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娟 (臺山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臺山 529200)
甲狀腺激素在促進腦、骨組織發育以及調節能量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等方面均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是維持人體發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1]。妊娠婦女甲狀腺激素缺乏或者過量可導致胎兒、神經系統以及母體胎盤生長受到影響,甲狀腺激素下降或者升高可造成妊娠婦女出現早產及流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概率顯著升高,還會對胎兒發育造成影響,使得胎兒畸形、功能發育遲緩及智力發育障礙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顯著升高[2]。甲狀腺激素抵抗或者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誘發的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征即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屬于育齡婦女多發病[3]。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主要表現為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游離甲狀腺素(FT4)正常,促甲狀腺素(TSH)升高,妊娠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初期臨床表現不明顯,但會對母嬰健康及妊娠結局可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實施早期治療極有必要。本研究主要分析孕婦接受早期治療對其妊娠產生的影響。
1.1一般資料:以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孕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孕婦共計60例,納入標準:①所選孕婦病情符合《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第2版)》[4]中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相關診斷標準;②單胎妊娠;③產前檢查以及分娩等資料完整;④甲狀腺彩超表現包括甲狀腺低回聲結節、甲狀腺腫大、血流信號豐富、實質回聲改變等;⑤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⑤孕婦與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主動性較高。排除標準:①有心臟疾病史、糖尿病史或者高血壓病史者;②妊娠前或者妊娠期接受甲狀腺功能治療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肝腎功能不全者;④合并重度傳染性疾病者;妊娠期貧血者。按照孕婦是否接受早期治療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孕婦年齡19~39歲,平均(27.58±3.12)歲;對照組孕婦年齡20~38歲,平均(28.01±3.07)歲。兩組孕婦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試驗組孕婦實施早期治療,待孕婦病情確診后實施全面治療,首次確定宮內妊娠即開始應用左甲狀腺素納片治療,初始用藥劑量為12.5~25 μg/次,1次/d,持續治療2~4周后增加用藥劑量至25~50 μg/次,依照孕婦用藥效果對用藥劑量進行個體化調整,維持劑量為100~150 μg/次,1次/d。定期對孕婦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測并及時根據TSH水平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待孕婦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繼續服用左甲狀腺素納,服用劑量為12.5~50.0 μg/次,1次/d。若治療效果不佳,可聯合應用硒酵母片。叮囑孕婦嚴格按量、按時用藥并及時根據孕婦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等調整用藥劑量,確保孕婦甲狀腺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對照組孕婦不接受治療,孕期對孕婦加強生活指導及健康干預,囑孕婦定期產檢。
1.3觀察指標:①對比干預前后孕婦甲狀腺功能指標(FT3、FT4、TSH),于孕婦確診時以及分娩前1 w抽取3 ml空腹靜脈血,取上層血清并離心,通過電化學發光法進行甲狀腺功能指標檢測;②統計兩組流產、死胎、剖宮產、早產、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并對比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流產例數+死產例數+剖宮產例數+早產例數+新生兒窒息例數)/總例數×100%;③對比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及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水平并進行組間對比;④統計兩組胎盤早剝、胎膜早破、羊水異常、胎兒生長受限及產后出血發生情況并對比兩組產科并發癥總發生率,產科并發癥總發生率=(胎盤早剝例數+胎膜早破例數+羊水異常例數+胎兒生長受限例數+產后出血例數)/總例數×100%;⑤對比干預前后兩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各項指標。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檢驗及t檢驗。
2.1干預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干預前患者FT3、FT4及TSH水平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干預前后試驗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組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對照組患者FT3、FT4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對照組TSH水平低于干預前,干預前后組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比較,試驗組FT3、FT4水平更高,TSH水平更低,組間對比各項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
2.2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試驗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n=30]
2.3兩組干預前后甲狀腺自身抗體比較:干預前患者TPOAb及TgAb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TPOAb及TgAb均下降,干預前后組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對照組組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比較,試驗組TPOAb及TgAb水平均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甲狀腺自身抗體比較
2.4兩組產科并發癥比較:試驗組產科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科并發癥比較[n(%),n=30]
2.5兩組干預前后SOD及Hcy水平比較:干預前患者SOD及Hcy水平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試驗組SOD顯著升高,Hcy水平下降,干預前后組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SOD及Hcy水平組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SOD水平更高,Hcy水平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后兩組SOD及Hcy水平比較
甲狀腺激素在物質代謝及能量調節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加快機體組織生長發育、分化、成熟以及促進腦、骨骼發育均可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5]。甲狀腺不足可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若治療不當或者治療不及時可造成患者病情進展[6]。孕10~12周時胎兒甲狀腺組織形成且甲狀腺激素開始分泌,孕20周前母體甲狀腺激素為胎兒主要來源[7]。若妊娠早期母體甲狀腺激素分泌正常則有助于促進胎兒正常發育,若存在甲狀腺功能障礙則會對胎兒腦部等正常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表現為智力低下以及精神障礙等[8]。
作為妊娠期多發性內分泌系統疾病,妊娠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發病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控制不當易誘發不良妊娠結局[9]。母體甲狀腺激素缺乏容易誘發胎兒大腦發育異常,影響胎兒神經發育并使得新生兒智力障礙、精神障礙的發生概率顯著升高,因此,為了維護母嬰健康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有很大的必要[10]。
左甲狀腺素納片可加快機體代謝,使產熱效果得到增加,同時還能夠促進交感-腎上腺系統功能改善,控制病情進展,既能夠對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進展產生抑制作用,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使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獲得顯著抑制,同時還能夠改善孕婦妊娠質量,促進優生優育[11-12]。
本研究結果表明,妊娠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孕婦采用早期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干預效果,能夠有效改善其甲狀腺功能,還有利于改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并減少產科并發癥,值得臨床應用。為保證優生優育,臨床應加強健康宣教,孕前及妊娠期均需確保攝入充足的碘,確保膳食合理,每天攝入充足的葉酸、蛋白質及維生素,滿足母嬰需求以保證母嬰健康,推動其妊娠期順利進行,最大程度提高妊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