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摘要:費魯奇奧·布索尼( 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意大利作曲家、鋼琴家、音樂理論家。布索尼作為鋼琴演奏家,不僅對鋼琴演奏技術有著高超的詮釋,而且能在演奏實踐中把他的獨特性表述得淋漓盡致。本文通過對布索尼鋼琴演奏技術與實踐的研究,找到布索尼演奏中創新性與藝術性的思想內涵。
關鍵詞:布索尼鋼琴演奏技術實踐
一、對技術的理解
布索尼對于演奏中的技術①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認為演奏技術的掌握程度是成功詮釋音樂作品的前提保障。他在文章中寫道:“掌握技巧,而且要徹底掌握。一位偉大的鋼琴家首先必須要渴望擁有超群精湛的技巧,才能真正成為一位大師?!雹?/p>
布索尼認為技術提高的首要條件是克服演奏樂器構造和材質所帶來的阻力和障礙。每一種樂器都有各自不同的機械阻力,而克服障礙的途徑就是去了解鋼琴演奏和肌肉運動之間存在著自然規則,掌握提高手指與手臂運動機能的訓練方法。演奏者必須克服阻力戰勝困難,才能不斷提高演奏技術,才能自由地詮釋音樂作品,才能不斷戰勝自我并創造新的自我。另外,布索尼認為技術的進步與完善是永無止境的,技術難題不會消失,只會出現新的難題。藝術家總是向自己提出新的問題并尋求滿意的答案,會像完成自己一部作品一樣將那些難題解決。布索尼曾在文章《技術與藝術》中指出:“藝術中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意味著新的困難取代了已經被克服的困難,一些看似最好的技術解決方案只是人們向無限的空間邁進的一步而已?!雹鄄妓髂崾冀K認為技術是演奏的前提和保障,是成功詮釋藝術的基礎,是演奏者的根基,擁有技術之后才能不斷去克服詮釋藝術時遇到的困難。鋼琴家一定要時刻保持著整裝待發、全副武裝、萬事俱備的狀態,即使是從未演奏過的作品對這樣的鋼琴家來說也不會有什么問題,接下來的任務是制造一把能夠進入這個音樂世界的鑰匙,屬于這個領域的一切都會向你敞開。
布索尼除了對鋼琴演奏技術有著無限追求之外,他還強調演奏中應具備更為重要的品質——思考。技術只是鋼琴藝術的一部分而已,包括手指、手腕、力度和持久度等手指的技巧,指法和踏板的特殊使用情況也屬于真正的技巧范疇,還包括對鋼琴鍵盤音與音之間距離的估計和協調能力。除此之外,技術一詞的更高含義主要集中在思想上。獲得技巧只不過是在人們的能力范圍內解決了困難,如果假以時日進行練習,就會不斷發展進步。在此基礎之上,如果在思想上也能一直專注于這種任務,就會不斷擴大研究的范域,這并不是所有鋼琴教師都認同的真理,但是對于那些通過思考實現目標的演奏者來說,這就是個真理。我們除了不停地攻克技術困難,我們還要分析問題本身,才能解決問題。布索尼認為演奏者首先應該擁有精湛的技巧,之后應將主要關注點從身體轉到心理上,這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藝術家除了展現高超的技巧之外,還要將其創作性的世界觀、思想和意圖表達出來。可見,布索尼不只是一位擁有超凡脫俗的精湛技藝的鋼琴家,他還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演奏家。因為他善于思考,他的演奏才會包含巨大的內驅力量,他想要表達的靈魂沖動才會通過速度、虛實表現出來。布索尼宏偉的、無限的演奏技術只是作為一種方式而存在,他演奏的真正目的是想運用這些技術去實現他的藝術理想。
布索尼認為演奏是以技術為基礎,過程中融入深刻地思考,并最終去實現藝術理想的全過程。掌握技術是一個演奏家必備的條件,只有掌握了技術才能實現對純粹音樂的追求。
二、演奏技術實踐
布索尼作為鋼琴家,擁有非凡而精湛的演奏技術。筆者將其獨特的演奏技術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音色的處理、踏板的運用以及指法的探索。
(一) 音色的處理
