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璐
(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校園是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場所,校園環境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心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代表著一所學校的外在形象,因此,校園空間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造和更新。在校園中,廊空間是必不可少的空間構成要素,承擔著連接若干個不同空間的職責,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基于此,在校園空間改造更新過程中,應注重廊空間的設計和改造,從而優化校園空間結構,為在校園中學習工作的群體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
研究和分析校園空間廊空間的應用時,可以從兩個角度展開:
1)西方校園。教堂和修道院是早期的西方教育建筑,這些建筑群中往往存在著封閉的內院。這些內院的周圍通常分布有柱廊,內部建設有講堂等公共場所,用于教學活動和生活。這種類型的廊空間單側界面比較開敞,實現了建筑物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的有效結合。進入中世紀,教堂是西方校園建筑中最主要的一種類型,而廊空間則成為教堂建筑的一種主要空間。通常來說,在西方的建筑類型中,廊空間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與柱緊密相連,柱廊是最為常見的結構形式,這種廊空間的主要作用是交通和引導[1]。
2)中國校園。很早以前,中國就已經存在學校這種空間形式,在中國的文化中,教育事業是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內容。在古代時,校園的形式表現為國子監和書院等,其中,較為著名書院還有并稱為“四大書院”的應天書院、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以及岳麓書院,這些書院中同樣存在著比較多樣化的廊空間。發展到如今,現代校園建筑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受古代亭臺樓閣文化影響頗深,許多校園,尤其是大學校園中常見中國傳統的院落式空間布局風格,在這里,校園空間中的廊空間常見的形式為回廊,基本作用為連接若干個空間和空間秩序的組織和引導。
在教育領域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現存的校園空間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校園建筑的需求,校園改造更新已經成為一項必然之舉。以往校園建筑中的廊空間大多發揮聯系作用和交通作用,形式和施工材料均相對單一,沒有新意。為了更好地滿足實際使用需求,應當在校園空間改造和更新期間注重廊空間文化風格和施工材料選擇,使其具備更加多樣化的功能。與此同時,在更新和改造廊空間的過程中,還要注重這一建筑空間建設場地的平整性。
校園空間改造更新本身屬于一個動態化的發展過程,因此,為了進一步保證校園空間的健康發展,需要提升動態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廊空間作為校園空間中的重要組成要素,其設計和實際應用一方面可以重組校園內的建筑空間;另一方面,由于這項工作的進行同樣會受限于校園空間發展情況和整體規劃,必須以這些內容為基準展開實際設計[2]。為了實現校園空間規劃的動態化,應做到以下幾點:
1)始終堅守教育事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在設計和規劃期間緊跟時代發展需要。不僅如此,在改造更新過程中,還要注重對校園空間內現存的資源和設施進行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便于在校園空間改造和更新的過程中有效地節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實現校園空間改造更新和廊空間設計的可持續化。
2)對校園空間內存在的若干個差異化功能區域要形成長遠的規劃。作為校園空間的構成要素,廊空間本身具備多樣化的功能,這對校園空間發展趨勢和功能需求的明確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空間功能定位,防止校園內部出現空間贅余或者空間需求無法被滿足的情況。
校園存在的重要意義在于發揮創造力、傳播知識,也是教育事業開展的重要場所。為了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專業技能和知識的空間環境,廊空間設計應當遵循空間秩序合理且形態適宜的要求。空間形態的含義是,由若干個廊空間組合圍成的空間形態。廊空間本身具備靈活性特征,這也意味著廊空間本身還有較強的空間適應能力,可以滿足校園的實際使用需求。
在對校園的空間改造更新過程中,以通道與空間的組合為依據時,廊空間的類別可以被劃分為并列式、穿插式、導向式以及包容式,這4 種不同的類別在校園空間中的實際分布情況如圖1~圖4 所示,圖中的灰色部分為其他建筑結構,黑色部分為廊所處位置。

圖1 并列式

圖2 穿插式

圖3 導向式

圖4 包容式
從整體形態上來看,廊空間具有線形特征,歸根結底,廊空間在校園中的本質就是通道。通過上述4 種廊分布位置可以發現,正是由于這些多種多樣的廊空間的存在,校園空間才會更加靈活、更加多樣。基于此,在實際展開廊空間的設計時,相關人員要注重不同廊形式的合理運用,使校園內部各個空間之間的聯通更加順暢,并真正發揮劃分整合區域空間的作用,將原基本處于獨立狀態的、形態大不相同的若干個空間更加科學地連接在一起,并成為一個整體,起到引導空間秩序的作用。
在對校園空間進行改造更新時,無法避免的一項設計手法就是對校園空間中的新舊建筑進行協調與對比,在廊空間設計時,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使校園中原本存在的廊空間與改造后的廊空間之間充分協調,才能真正發揮改善空間整體效果的功能[3]。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要注重多個角度的設計,而外部空間比例協調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將廊空間的整體寬度設為K,將廊空間外墻的高度設為G,最后將其整體長度設為C,可以通過K/G、C/K確定廊空間的整體尺度,由于廊空間與其他建筑空間相比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C/K≥1 的情況下,隨著數值的加大,廊空間本身的線性特征就會更加明顯,人們使用廊空間時就會感受到更加疏遠;當K/G≤1 時,隨著數值的不斷減小,廊空間也會更加擁擠,人們在使用期間也會明顯感覺到廊空間帶來的局促感。由此可見,在校園空間改造更新期間,應合理確定廊空間的長、寬、高,給使用者更加舒適的空間體驗。
人們在使用廊空間時,產生的使用感受和對廊空間的體驗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由許多個差異化的瞬間感受共同組合形成。在形成空間感受期間,要促使每一個可能影響使用者空間感受的因素一同發生作用、相互結合,從而賦予使用者更加深刻且更加完整的空間感受。通常情況下,廊空間都屬于步行空間,這一功能屬性意味著廊空間最基本的一項功能就是保證行人可以在廊空間內暢通無阻且安全地通過。與此同時,校園空間中使用到的廊空間的作用之一就是實現交通路線的縮短,并增強空間利用率,因此,這也要求廊空間本身的路線分布不能過于煩瑣和冗長。靈活多變的廊空間可以促使使用者在整個步行期間避免單調,因此,設計廊空間時,需要在差異化空間形式的應用中傾注更多的注意力。首先,寬度的變化。當廊空間的寬度不同時,其本身可發揮空間的尺度也會不同,也就是說,更加寬廣的廊空間除了可以做到最基本的交通功能之外,還可以衍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功能(見圖5)。

圖5 香港科技大學廊空間
這種經過局部寬度調整的廊空間相當于打斷了連續的空間,使空間形式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更加豐富。這種局部寬度較大的廊空間形成了一個“廳”,它不僅具備常規廊空間的交通功能和聯結功能,同時還可以作為一個師生休憩、交流的場所,功能更加豐富。因此,在設計廊空間時,可以根據校園空間的實際情況賦予廊空間更加多樣化的功能。
無論對于何種形式的建筑空間,廊空間形式屬于一種比較積極的空間類型,其本身所具備的線性特征決定著他所需要承擔的聯系與交通的功能。在教育事業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社會大眾對校園空間設計和規劃的要求將會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校園改造更新也將持續不斷,廊空間的設計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趨于完善,進一步發揮自身的作用。總體而言,校園空間改造期間廊空間的設計應當遵循人性化、可持續化、開放化、整體化以及適用性5 項原則,并不斷借助現代化的設計策略展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