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潔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銀行業是中國金融業的支柱,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正處于經濟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速有所下降,2020年GDP增長率降至2.3%,因此國家近年來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希望提高各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那么,作為資金融通媒介的商業銀行,其經營效率不僅反映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資源利用的狀況和銀行內部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關系著社會資金供給和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眼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發展、利率市場化深度推進等外部因素的沖擊,內部又出現了貸款質量偏低、傳統柜臺業務量不斷下降, 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經營效率。因此,對商業銀行經營效率進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為商業銀行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也能優化資源配置,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謝阿紅等(2019)通過DEA方法對2017年的我國28家上市銀行做效率評價,并采用投影的辦法對未達到DEA有效的商業銀行進行分析,發現其原因在于投入量的冗余。路妍等(2018)則是基于全球經濟處于后危機時代和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的背景,發現2006年~2016年我國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是下降的,并發現宏觀經濟背景是主要影響因素。冮建偉等(2019)通過malmquist模型發現技術進步使得 2010年~2017 年我國上市銀行總體的全要素生產率年增長3.5%,但同時2014年~2015年技術效率較低,考慮存在一定的反應滯后,且規模效率普遍偏低。董奮義等(2020)從效率視角出發對我國16家上市銀行做了靜態和動態的分析,發現技術進步和經濟環境是商業銀行效率表現的關鍵因素。
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是根據多項投入指標和多項產出指標,利用線性規劃工具,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本文采用DEA方法中的CCR、BCC模型和Malmquist模型。就銀行而言,CCR模型得到的綜合技術效率(TE)反映了商業銀行在產出既定的情況下,實現投入最小化的能力。而BCC模型得到的是純技術效率(PTE)和規模效率(SE),且TE=PTE×SE。純技術效率表示銀行在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最優投入同實際投入的比率,體現了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進步情況。規模效率是指銀行在規模報酬不變條件下最優投入同規模報酬可變條件下最優投入的比率。以上效率值在0到1之間,效率值為1則說明實現了DEA有效。Malmquist DEA模型是基于上述兩種模型,計算t+1期效率與t期效率的比值,得出全要素生產率(TFP)的變化率指數,表示該時期的效率變化程度。
商業銀行是特殊的金融企業,追求最大利潤是其經營目標。目前在相關研究中劃分商業銀行投入和產出的方法主要有生產法、中介法和資產法,三種分類法各有利弊,而選取合適的投入產出指標對商業銀行效率測定具有重要意義,且DEA方法本身對其指標選擇就有嚴格限制。綜合考慮,本文的投入產出指標如下:將在職員工人數、固定資產凈值和營業支出作為經營投入指標,固定資本的最初投入和人力資源是任何企業經營的基礎,營業支出又是銀行業務經營不可缺少的;將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作為產出指標。銀行的收入來源主要是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較全面地涵蓋了銀行所有產出。
我國商業銀行數量眾多,且差異較大,為了盡可能反映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情況,便于對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進行對比,本文選取了下列19家商業銀行作為樣本,通過建立相應的 DEA 模型來測度分析銀行經營效率,它們無論在資產規模、還是在盈利能力或是經營管理水平上,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我國銀行業的代表。2015年“互聯網+”寫入國家行動,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金融深化改革、利率市場化逐漸完善、資管新規發布、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經濟和社會環境變化日新月異,銀行業身處其中,經營效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本文將時間區間設為2016年~2020年。數據來源于各商業銀行年報及國泰安數據庫。
(1)綜合技術效率分析
從表1中我們發現每年多數銀行效率值小于1,并未實現DEA有效,這說明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還有待提升。而就實現DEA有效的銀行來分析,全國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數量要多一些,例如平安銀行、上海銀行這5年來的技術效率均實現了DEA有效。處一隅而知全局,從這19家銀行的效率表現可以看出我國總體銀行業的技術效率呈下降趨勢。2020年技術效率均值0.765相較于之前有明顯降低。2016年以來,深化金融改革,LPR正式實行,資管新規的發布,金融供給側改革,金融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等等,銀行業處于這樣的大背景下其經營效率必然也受到了沖擊。