布索尼對鋼琴音色的掌控和對音色的處理是很有特色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多層次、有細微差別的音色。布索尼最喜歡的音色是熱切的光影、霧蒙蒙的響亮,聽起來像風弦琴,他彈奏的音階具有一種不光滑且具有細微差別的布索尼特色。布索尼的觸鍵宏偉,斷奏更具有活力,他就像一名傳奇的騎士,他征戰各國、占領城市、攻破城堡大門,而那些大門中不僅緊鎖著狂風暴雨,還關著溫柔的、最甜美的和風,當他演奏迷人的弱音時,聲音層次的多樣性就表現出來。科根曾評論:“布索尼的演奏是由明亮的、歡快的、犀利的、陰郁的、霧蒙蒙的音色構成的音④??梢姡妓髂嵫葑嗟囊羯蛯哟问欠浅XS富的,他能夠在鋼琴中獲得最輕柔奇妙、魔力迷人的細微差別的音色,他將自己極富層次感的、最精致的音色推向微妙的極致。
第二,珍珠般的音色。布索尼演奏中的輕微間斷就像是天鵝絨上的珍珠一般,在他指尖下溢出斑駁的光輝,他的神奇音響就像響亮的雨滴滴落到鋼琴上一樣,他翩翩起舞的樂章和閃閃發光的演奏仿佛在旋律中鑲嵌了珍珠和綠寶石一般。他在演奏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時就會發出珍珠般的音色,在不借助手腕的情況下以平指敲打琴鍵以實現珍珠般的輕快感。
第三,模仿其他樂器的音色。布索尼指尖下的鋼琴變成了管弦樂,他不僅能夠表現出豎琴、木管樂器、弦樂器、鐘琴協奏的感覺,而且還能同時呈現兩種或三種音色,他會用獨特藝術性效果將管樂器或弦樂器的聲音呈現出來。
第四,詩意的音色。評論家朱利葉斯·梅耶·格里夫在他的著作《印象主義者》中談到:“布索尼的音色比較像莫奈的《丁香花樹》,真正的丁香花樹與之相比似乎變成了粗糙的仿制品。”⑤可見,布索尼是一位用鋼琴低語的詩人,他擁有用鋼琴低語的能力。
布索尼演奏的多層次音色成為他與眾不同的標志,也證明了演奏者在審美上的不同觀念。布索尼的演奏打開了通往音色洪流的大門,這洪流從他指下爆發,驚艷了那個時代。布索尼釋放了被虜獲的音色,讓它們在耀眼的純潔中閃爍,這就是他將音色無限開發的重要意義。
(二) 踏板的技巧
布索尼的演奏之所以能夠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效果,一大半歸功于踏板使用的技巧性,踏板在布索尼的演奏技巧中處于重要位置。布索尼曾在文章《鋼琴家的基本要求》中說到自己對踏板的理解:“踏板是鋼琴演奏技巧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一個獨特的裝置,好似一張天空的照片,一縷月光”⑥,他對踏板的擬人化比喻給演奏者無限的想象。布索尼在演奏中經常會使用微妙的、極細微的四分之一踏板、半踏板、踏板震音等技巧,這些技巧對于演奏者來說完成起來是極其困難的。布索尼有時為追求聲音的洪亮度,一般會踩下厚踏板,大膽地將三度、五度、七度、八度音的和聲混合在一起,像宏偉的管風琴。布索尼會創作出新的、難以預料的踏板組合,為他的琴技增色不少。但由于布索尼只在他的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版本的附錄中和少數作品的演奏提示中寫下了有關踏板使用方法的分析,而且我們在布索尼演奏的少數現存的錄音中也很難聽出他的踏板藝術的真正技巧,所以布索尼這一具有個人魅力的技術沒有系統的記載和傳承,我們只能通過現有的資料和評論家對于他演奏會中踏板使用的評論去捕捉他具有個人吸引力的踏板技術所在。
首先,布索尼認為鋼琴的三個踏板都很重要,演奏者應該竭力地去開發對三角鋼琴中三個踏板的綜合運用的能力。布索尼這種對三個踏板組合使用的思想,在當時具有驚人的獨創性。
1.右踏板
布索尼在文章《鋼琴家的基本要求》中談到:“鋼琴的右踏板無論以任何方式,都代替不了手指的連奏、句法和力度的控制。踏板主要的作用應視為增加音色的力量,并只是作為保持連奏或維持一個持續音中偶爾的幫助。”⑦布索尼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認為從鋼琴的發音原理來看鋼琴之物的本性就是斷奏,而且他始終在思考如何演奏出符合鋼琴本性的音響。演奏者如果過度的依賴踏板的使用而使鋼琴最原初的聲音被淹沒,那就是違背鋼琴本性的演奏。他認為演奏者應該去演奏符合鋼琴本性的音響,并在此基礎之上去發掘踏板使用的無限可能性。埃爾門曾在著作《布索尼》中說道:“自從布索尼認識到連奏是有違鋼琴的本性,就開始用斷奏的方式把樂音一個個的鑿響,并且通過踏板的組合運用,編織成悠揚的旋律。”⑧布索尼這種回到事情本身去探求真理的思想,造就了他演奏中的獨特性,在這點上來講,他從未被超越過。
