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琛 張培培 巨奕冬
近年來,劇本殺這種線下沉浸式的社交活動,深受年輕人的追捧,成為社交新寵。劇本殺也通過其特性,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從悼念5·12地震的《古木吟》,到反PUA的《渣女成長史》,再到回顧美國3K黨與種族歧視的《黑色黨徒》等等。雖然不可否認,現在整個劇本殺行業中懸疑推理類劇本仍占大多數,但是可以感覺到,這些劇本創作者并不同于過去的推理小說家,而是有一種現實關切和想要傳達的價值觀包含其中。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沖擊。國外文化的浸潤輸入,讓不少青少年對外來文化盲目崇拜,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一度被壓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帶動了新一波傳統文化項目的興起。劇本殺作為青少年熱愛的線下社交活動,在其長達幾個小時的時間中,包含各種相關信息細節的沉浸式體驗,這種表現形式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對于推動當下傳統文化傳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劇本殺一詞起源于歐洲的“謀殺之謎”,是玩家到線下的實景場館,體驗推理解謎的一種社交活動。其游戲規則是玩家與非玩家角色(NPC)根據各自劇本當中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搜尋線索并找到兇手。
伴隨著2016年芒果TV的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等推理綜藝走紅,劇本殺游戲也成功出圈,成為年輕消費者偏好的休閑娛樂活動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劇本殺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同比增長68.0%,2020年受疫情影響,市場規模增至117.4億元,同比增長7%。如今劇本殺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劇本創作者、發行商、演員、門店商家、垂直平臺等主體的參與將會推動行業規模持續擴張。
現階段,我國劇本殺行業似乎進入了瓶頸期,雖然各類新的劇本不斷涌現,線下劇本殺店的數量與總體營業額也在一路飆升。但是在數量與質量并存的表象下,真正的影響力卻微乎其微。整個行業發展速度太快,過于浮躁和商業化。尤其是在文化價值方面,國內的劇本普遍受到了歐美和日本的影響,以懸疑推理為主。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的劇本殺行業,迫切需要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劇本風格。例如很多商家正在做的“紅色文旅+劇本殺”的融合嘗試。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為國內劇本殺行業的創作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成為當前劇本殺行業探索的重要方面。
劇本殺在當代年輕群體中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力。近年來誕生了一大批,以我國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的劇本。如紀念解放戰爭的《刀鞘》,南宋靖康之恥背景下的《鳶飛戾天》等等,都充滿了家國情懷與豐富的傳統文化色彩,也贏得了一片好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有一些編劇追求商業化,一味效仿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推理作品,嚴重遏制了國內劇本殺行業的創新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反復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劇本殺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融合、展現傳統文化,必然能弘揚傳統文化,讓其得到與時俱進的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傳統符號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物質外延。劇本殺與傳統文化看起來并無直接聯系,但實際上,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劇本,已經成為劇本殺行業中的“利器”之一。從其各方面的表現形式來看,不論是視聽感官方面,還是價值觀念上,都具有極強的民族性和傳統性特征。
劇本殺中,往往為了更好地游戲體驗,玩家更傾向于選擇沉浸式劇本。沉浸式劇本除普通盒裝劇本的推理外,還有獨特的實景布置、換裝體驗與情景演繹,更讓人代入劇本角色中。以“中國風”的服飾為設計亮點與核心買點的劇本殺,也受到了一大批劇本愛好者的追捧,甚至有人為了體驗換裝去玩一個劇本。
但是不同于影視劇中對傳統服裝造型的運用,影視作品中的服裝造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服裝造型引用了來自清代的肚兜服飾,上面還設計了蓮花刺繡圖案,哪吒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托蓮而生,被譽為蓮花的化身,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蓮花本就有著非凡的意義,儒釋道三教均稱其為至圣至潔之物,逢兇化吉、幸福吉祥乃是蓮花刺繡肚兜的主題,由此透露出了李靖夫婦二人對哪吒的期待與愛意。
