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海
(湖南省農林工業勘察設計研究總院,湖南 長沙 410007)
中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康養產業崛起,國家更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并出臺多項支持政策,中藥材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江西省已將中醫藥產業提升到發展江西特色產業戰略的高度,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是實現文化強省、活化地域文化的重要戰略舉措。因此,如何既有前瞻性地規劃園區,又具備一定的可實施性,是項目重點關注的問題。
1)產業園區規劃布局科學性不強,普遍存在“小而雜”的現象,園區規劃重點不突出,產業特色不明顯,缺乏規劃的前瞻性與指導性,存在一定的長官意志和以商定規現象,導致產業園的設計“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建設后的產業園存在經營分散、生產效率低、商品經濟薄弱等特點。
2)中藥材產業鏈條規劃不健全,導致產業園參與性活動單一。主要體現在中藥材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不足,副產品利用程度低,造成產業融合效率低、區域經濟潛能開發不完全,農戶與企業、園區與游客之間聯系不緊密。
3)規劃盲目追求體量與形式,忽略項目的實際性和可行性,導致項目缺乏可持續性,甚至過度追求規劃平面布局構圖的藝術性,忽略規劃的可操作性,導致建設階段盲目建區、違規占地問題層出不窮。
4)產業園區規劃設計同質化現象較普遍。由于產業園區的功能與布局模式相對簡單,對應的配套設施規劃也有章可循,各項目間規劃設計的形式也就相對類似,導致“千區一面”,造成園區失去自身特色。在產業導入方面,由于缺乏統籌規劃,各地園區在招商引資中普遍存在同質化競爭和無序競爭,也造成同質化現象的產生。
江西省橫峰縣地形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多丘陵,平坦區域較少。“七山二水一分田,半分道路與莊園”的格局注定橫峰縣在農業方面不能走傳統的規模農業發展模式。同時,橫峰縣中藥文化底蘊深厚,橫峰是“中國葛之鄉”,葛生產加工始于晉代,種葛歷史悠久,橫峰葛粉因清熱降火、品質優良、功效顯著而聞名遐邇。因此,通過“橫峰縣藥用植物園”項目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就業,有助于形成中藥材產業內集產學研一體的“橫峰模式”。
基地位于橫峰縣南部蓮荷鄉,四周以農田與小山包為主,周邊植物較好,海拔為50~80m,山體坡度較緩。農田土地肥沃,水源豐富內部山塘密集,且南側有河流自東向西流過。總體來說,基地擁有比較好的農業景觀,視線所及之處皆為綠林碧水,環境優美,具備中草藥種植的基礎條件。
依據區位及綜合現狀,項目規劃建設為集生產示范、科研推廣、康養示范、科普博覽于一體的綜合性藥植園,將藥植園作為推進橫峰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核心區,致力于將藥植園打造成為現代中草藥種植業高新技術的展示地。同時,通過先進技術種植加工技術的引入與產業整合,將項目打造為江西省秀美鄉村建設城鄉統籌示范區。規劃特色及策略如下。
規劃空間結構為“一心一廊一環”,形似“中”字,“一心”為園區研發推廣中心,集管理、科研、推廣、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體;“一廊”為健康長廊,既是園區的形象長廊又是園區交通主干道;“一環”為園區的游覽體驗環,指園區環路,聯系各功能分區。設計優勢為兼顧園區部分區域的開放性與半開放性以及不同管理部門分區建設與管理,如圖1所示。

圖1 規劃空間結構與分區
項目規劃為4個板塊,即綜合配套區、生產示范區、科普博覽區及藥葛種植區。其中,生產示范區和藥葛種植區主要為中藥研究、育苗、科研推廣等功能,綜合配套區及科普博覽區主要進行旅游接待、中醫康養、文化博覽等功能。
構建中藥材加工產業開發新格局,最大限度延長產業鏈,積極推廣“科研機構+專業基地+信息平臺+企業+全民”的新模式,根據其自然地理條件規劃六大重點項目,包括現代農業游客服務中心、亞熱帶中醫藥植物大棚、創客及中醫藥文化大棚、葛產品展示中心、中藥材加工物流園和藥泉谷(見圖2)。打造集生產種植、產品加工、物流運輸、研學體驗、科普游覽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格局,將藥植園作為推進橫峰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核心區打造,促進中藥種植產業橫向與縱向產業鏈延伸,推進中藥種植業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園區以及進駐企業依托先進的“孵化+投資培育體系”,實現“創新驅動,內生增長,鏈式循環”。

圖2 項目規劃平面
項目依托橫峰縣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及優質的生態環境,打造集生產、養生、文化、旅游等多方面于一體的綜合性健康產業服務平臺。規劃研學中心、葛產品展示中心、科研辦公樓等多處科研科普場所,為科研項目與研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場地,同時在項目實施階段,與周邊學校聯系,重點發展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結合產業園自身特色,推動雙方在中醫藥產品生產研發、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學生假期實習、研學課程開發等方面的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園區服務體系的建立,構建中草藥產業、中醫藥文化的交流學習平臺。
近年來,橫峰縣充分利用當地生態資源與中藥資源優勢,引進先進的中藥材種植與加工技術,將園區建設集成為生產、研發、教育、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藥植園,引進多家龍頭企業建設中藥種植示范基地,將藥植園項目打造成為“江西中藥材種植加工示范基地”。橫峰藥植園項目的建設與發展,夯實了橫峰縣中藥的產業基礎。如今,隨著產業的發展、企業的入駐,中藥材種植逐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產業增效的優質產業,帶動了江西中藥產業體系升級和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
經過3年來的精心建設,藥用植物園在政府推動下,在經過單位申請、地方初審推薦、專家評審、實地檢查等環節,于2019年被確定為上饒市首批中醫藥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項目充分發揮江西橫峰的資源優勢,在藥植園的規劃設計中,規劃多種中藥材的生產種植區域,要求通過現代科學手法對中藥材進行標準化種植,結合各類藥植的不同習性布置在相應的區域,使其成為中藥種植的規模種植園,種植薄荷草、枳殼、黃梔子、葛根、白芨、金銀花、元胡、貝母等橫峰當地藥材,為將來建設規模化生產基地和進行道地藥材的深加工創造條件,為當地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藥用植物園的建設在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科研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藥用植物園能為相關專業的課堂教學提供更直接、更生動的教學素材,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深度。同時藥用植物園在發展科研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進行建設與技術改進,從而促進區域的整體發展。
在項目的建設實施過程中,橫峰藥植園不僅完成了科研辦公樓、教學基地的建設,同時將藥植園的大門向市場開放,開展了多種主題的研學活動,不僅讓當地的孩子懂得植物本身的藥用價值,更讓當地的孩子懂得中國中藥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藥植園的教育板塊建設為區域發展奠定更優質的教育環境,為當地百姓提供更完善的教育服務。
江西橫峰藥用植物園項目的規劃設計以中醫藥植物展示中心、亞熱帶中醫藥植物大棚、科研辦公樓、葛產品展示中心、中草藥標準種植田、芳香園為重點,各景區相互滲透,以園林的外貌、科學的內容展示了中藥產業園的特色。由藥植園項目的實踐經驗可知,在規劃設計階段重點考慮規劃布局、產業發展、服務體系、要素配置、生態保護等方面,保障規劃的落地性和可實施性,可較好地實現中藥產業化發展與鄉村自我生產能力提高,從而實現產業建設與鄉村振興兩大板塊的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