表1 2016年~2020年各銀行技術效率(crste)
(2)各類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分析
圖1反映了近5年來各類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趨勢,可以看到商業銀行之間技術效率存在較大差異。首先我們看體量最大的國有銀行,其技術效率低于其他兩類銀行,且處于平均效率水平以下。2016年~2018年與其他銀行的效率差距逐年增大,2018年后差距稍有減小,整體呈U型趨勢。城市商業銀行技術效率值大約在0.9,高于國有銀行和全國股份制銀行,從技術效率看,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是比較有效的。股份制銀行的效率有一定波動,總體有微下降的趨勢。基于研究結果,考慮到2016年以來國際國內的經濟和社會環境變化較大,而國有銀行規模龐大,網點遍布全國,管理層級繁多且管理體制相對死板,在外部環境變化并給商業銀行正常運營帶來沖擊時,出現后反應或調整緩慢的情況就在所難免了。且國有銀行往往需要積極響應新試行的金融政策,政策效果難以預料,自然都會對其經營效率造成影響。城市商業銀行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又扎根本土,內部體制更靈活自由,對市場變化敏感度高且能迅速反應,應對外部沖擊時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圖1 各類商業銀行技術效率(crste)趨勢圖
(3)各類商業銀行的純技術效率分析
通過圖2,我們看到各銀行間的純技術效率是很接近的,基本在0.9以上。這說明近5年來各家銀行都比較注重技術和管理升級,智能化銀行是關注熱點。具體分析,股份制銀行的純技術效率較國有行和城商行低一些。城市商業銀行作為地方銀行,立足本地,與當地政府和企業交流多,信息優勢明顯,同時城市商業銀行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規模需進一步擴張,那么城商行會更關注技術的應用創新及經營管理的優化,所以純技術效率較高。結合實際,我們能看到如南京銀行大力推廣虛擬信用卡,上海銀行零售金融積極布局等。國有銀行的純技術效率接近1,這說明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革新和體制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銀行也在積極布局,加大技術投入、打造更流暢的業務系統、精簡規模等,例如建設銀行就推出了全國首家無人銀行。再來看股份制銀行,其純技術效率相對低一點,為此股份制銀行應進一步完善經營管理體制,并提高科技投入的比例。同時,從研究結果看,2020年相較于之前年份的純技術效率有下降趨勢,考慮一定程度上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

圖2 各類商業銀行純技術效率(vrste)趨勢圖
(4)各類商業銀行的規模效率分析
就規模效率而言,如圖3所示,近5年來它與技術效率表現是相似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規模效率較高,股份制銀行的規模效率有波動,城商行的規模效率有微增長,但國有銀行的規模效率則為0.6左右,較低。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處在規模報酬遞減階段,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報酬處于遞增階段。根據實證結果,我們認為大部分股份制銀行的規模目前比較適當,規模效率也比較高。而城市商業銀行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規模效率有上升空間,但由于其管理制度和業務發展需進一步完善,擴大規模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規模效率,因此城商行在拓展業務過程中要穩中有進。國有銀行在2016年~2018年的規模效率逐年遞減,而2019年~2020年有一定上升,據統計,2020年銀行網點關閉近3000家,國有銀行占大多數,國有銀行積極控制了規模并取得效果。

圖3 各類商業銀行規模效率(scale)趨勢圖
從動態角度看,如表2所示,2016年~2020年19家商業銀行Malmquist指數平均值是大于1的,為1.024,全要素生產率是增長的。首先分析技術效率的變化,國有銀行技術效率基本都是下降的,其他銀行均為上升。從技術變化看,銀行業的技術進步較明顯,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尋求轉型,僅僅依賴傳統的銀行業務盈利空間有限,所以各家銀行對非利息收入重視起來,國有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約為1/5。非利息收入主要來源于中間業務,比如理財,各家銀行在資管新規后都積極創新理財產品。就純技術效率而言,銀行業近5年的純技術效率較穩定。就規模效率而言,總體的規模效率是下降的,但城商行的規模效率呈上升趨勢,城商行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通過擴張規模,經營效率也得到提升。從全要素生產率看,國有銀行除了交通銀行外均呈下降趨勢,考慮國有銀行體量過大對經營效率帶來了一定影響。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是上升的,城市商業銀行和一些股份制銀行目前還處于發展期,比較注重經營效率。

表2 2016年~2020年各銀行Malmquist指數
通過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經營效率有待提高,國有銀行與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有一定差距,國有銀行因規模效率較低導致綜合技術效率偏低。從動態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在2016年~2020年期間總體是提升的,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近年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本文也提出如下幾點思考。
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提高金融創新能力。在金融市場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首先應提高銀行業對經營效率的重視程度,應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表外業務等,拓寬銀行收益來源。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催動力,銀行的業務創新應該永遠在路上。同時應鼓勵民營銀行及新興銀行發展,不難發現,中小型銀行的經營效率是比較高的,中小型銀行往往更注重業務的專精,積極開展創新,助推整體銀行業務升級,有助于增強銀行業的競爭力。
商業銀行應積極控制自身規模,改善投入冗余的現狀。當前,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業務的利潤被大大壓縮,投入冗余是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國有銀行,投入冗余的情況較嚴重,目前不少銀行也在有規劃地關停物理網點。我國商業銀行應提高資源利用率,開展多元化業務,有序調整內部人員和結構。
更新經營理念,繼續提升銀行業服務質量。強化銀行業作為金融服務業的金融理念,為客戶帶來質量佳效率高的服務體驗是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優化銀行業務流程,才能留住客戶。提升服務質量不僅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加強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和員工培訓,將為客戶服務這個理念落實到銀行的經營中去。
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加速技術進步。傳統銀行業務以線下網點作為單元展開,當下線下業務的發展受到諸多限制,線上服務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銀行業應立足當下,切合客戶需求,引進技術及相應人才,創新業務辦理流程和營銷模式,智能化管控風險,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能銀行系統,降低服務成本,實現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可持續增長。
積極與互聯網金融企業開展合作。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迅速,商業銀行作為傳統金融業代表,互相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也需要認識到兩者可以利用各自優勢進行吸收和補充,商業銀行具有龐大的客戶群和資金量,互聯網金融企業往往具備先進技術和業務特色,兩者可以進行業務合作,達到雙方共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