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高校承載了國家人才輸送的重要功能,高校圖書館更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建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學術機構。某高校圖書館現有館舍面積約2.3萬多平方米,是藏、借、閱、咨、網絡一體化的全開放、多功能的圖書資源信息共享中心平臺。圖書館現有館藏紙質圖書213.4萬冊、電子圖書190.9萬冊,電子數據庫71個,文獻傳遞平臺7個。由此可見,紙本圖書占館藏資源的50%以上,是圖書館文獻資源組成的重要內容。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文獻資源多元化、數字化,讀者閱讀習慣發生改變,借閱率不斷下滑,紙本圖書服務面臨新的挑戰。為改善紙本圖書的借閱現狀,圖書館學界紛紛從資源建設、館藏布局、宣傳推廣、服務創新等方面探討應對策略。運用整理歸納的借閱數據,分析影響紙本圖書借閱率下降的因素,準確把握紙本圖書借閱率下降的變化規律,進一步提出紙本圖書借閱率提升的優化策略,以此作為提高圖書館紙本圖書借閱率的決策依據。
隨著文獻的數字化及網絡化趨勢的發展,近年來高校紙質圖書借閱量出現了明顯下滑。某高校圖書館2011至2020年十年間,讀者紙本圖書借閱量從2011年的134499冊下降到2020年的8805冊,平均年降幅達到25%,最大下降幅度高達58.62%,呈現降幅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本研究對某高校圖書館2011—2020年間的紙本圖書借閱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如圖1至圖3所示。

圖3 某高校2012—2020年紙本圖書借閱增減率
由圖1可以看出,2011年到2020年期間,紙本圖書借閱量逐年減少,圖書借閱量呈下降趨勢,2011年的紙本圖書借閱量為134499冊,2020年紙本圖書借閱量減少為8805冊,十年間紙本圖書借閱量減少了125694冊。

圖1 某高校2011—2020年紙本圖書借閱量
由圖2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3年,同比減少量上升,紙本圖書借閱量下降增速;2013年至2018年,同比減少量逐年下降,紙本圖書借閱量減少速度放緩;2018年至2020年,同比減少量再次上升,紙本圖書借閱量快速減少。