而劇本殺中的服裝造型,就是一些劇本店家為了吸引顧客,增加顧客代入感而配上的一些服裝道具。而且就個人經驗來說,換裝體驗并不好。首先,店家為了控制成本,服裝質量往往不會太好。其次,所有古風類劇本的服裝是通用的,沒有專門定制,而且衣服都是均碼,不一定合身。所以換裝環節其實更多的是一個噱頭,空有其表,更多的是一種商業化思維,缺乏真正對于傳統文化的思考。
劇本殺體驗過程中,場景設置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之一。場景布局往往需要貼合劇本中的故事背景。甚至有一些大型沉浸式劇本殺,其場景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故事信息,也影響著整個劇本的風格。不僅如此,劇本場景也在推動劇情、渲染氣氛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沉浸式劇本《花滿樓》,場景設計利用了中國傳統建筑物的特點,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單間建筑組合成庭院,建筑形狀符合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的思想。此外還增加了豐富多彩的彩繪和雕飾,為劇本體驗增添了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
不僅如此,《花滿樓》場景中還有許多中國特色的場景演繹,比如青樓選花魁、拋繡球、拍賣奪寶等環節增加游戲趣味性。
此外,還有東北土炕、陜北窯洞、客家土樓等傳統建筑場景。讓玩家在劇本故事中,更深入地了解有關場景中的傳統文化符號。這樣融合傳統建筑風格的場景設計,將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符號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隨著市場的發展,涌現了一大批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歷史背景而創作的劇本。比如歷史戲曲本《無雙》,在晚清年代,家國興亡之際,從傳統國粹入手,深入刻畫梨園戲曲的興衰,從戲子的悲劇去映射時代的殘酷。
《兵臨城下》“壯士以身許國,英雄浩氣長存”。帶著濃厚的民族情結,表達了團結抗日的主題。不管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不管他是婦女還是學生,他們都在正值日本侵略中華的國難之際,在民族生死存亡時候,展現了作為中華民族的血性。
劇本《千佛夢》,整個故事背景圍繞文物展開,作者在創作時不僅翻閱了大量史實,甚至還專門在劇本內容所涉及的地方實地考察,在劇本中融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在這個劇本中,能了解到許多自己之前可能接觸不到的文物知識,了解到有多少人為了守護這些瑰寶而付出了怎么樣的努力。這些劇本的創作過程當中,通過一個個人物的細節刻畫,把冰冷的歷史與文化背后的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描繪出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根植于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
以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劇本殺,依托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引起玩家在游戲中的身份認同,以獨特的民族風格吸引了年輕玩家的眼球。劇本依照中國傳統的家國理念進行設定,很容易引起玩家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感的文化認同。劇本殺中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劇本創作者也越發重視傳統文化在劇本殺中的表達。例如沉浸式劇本《簋唐樓》,玩家在大唐盛世中,穿漢服,以國風為驕傲。劇本殺成了“古風文化”的傳播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臣文提出,“文化價值正在成為各個秩序的核心組成要素”,以價值為核心的文化在構建穩固的社會秩序方面顯著地起到了某種根基性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在價值可以分為歸化價值、建構價值和調適價值。
作為新興的源于西方的社交游戲活動,劇本殺要實現更長遠的發展,首先需要向大眾展示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及主流價值觀的歸化、認同與接納,需要完成其“中國化”的文化賦能。基于此,中國市場的劇本殺創作者,無論從產業發展還是文化兼容的角度,都會自覺地為劇本殺注入中國文化的價值內核。
美國傳播學者羅杰斯在其《創新的擴散》一書中認為,任何一種新興的文化,觀念及產品等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創新”。劇本殺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當然也是一種創新。一種“創新”的擴散,與“創新”本身所具有的“兼容性”和“優越性”有很大關系。古風劇本殺不僅與傳統文化在價值觀上達到了高度契合,且在傳播文化的方式上也凸顯出其絕對的優勢。