2.左踏板⑨
布索尼對使用左踏板的建議是:弱音踏板或左踏板(“Unacorda”或“Uc”)不只是在很弱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也可以使用在中強(mezzo fone)和一些中間的力度層次中,有時甚至不使用弱音踏板的段落比使用弱音踏板的段落彈奏得更弱。這里想要的效果并非單純弱的聲音,而是獲得特殊的音質。布索尼把左踏板視為增加音色的一個幫助,并用它來產生變換音域的效果。
3.中踏板⑩
布索尼對中踏板的用法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他認為在演奏巴赫古鋼琴作品和巴赫改編作品時,要想實現在管風琴上演奏的效果,必須通過對三個踏板的綜合運用才可以獲得。
布索尼認為,踏板功能仍然有待開發。踏板仍是旋律及和聲的附屬品,現在對踏板的使用就好似將空氣和水的運動用幾何圖形表達出來一樣,還沒有完全領悟其中的規則和本質。我們要有意識地去使用踏板,讓我們在實踐中去探尋踏板的規則。布索尼對踏板使用方法的全面分析是富有想像力的,而且他是在一個更為廣泛的藝術及實踐的意義上,去研究和開發踏板的功能。布索尼利用踏板將鋼琴的宏亮音色轉化為令人著迷的美感,為鋼琴的聲音增加了魅力,將單調的樂器表現出迷人的精細差別,這讓布索尼時代的聽眾對這種熱切光影般的鋼琴音色產生狂喜和敬畏之心。
(三)指法的探索
布索尼對指法的要求也有很高的標準,他覺得無論是巴洛克時期還是早期浪漫主義時期樂譜中注明的指法都過于保守。在巴洛克初期,中間的三根手指相比于外側更短的兩根手指來說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演奏者比起用拇指和小指彈奏更喜歡用交叉和跳躍的彈奏手法,這種方法完全不可能做到流暢的演奏。C.P.E.巴赫(1714-1788)在他的論文《鍵盤樂器的正確演奏法》中提到:“只有在演奏跨度很大時才會使用拇指?!監1到了早期浪漫主義時期,拇指和小指終于擺脫了舊思想的束縛,開始彈奏包括黑鍵在內的所有音級。車爾尼(1791-1857)作為現代鋼琴演奏技巧的奠基人,使音階、琶音的標準指法的運用得到了完善。但是,車爾尼在音階彈奏的指法使用上幾乎沒有用到小指與其他手指的連接。而布索尼希望能擺脫傳統和以往人們觀念中標準指法的束縛,把手指完全地解放出來,自由地去演奏。布索尼認為“藝術家擁有的方法越多,他就越是會找到更多的應用。”O12因此,他將指法使用上的新方法應用到演奏實踐中,探索各種指法應用的可能性。
1.手指的連接方法
布索尼建議可以將食指和中指從無名指和小指上方經過,打破了傳統的指法連接規則。例如,他在《鋼琴練習曲集》第一部分,就使用了中指在小指上方經過、食指在小指上方經過的反傳統的方法。(見例1)
例1布索尼,《鋼琴練習曲集》,第一部分
2.獨指演奏法
布索尼在實際演奏中為了強調清晰獨立的斷奏和重音效
果,經常使用獨指演奏法。布索尼這種獨指指法上的安排是與他內在思維相統一的,他認為斷奏的聲音就是鋼琴最原初的聲音,所以他采用獨指演奏法去突出他的斷奏,強調手指的顆粒型、清晰度和透明度,這正是布索尼演奏中想要達到的效果。
3.和弦的指法
布索尼在演奏和弦時所使用的指法與其他鋼琴家有很大的不同,他為了突出和弦的清晰度和響亮度,很少把拇指放在外側的音符上,而是把拇指放在中間。例如,他在演奏李斯特的《b 小調奏鳴曲》中的和弦時所使用的指法。(見例2)
例2李斯特,《b 小調奏鳴曲》,布索尼標注的指法
布索尼突破傳統指法的限制,在演奏中自由地使用每個手指,開發每個手指的潛能,以一種個性化的演奏技法去詮釋作品。每一位演奏者都有自己彈著舒服的指法,這才是最好的選擇,而非之前譜面上標記的指法。如果傳統的方法對于演奏者來說不是最適合的,那么他們就應該想辦法去改變,演奏者要對一成不變的方法表示抗議,布索尼在鋼琴演奏實踐中也一直在踐行著這樣的觀念。
三、結語
