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怡
(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白欽先最早提出“金融生態環境”這一仿生學概念,周小川2004年進一步深化了這一概念的內涵進而提出“金融生態”,指出用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待金融發展系統。金融生態環境觀多指影響金融生態的外部環境,包含金融運行的基礎條件、政府服務水平、區域法律信用制度等。隨著對金融生態問題的深入探討,國內學者開始逐漸地對“金融”生態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即通過金融生態系統觀探討金融發展的相關問題。金融生態系統觀多將金融生態看作包含金融主體以及金融生態環境在內的動態發展系統。
良好的金融生態運行是金融主體和金融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過程,亦可以促進金融主體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率,改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2014年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家發改委印發的《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珠江-西江經濟帶中包含了廣西7市(南寧、柳州、梧州、貴港、百色、來賓、崇左)和廣東4市(廣州、佛山、肇慶、云浮),《規劃》中明確了統籌規劃、協同發展的原則。本文通過探究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生態協調發展程度,提出區域金融生態系統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金融生態環境研究方面,多數學者分析了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或金融生態演化的時空分異。在對金融生態的研究方面,逯進等[1]運用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各省或各經濟帶的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部分學者探究了區域金融差異化的原因,并對區域金融的非均衡發展提出了耦合建議[2]。在區域金融生態的評價指標方面,部分學者通過因子分析方法和熵值法等其他方法確定區域金融生態評價指標體系。評估金融生態效率方面,目前多數學者采用數據包絡模型DEA方法。
我國學者針對珠江-西江經濟帶的區域金融所研究的主要內容一般從其相關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主體參與多樣性、產業發展機制等方面展開[3-4]。
綜上所述,對于金融生態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針對珠江-西江經濟帶單個地級市的某個金融生態子系統的研究較多,將金融生態整體看作系統來研究的較少。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較多,用該模型探討金融生態系統協調發展度的研究較少。在廣西自由貿易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契機下,本文探究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生態系統協調發展度并對提升金融生態運行協調程度提出對策建議有重要意義。
(1)指標選取
根據金融生態的定義構成和前人研究,本文從金融發展、政府行為、社會發展、經濟基礎、法治環境五個方面進行指標設計。指標層及一、二級指標設計見表1。

表1 金融生態指標體系
(2)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9年至2018年珠江-西江經濟帶1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原始數據來源于CEIC數據庫、《廣西統計年鑒》《廣東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各地級市國民經濟發展統計公報。法治指標數據來自廣東、廣西銀監局官網,均為手工收集。
(1)基于熵權法的評價分析
由于各二級指標指標的統計單位存在差異,計算前需要對所有指標進行無量綱處理同時,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公式如下。
正向指標:

(2)耦合協調度評價模型
耦合反映了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系統間相互協調的程度。本文借鑒曾昭法等[5]分析金融生態環境與金融主體的改進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地級市的金融生態協調發展水平,設置評價模型如下:

模型中T=αU1+βU2,T為金融生態系統綜合評價指數,α、β為待定系數并分別將兩個待定系數賦值為0.5;U1、U2分別代表金融生態主體子系統和金融生態環境子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指數;C為金融生態系統耦合度指數;D為金融生態系統耦合協調度指數。度量系統在發展過程中各子系統和諧一致的程度。D趨向0時,耦合協調度越小,金融生態系統處于無序狀態;D趨向1時,耦合協調度越大,系統達到良性共振耦合狀態。借鑒李虹等[6]的劃分方法,將耦合類型劃分為將耦合類型劃分為耦合度極低、拮抗階段、磨合階段、耦合度極高四個階段。借鑒廖重斌[7]的分類標準將耦合協調度劃分為失調衰退期、過度調和區、協調發展區。
由熵值法計算出金融生態兩個子體系金融主體系統和金融生態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詳細列出),由圖1、圖2可知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和金融主體發展趨勢及變動趨勢。可以發現,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綜合發展水平指數(U1)較為平緩,近十年來排名前四的城市分別是廣州、佛山、南寧、柳州。廣州作為珠三角區域金融中心,較強的金融市場和比較完善的金融體制使得其金融生態綜合指數遠領先其他城市。

