模型,如圖2所示,通過功能復合實現站城互動、產業聚合;通過多模交通實現內銜外聯、步行連續;通過廊道導入實現山水對話、未來智居;通過門戶塑造實現地標引領、文旅相承,真正實現綜合交通、空間布局、公共服務一體化。

圖2 設計理論模型
2.2.1 聚合高效,站城一體
以TOD理念引領,全方位研究地塊的利用價值,通過站房主體將其與交通基礎設施、商業餐飲、酒店,居住生活等配套設施相結合,實現交通組織活動的高效化和連續性,打造站城一體化、城鄉融合的地鐵小鎮。
2.2.2 文化引擎,創意發展
以傳統紹興文化和山水交融的生態自然環境為依托,以旅游服務與文化創意產業為引擎,打造越城南門戶旅游服務與文化資源展示區。
2.2.3 配套完善,智慧生態
結合山、水、田、城相互交融的城景互動關系,完善配套設施,打造生態智慧的未來社區,形成獨具特色的南部新城景象。
為更好地發揮TOD站點帶動力,處理選擇合理的發展模式,確立適宜的功能與規模之外,更應該注重產業功能導入,實現產城融合發展。TOD開發模式通常為單一功能且規模體量巨大的新城開發模式,因部分站點定位過高、功能同質化、產業選擇不切實際、實施之后急功近利等原因,其發展面臨著各種問題,如缺乏活力、發展低效、缺乏特色、缺乏生態等。為避免出現發展低效、缺乏活力等問題,差異化的產業功能定位、切實可行的產業選擇尤為關鍵。
根據軌道交通站點分類標準,本項目所在地站點為郊區住區型站點,項目開發充分考慮高密度發展、多元化土地利用、聯動與共享等原則;加快發展智慧產業,圍繞發展智慧經濟,培育發展相關高端配套服務,實現片區核心價值最大挖掘。因此,本項目在產業發展方面以“創新、共享、樞紐”為愿景主題,著眼于交通樞紐TOD、響應智慧紹興、片區核心價值挖掘3個維度。
依托高鐵樞紐及北部越城區,紹興TOD新城通過“創新產業服務配套”“旅游文化服務配套”和“現代服務業配套”三大核心產業和“高端城市配套”形成“3+1”功能產業體系,構筑現代服務產業創新高地和城市發展全新增長極,探索交通樞紐為引導的創新土地利用方式(見圖 3)。

圖3 杭州七堡車輛段設計示意
3.3.1 上海17號線徐涇“天空之城”上蓋開發
該項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是第一個實現并落實涵蓋咽喉區在內的基地全上蓋,突破現有場段綜合開發模式,通過切分50%居住、19%商業、17%辦公、12%停車及2%的配套,形成地鐵上蓋綜合社區中心,使上蓋物業與站點,街道、周邊建筑形成地面、地上、地下3個層面的立體銜接,有機融入城市背景。
3.3.2 杭州七堡車輛段
杭州七堡車輛段上蓋物業開發項目是集便利交通、商務辦公、商業購物、生態居住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復合型建筑群(見圖4)。基地位于城市發展主軸線上,總占地面積超過48hm2,建筑面積超過100萬m2。整個區域形成以商業功能為中心的7個相對獨立的功能組團及條線性的居住區。該項目通過功能復合的T0D開發,合理布局、統籌設計,形成高效發展。

圖4 紹興TOD新城功能產業體系
通過對案例研究發現,站點出入200m內為站城門戶區,門戶區外距離站點出入口400m范圍內圍為開發強度較高的核心區,由核心區向周邊開放空間地段為過渡區。路網密度、各功能比例分布及位置分布均有不同要求,在此研究下,可搭建TOD綜合配套產業設計框架,落入實際項目的運用之中。
1)文旅產業 紹興市在浙江省全域旅游大背景下,近年來旅游發展趨勢良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不斷攀升,越城區旅游總人次及總收入位居紹興市前列。現狀缺乏傳統文化資源依附型園區,因此,紹興TOD新城結合周邊資源,差異化發展文化創意和旅游服務產業,形成“文創研發+田園旅游+旅游服務”三位一體的文旅休閑產業,如圖5所示。

圖5 紹興TOD新城文旅產業體系
2)智慧產業 響應智慧紹興,通過數字生活系統設計、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智能交通系統構建等措施,打造智慧高效的紹興TOD新城。產業導入方面,圍繞發展智慧經濟,培育發展智慧旅游、智慧物流、電子商務、智慧企業、智慧園區等相關高端配套服務,加快發展智慧產業,促進區域產業、人口聚集,構筑新型智慧城市圈。
產業導入在紹興TOD新城項目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由于此類項目涉及軌道交通、商業地產、住宅地產、公共服務、景觀休閑等方面,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發展模式,也是一項需要調動城市管理各個職能部門的系統工程,相關頂層設計和國家政策方面的保障措施并未在本文中論述,還需繼續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