圖2 某高校2012—2020年紙本圖書借閱增減量
由圖3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5年,同比年降幅逐年上升,2015年紙本圖書借閱量同比降幅達到25.57%;2015年至2018年,同比年降幅呈下降趨勢,2018年紙本圖書借閱量同比降幅減少為10.17%,紙本圖書借閱量減少速度放緩;2018年至2020年,同比年降幅迅速上升,2020年紙本圖書借閱量同比降幅高達58.62%,紙本圖書借閱量大幅下降。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及校園網的不斷普及;數字資源越來越豐富,數據庫及電子圖書不斷增加;電子產品的使用越來越普及。當代大學生作為新媒體閱讀的主力軍,他們的閱讀載體從傳統的紙本,逐漸轉變為智能手機、平板、電子閱讀器等,因為電子閱讀成本更低、時間更靈活、獲取更方便、不受場所的限制、且時效性更高,他們在宿舍、食堂、教室,隨處可以實現電子閱讀,即不需要來到圖書館,更不需要專門把紙本圖書外借,況且大部門讀者主要以休閑式的閱讀為主,這類圖書的獲取在網上還更為方便,因此讀者的閱讀方式由紙本閱讀逐漸轉變為電子閱讀。對于有學術研究需求的讀者來說,各大高校開通的文獻傳遞服務及VPN服務,加之學校購買的大量數據庫資源,致使他們不需要來到圖書館,在家或在辦公室即可獲取相關的電子文獻資料,同樣可以滿足其科學研究的需求。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4.94億,增長率5.56%,人均電子書閱讀量9.1本,人均有聲書閱讀量6.3本。與此同時,人均紙質書閱讀量6.2本,同比去年減少2.6本。選擇紙本圖書閱讀的人員在減少,對紙本圖書閱讀需求的人員也在減少,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致使紙本圖書的借閱量逐年下降。
圖書館采用全開架管理模式,全開架管理模式是以整個圖書館為一個大開間、大開架進行布局的,集“藏、借、閱、檢、管”等一體化服務的新型模式,既是一種體現科技進步和科學調度的管理模式,更是一種體現人文關懷和社會效益的服務模式。全開架管理模式使得借閱的開放度增加,讀者可以在閱覽室直接查閱圖書、資料,不必辦理外借手續,不需要通過借閱卡體現借閱數據,但借閱這個事實其實是存在的。因此全開架管理模式也是影響圖書借閱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部分高校出現多地多校區辦學的情況。由于分校區辦學,就會出現館藏資源分離的情況。各校區的學科分布相對固定,因此各校區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按學科分布進行配置,導致某類書籍集中在某一校區的情況,致使其他校區讀者借閱該類書籍的難度加大;還有因經費有限,館藏資源一般以學校重點學科、特色資源學科類為主,其他學科則較少,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還有的館藏資源版本過舊,沒有持續更新,這些都是影響圖書借閱量下降的原因。
圖書館的氛圍營造和環境美化不到位。圖書館館舍空間有限,大量圖書打包入庫不能上架,讀者長期無法借閱此類圖書,不僅打擊了讀者的借閱積極性,也直接導致了圖書借閱量的下降。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對座椅和桌子的舒適度要求也越來越高,讀者沒有討論空間,沒有休閑區,沒有研究室,圖書館沒有自助打印、復印區域等,無法滿足讀者彼此交流知識,碰撞思想的個性化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借閱量的下降。
新的信息環境下,要提升紙本圖書的借閱率,必須創新服務模式,構建一個紙本圖書與電子圖書的資源整合系統,采用線上信息推送、一站式檢索、線下實物獲取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讀者差異化信息需求推薦相關圖書,構建一站式檢索平臺,在檢索結果中增加紙本圖書館藏信息,以方便讀者對所需圖書的獲取,提高圖書的檢索與利用。在開展送書服務的同時,在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區域學生流通大且密集的區域新增還書服務點,構建線下讀者與圖書之間多維有向的連接平臺,縮短紙本圖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高讀者借還書效率,從而提升紙本圖書的借閱率。
為了提高圖書借閱率,讓讀者全面了解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及服務,更好地利用館藏資源,圖書館可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讀者培訓活動,開設文獻檢索教育課程、信息素養講座,組織信息素養競賽,增強讀者對信息素養的學習和關注,進一步培養讀者檢索、分析與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升讀者的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和信息利用能力,從而引導讀者開展深入閱讀,以提高紙本圖書的借閱率。
根據學校及圖書館中長期發展規劃制訂館藏建設計劃。在保障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的同時兼顧新興學科、基礎學科、邊緣學科以及通識性人文圖書的需求,使經費和藏書得到合理高效地使用。定期分析館藏情況,優化館藏結構。通過數據分析,掌握館藏情況、利用情況、流通情況等,不斷提高資源建設水平,優化館藏,以提高讀者滿意度,實現館藏資源及服務的有效性、針對性和長期性。優化專業圖書的采購,邀請學院專業教師推薦專業圖書的采購書目,增強專業圖書的權威性,保障教學需要。
圖書館應加大閱讀推廣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紙本圖書的借閱率。圖書館可結合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創新性的校園讀書月活動、社團活動等,可與省內各高校聯合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全面推介館藏紙質圖書。圖書館應推進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和管理,深入開展移動端閱讀推廣服務工作。根據讀者閱讀行為,利用相關技術主動推薦與本次閱讀相關的資源信息,為其推薦個性化的閱讀服務。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開展新書推薦工作,揭示、宣傳館藏,提高圖書借閱率。

圖書館應積極開展閱讀講座及課程,引導讀者變功利型閱讀為積極主動型閱讀,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開展深閱讀,提升讀者的閱讀能力,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經典圖書的閱讀,應當成為大學生的基本素養,應納入學生的整體教學體系。應增設關于閱讀的選修課程,學生應積極主動參加該類選修課程,促使自己借閱經典圖書,不斷提升自身文學修養和各項綜合能力。
圖書館適當增加館舍面積,美化館內環境,增設研討區域、體驗區域、休閑區域,實現館內無線網絡全覆蓋,引進智能化借還書系統;利用盤點機器人,通過RFID標識,使讀者能準確快速查找圖書位置;利用智能化設備,將數字資源與紙本資源融通,讓讀者及時獲取資源,避免因查找資源困難而放棄借閱;提供自助打印、復印機、掃描設備,為讀者提供一個整潔、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營造一個和諧的借閱環境,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以提高圖書館紙本圖書的借閱率;同時引進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方面的專業人才,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總體管理服務水平,以提高圖書館紙本圖書的借閱率。
總之,現在很多高校圖書館由于受讀者閱讀習慣、流通模式、數字資源、館藏資源結構、閱讀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紙本圖書的借閱率逐年下降。因此,圖書館應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積極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優化館藏資源結構,加大閱讀推廣宣傳力度,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增強圖書館軟硬件實力,多途徑多舉措提高圖書館紙本圖書的借閱率。使得紙本圖書與電子圖書并駕齊驅,更好地為高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