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韓瑞蘭,趙 雪,肖志彬,高 峰,張雪純
(內蒙古醫科大學藥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自20 世紀80 年代,華西醫科大學成立我國第一個臨床藥學專業至今,臨床藥學在我國已有30 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大力發展的朝陽專業之一[1]。自1985 年起,我國開設臨床藥學專業的高校數量增長迅速,截至2019 年4 月,我國開設藥學類本科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已有498 所,其中開設臨床藥學本科專業(方向)的全日制高校共52 所[2]。截至2020 年底,中國藥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7 所院校通過了教育部臨床藥學專業認證[3]。盡管目前全國范圍內高等院校臨床藥學專業遍地開花,但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資源相對有限,尤其在教學過程中適用性較強的臨床案例教學資源較短缺,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門課程就是臨床藥理學。臨床藥理學是為臨床藥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核心必修課程,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由于該課程具有內容繁雜、藥物臨床表現各異、藥名多、藥理作用多、藥物相互作用多、學科涉及面廣等特點,若只照本宣科,知識點雖然有據可循,卻不易理解、記憶及融會貫通,因此,需要采用案例教學法攻克這些難題。
利用內蒙古醫科大學線上教學平臺的資源優勢,將通過層層審核的優質案例匯編入規范化模板中,構建適用于臨床藥理學課程教與學的案例庫,建立臨床案例信息站。可根據教學內容,從線上教學平臺案例庫中智能抽調知識點對應的案例,供學生分析與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激活學生的“臨床+藥學”思維。同時,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與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要義,更迭傳統教學法,增設新型教學模式,落實品質化教學及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開創團隊始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將案例庫構建為適用于教與學的階梯式學習實踐圖書館,學生在自學時可通過案例庫進行檢索和學習相關知識,鞏固所學知識,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夯實基礎。
合作教學醫院是臨床案例的主要來源。目前,案例庫中70%的素材源于臨床一線。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學校與合作教學醫院可實現案例庫資源共享,同時促進學校與合作教學醫院的聯系,有利于學校與醫院間的學術交流及科研創新。
案例庫建設工作由學校臨床藥學教研室一線教師負責,同時由三甲醫院一線臨床藥師及大五年級臨床藥學專業實習生協助共同完成。
案例來源包括文獻、教材及臨床一線的真實案例。鼓勵大五年級臨床藥學專業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收集相關案例并開展案例分析比賽,從中選出符合標準的優質案例,納入案例庫中,激勵師生共建案例庫。匯編入案例庫的案例可通過多樣化形式呈現,包括文本、圖片、動畫、影像等,旨在切實服務教與學。
由于案例素材來源和格式各異,若按照素材原始狀態拼湊案例庫,就過于雜亂無章,在評審環節,無形增加了評審團隊的審閱難度,在使用環節更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使用。尤其是臨床用藥來源的案例,由于各個醫院提供的臨床案例撰寫格式不同,自成體系,存在較大差異,但又需要醫院上傳案例,這就需要規范化模板來保障案例質量及節省院校雙方時間。因此編撰團隊設置了3 套規范化模板,其中臨床用藥來源案例模板第一部分為背景概況,采用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進行闡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病理資料(病史、治療過程);第二部分為案例討論與分析,采用文字敘述的方式,包括問題、問題解析(病理基礎、用藥選擇)、相關知識點總結(病理學、生理學、臨床藥理學知識)。
編撰團隊召集評審團隊進行案例評審工作,并設置評級指標和評分占比(見表1),每級指標嚴格量化,保障納入案例的真實性(可溯源)、代表性和科學性等。經專家評審后,均分>85 分的案例才可納入案例庫[4]。

表1 案例評審表
綜合目前高校應用的幾種臨床藥理學課程教材,逐級分層歸類案例庫中的案例。首先整理臨床藥理學課程章節內容,并設列一級分類;其次按照案例來源設列二級分類,包括生活現象來源、臨床用藥來源和新藥研究來源;最后按照案例難易程度設列三級分層,如適用于啟蒙預習階段的先導型案例、適用于強化教學階段的注解型案例及適用于鞏固總結階段的提升型案例(見圖1)。

圖1 逐級分層案例庫建設體系
案例庫建設主要分為三大環節,首先將不同來源的案例素材按規范化模板提交;其次由評審團隊對素材進行篩選及評審;最后將通過評審的優質案例納入案例庫,將已通過審核的案例按照逐級分層指標納入相應子分類,具體流程見圖2。

圖2 案例庫構建流程
整體案例庫構建完成后,安排專門負責案例庫的管理人員,其管理工作包括使用者權限管理、系統維護和系統更新等內容,如定期更新案例庫案例資源,隨著目前臨床治療藥物的變化,保障案例庫中案例的實時性和可靠性。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圍繞教學目標將真實的情景典型化處理,形成可供學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通過討論分析案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5-6],是目前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7-8],其中,經典案例的引入是臨床藥理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關鍵。
然而,以往教師在臨床藥理學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較少的原因是尋找一個難易適中、與知識點內容吻合的案例十分不易,這不僅增加了任課教師的備課時間和精力,同時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很高要求。因此建設高質量的案例庫對臨床藥理學課程教學,甚至臨床藥學專業本科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經過兩年的建設,案例庫已初步成型,但建設過程中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
目前案例大多來源于合作三甲醫院的臨床案例,但此種來源的案例存在地域性限制,如疾病種類及藥品種類存在地域性差異。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突破目前案例來源受限的瓶頸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目前評審標準共分為9 項,案例來源真實性占比最大。評審團隊共10 人,分別來自教學、臨床和科研3 個領域。每個案例的評審結果需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均值后,對比是否符合標準,符合標準的方可納入案例庫。但評審過程個人主觀性較強,如何進一步細化評審標準,增強評審的客觀性,使評審結果更具科學性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教師和學生均可使用案例庫中的案例,但使用后效果如何,是否幫助教師減輕了備課壓力,是否對學生學習提供有效幫助等問題,需要制訂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有利于案例庫的優化與升級。
總之,國家科技創新力的發展在于人才發展,尤其注重青年人才的培養,更注重實踐性人才的培養。現代教育不僅僅教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9-10]。臨床藥理學課程案例庫建設,革新了教學方式,為案例教學法提供了便捷的資源庫,為教師提供了廣泛適教的案例,為學生提供了適學的優質案例,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輔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為培養臨床藥學專業人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