布索尼認為技術是演奏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不斷的去提高演奏技術才能克服演奏時遇到的困難。演奏應以技術為基礎,并融入深刻地思考,最終實現藝術理想。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在文章中還是舞臺上,布索尼的演奏都在倡導通過高超的技術性表現,達到深入音樂作品精神實質的脈絡把握。強調作曲家的精神理念,追尋作曲家最深處、最原初的思想意念。列寧在談及布索尼的演奏時都會激情澎湃,列寧既不喜歡傷感的嘆息,也不喜歡過于華美的樂曲,卻能完全領悟布索尼演奏時智慧和情緒的掌控,并深刻感受到布索尼演奏中具有某種特殊的崇高和激昂的鼓舞,他說:“當我聽到布索尼演奏時,我深受感動,相信我,我甚至夜不能寐?!監13偉大領袖的個人美學觀點顯然成為了布索尼演奏藝術價值最偉大也是最終的仲裁者。
注釋:
①鋼琴演奏中的“技術”是指演奏者對節奏、和聲、調性、結構以及主題動機的處理。布索尼認為,鋼琴演奏和肌肉運動之間存在著自然規則,演奏技術的提高與手指、手臂運動機能的訓練方法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最重要的是,詮釋音樂作品離不開演奏技術。
②布索尼,《鋼琴家的基本要求》 [J],收錄于《音樂的本質》VonDerEin- heitDerMusik[M], Berlin: MaxHessesVerlag, 1922,第137、144頁
③FerruccioBusoni,《藝術與技術》 [J], 1909年8月寫于柏林,收錄于《音樂的本質和統一性》 VonDerEinheitDerMusik[C],Berlin: Max HessesVerlag, 1922,第105頁
④GrigoryKogan. Busoniaspianist[M].translatedandannotated bySvetlanaBelsky.NewYork : UniversityofRochesterPress, 2010,第21頁
⑤朱利葉斯·梅耶-格里夫,《印象主義者》 [J],莫斯科: N.P 出版社,1913,第136-137頁
⑥布索尼,《鋼琴家的基本要求》 [J],收錄于他的著作《音樂的本質和統一性》 VonDerEinheitDerMusik[M], Berlin: MaxHessesVerlag, 1922,第137-139頁
⑦布索尼,《鋼琴家的基本要求》 [J].收錄于他的著作《音樂的本質和統一性》 VonDerEinheitDerMusik[M],Berlin: MaxHessesVerlag, 1922,第139頁
⑧【德】萊因哈德.埃爾門,《布索尼》,王劍南譯,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第46頁
⑨左踏板,也叫做弱音踏板或柔音踏板。在三角鋼琴中踩下左踏板時,琴槌會立刻向旁推移,使原本敲擊三個琴弦的琴槌,只能敲擊到兩根琴弦,從而達到使聲音變柔和的效果。
⑩中踏板,也叫選擇延長音踏板。在三角鋼琴中,使彈下的琴鍵保持住,再踩下中踏板,剛才所彈琴鍵會繼續延音,其他鍵不會受到影響。
O1lC .P .E .巴赫.《鍵盤樂器的正確演奏法》 [M].譯者&編者:威廉.J.米契爾,紐約:諾頓出版社,1949,第42頁
O12布索尼,《藝術與技術》 [J].1909年8月寫于柏林,收錄于他的著作《音樂的本質和統一性》 VonDerEinheitDerMusik[C],Berlin: MaxHes- sesVerlag, 1922,第104-106頁
O13列寧的妹妹 M .I .烏里揚諾娃寫的一篇回憶錄,發表于《烏克蘭真理報》,1961年4月21日。烏里揚諾娃,是列寧革命運動的早期參與者,尤其是在列寧逝世后,成為參與蘇聯政務處理的重要人物。引自:GrigoryKogan. Busoniaspianist[M].translatedandannotatedbySvetlanaBel- sky. New York :Universityof Rochester Press,2010,第46頁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項目名稱:布索尼鋼琴音樂創作觀念研究,編號:2020B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