劇本殺以其仿真化,社交化的特性,能夠很好地帶動受眾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在現在的文化傳播過程中,“可體驗”是一種非常特殊且效果極佳的傳播方式。將這一特點體現在劇本殺中,就是設計者在構建真實場景時的仿真化與創作時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同時,劇本殺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化屬性和文化傳播載體功能也被充分發揮。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歐美大片帶著西方價值觀侵略性地席卷中國,日本動漫在“溫水煮青蛙”般的蠶食中國文化市場,甚至連印度寶萊塢電影都在國內電影市場“割韭菜”的時候,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承載文化符號的媒介,承擔傳播文化的重任,劇本殺也不例外。目前也已經開發了許多,以劇本殺為載體的IP文創產品,如故宮、秦始皇陵等。以劇本殺為載體的傳統文化IP正在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在劇本殺、密室逃脫等線下文娛興起之后,更多的互動式體驗業態被發掘,相比簡單的劇本殺,講究沉浸體驗和互動式代入的“劇本殺+”正在崛起。
現在不少傳統景區都有著盈利模式固定、后續運營乏力等問題,將普通的景點變得更有趣味、更吸引人是運營難點。如果能夠將劇本殺融入文旅項目,為景區量身定制特色劇本,不僅可以增加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帶動消費、開發相關文創產品,而且景區在開發劇本時有著天然優勢。利用好現有的文旅資源,以當地文旅景點的歷史為背景創作劇本,更貼近歷史,更真實,互動性更強。
如陽山碑材景區的《奪寶陽山》,是南京首家古風景區實景沉浸式劇本殺,帶游客“夢回大明”,揭開陽山碑材“爛尾”之謎。觀眾在“探案”過程中,觀看穿插在劇情中的戲曲話劇等舞臺表演,體驗尋寶、感受歷史、演繹劇情、解密懸疑。
博物館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與劇本殺有著天然的契合度。之前說到劇本《千佛夢》講述了文物的故事,與其把文物搬進劇本殺,不如把劇本殺搬到博物館。一方面,博物館有著豐富的藏品資源與場景空間優勢,除了故事,更能為劇本殺玩家帶來更多選擇,提供一場文化盛宴;另一方面,劇本殺故事所具有的懸念推理極具趣味,融入博物館中,讓沉靜了多年的博物館真正活起來。
不久前“地宮寶藏——法門寺唐代宮廷文物精粹特展”在長沙博物館展出。不僅展出了法門寺出土的頂級國寶,更有博物館與劇本殺的全新融合玩法《法門夢影》。在劇本殺《法門夢影》中,每條線索都連接展廳文物背后的故事,通過探索推理演繹,讓觀展不再走馬觀花,而是能真正融入其中、樂在其中。同時縝密有深意的劇本則是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完美契合了博物館“講好故事”的展覽和宣教要求,通過讓觀眾扮演唐代人物角色,了解歷史人物故事、體驗唐朝的煮茶焚香文化,感受唐代文化精粹。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滿足于你看我演的觀演形式,他們期待更多的互動性。傳統意義上的劇目,大都為觀眾坐在臺下,觀看舞臺上演員的表演。如今,沉浸式劇本殺的出現,給傳統戲曲演繹提供了新思路。在沉浸戲曲中,所有的觀眾,也是劇情的參與者,每位觀眾的角色和行為,都會影響到劇情和結局。觀眾甚至可以穿上戲服,親自體驗劇情、融入劇情,最終同演員一起完成整場演出。當然,區別于劇本殺,沉浸戲曲中不以完成特定任務為目標,而且對于劇本和場景的要求更高。
上海豫園的海上梨園,就創新上演了一場沉浸式的經典昆曲《浮生六記》。同傳統的昆曲表演不同,這場《浮生六記》結合了現代舞蹈,話劇等元素。幾位昆曲演員在表演過程當中,也會與觀眾穿插互動,加上豫園特有的古典建筑,最終才構成了這場復雜的沉浸式戲曲。“沉浸劇的關鍵詞是互動,不光是戲劇的層面,更要讓觀眾參與其中,所以共情非常重要,演員要懂得通過自己的表演讓觀眾感同身受,否則無法入戲,這是具有難度的。”《浮生六記》戲劇制作人蕭雁說。
劇本殺作為一個媒介,開啟了一種新的文化解讀模式,成了新的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將傳統文化融入劇本殺當中,不僅可以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而且可以更好地提升當代青年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深入解析劇本殺中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但也因其誕生于西方國家,所以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劇本殺中的故事情節、人物關系以及任務鏈的設定,都同西方國家的個人英雄主義有相似之處。尤其是在硬核推理的劇本殺中,相較團隊配合獲得勝利,個人拿出完美的邏輯思維,引導團隊獲得勝利會讓玩家更加興奮,這其實就是內心個人英雄主義心態導致的。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劇本殺為了吸引玩家,進行了所謂的“中國化”,但這僅僅是讓劇本殺披上了中國“皮膚”,真正中國的人文內核并未體現。這些包裹在西方世界觀、價值觀之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常常讓人產生很大的違和感,這種國外價值觀被包裝成中國故事,通過劇本殺輸入中國的現象也應該被重視起來。雖然現在也涌現了一批,真正蘊含中國民族精神的劇本作品,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利用好劇本殺這一新的平臺,講好具有中國立場、中國價值觀的中國故事。
因此,如何將劇本殺這一載體進行合理運用,如何讓其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傳統文化,是未來劇本殺與傳統文化融合路徑上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