圖1 2009年至2018年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城市金融生態環境綜合發展水平指數(U1)

圖2 2009年至2018年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城市金融主體綜合發展水平指數(U2)
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城市金融主體綜合發展水平指數(U2)中,近十年來排名靠前城市分別是廣州、南寧、佛山、柳州。排名前三的城市該指標波動較大。廣州市和南寧市自2015年來主要呈上升趨勢,表明自2015年來兩城市金融主體發展水平有向好趨勢。且南寧市指標上升幅度較廣州要大,表明南寧市金融主體發展水平近五年來有較大進步。除此外排名第四位至最后一位城市近十年來金融主體綜合發展水平指數均無較大波動。從圖3來看,2009年至2018年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均高于金融主體綜合評價指數,表明從整體上看,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主體的發展仍是滯后于金融生態環境的。

圖3 2009年至2018年金融生態兩個子系統綜合評價指數均值比較
從表2耦合度均值分析來看,珠江-西江經濟帶所有地級市均處于拮抗階段,各地級市耦合度均值均在0.3~0.5區間內。其中均值排名前三的城市為云浮市、柳州市、梧州市。但結合圖1、圖2來看云浮市、梧州市金融生態與金融主體發展綜合評價均較低,但其耦合度較高。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以上兩市金融發展水平和金融生態發展水平都較低,易獲得耦合度較高的結論。耦合協調度函數能夠更好地價金融生態系統協調發展水平,克服耦合度函數的缺陷,不僅有效反映兩個系統相互作用強弱,也有利于評判兩個系統協調發展水平高低,更適用于同一區域內兩個系統協調發展的比較分析研究。

表2 2009年至2018年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地級市金融生態系統協調度指數(C)
對于兩個系統間的協調關系,耦合協調度模型比耦合度模型解釋力度更強。從表3來看,總體來看,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生態系統協調耦合均值為0.3166,區域金融生態系統耦合協調發展仍處于輕度失調狀態。從具體城市排名來看,廣州市耦合協調度指數居11市之首,表明其生態系統內金融生態環境和金融主體的遙遙領先。廣州市金融生態系統耦合協調度處于中級協調階段。其次為南寧市、佛山市,均處在瀕臨失調階段,表明這兩個城市在近十年兩個子系統協調度正在不斷優化中,但改善幅度比較緩慢。其他城市金融生態系統內部金融主體與金融生態環境發展則處于不夠協調的狀態。

表3 2009年至2018年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地級市金融生態系統耦合協調度指數(D)
本文使用珠江-西江經濟帶11個地級市2009年至2018年面板數據探究區域金融生態發展耦合協調度。使用熵值法計算出的金融主體子系統綜合評價指數和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比較發現,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主體整體發展滯后于金融生態環境發展。區域金融機構是進行金融活動的重要主體,應當重視區域金融主體發展,進一步提高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主體發展水平。
通過進一步測算2009年至2018年兩個子系統耦合度發現,珠江-西江經濟帶金融生態系統整體耦合度偏低且均處在拮抗階段。通過耦合協調協調度更客觀地比較兩個子系統協調發展水平發現,從整體來看,珠江-西江經濟帶區域金融生態系統耦合協調發展仍處于輕度失調狀態。從具體城市金融生態系統耦合情況來看,廣州市耦合協調發展程度居11市首位,處于中級協調階段。其次為南寧市、佛山市,均處在瀕臨失調階段。其他城市則均處于嚴重失調階段。因此,珠江-西江經濟帶各地級市在今后的金融發展方面要協調好金融主體與金融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在金融主體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實現區域金融生態系統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