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莉
(金華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 浙江 金華 321000)
語言不只是社交活動必備工具之一,也是表達自己思維的有效路徑。語言能力,則是以語言為媒介同他們無障礙交流的一種常見能力。若由于某一原因的影響,在接收語言信號、理解語言及中樞整合等方面出現了障礙,叫作語言障礙?,F代社會中,語言障礙較為常見,且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所占比率較大。據調查,在我國報道的發生率2 歲兒童達到17%,3 歲兒童為4%~7.5%,6 歲兒童為3%~6%。對于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而言,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其中智力發育遲緩、環境是常見的影響因素?;忌显摷膊『螅純弘y以進行正常交流,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對于該疾病,常規康復治療的重點在于改善其臨床癥狀,然而長期效果較差。對此,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關鍵,直接關系到患兒將來的健康成長。因此,尋找有效治療言語發育遲緩的治療方法為當前兒童保健的重要課題,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經顱磁刺激(TMS)臨床較為常見,刺激性較強,且具有無創、無痛等優勢。對此,本研究選取特定對象,提出重復經顱磁刺激+言語訓練聯合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我院兒童康復科門診就診的語言發育遲緩患兒60 例,納入標準:①行S-S 語言發育遲緩檢查確診為語言發育遲緩;②Gesell發育診斷量表語言能區≤75 分;③無智力發育遲緩,Gesell 適應能發育商>75;④本次研究內容不違背倫理學,患兒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且自愿參與。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1:19,年齡18 ~36 個月,平均(23.11±0.21)個月。干預組男女比例為13:17,年齡19 ~35 個月,平均(22.09±0.23)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言語訓練,根據《漢語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S—S 法),由符號形式—指示內容、基礎性過程、交流態度三方面循序漸進制定患兒個性化訓練,采用一對一的訓練方式,從語言的構造形式,到辨別、記憶、產生、范疇化的內容,再到交流關系的建立、維持、展開等使用方面進行訓練,30 min/次,5 次/周,連續治療3 個月。訓練具體包括:(1)注意力的訓練:在兒童經常接觸的環境中,給予足夠的感官刺激,鼓勵和引導兒童用多種感官去認識周圍的事物,如用能發出聲音的微型玩具車等先引起兒童的注視,然后訓練其對活動事物的持續注意能力。(2)對事物持續記憶的訓練: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將兒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讓其尋找。(3)促進視線接觸的游戲:如舉高、團團轉、逗笑等,通過游戲,增加兒童與他人的視線接觸,促進意識傳遞方法的學習。(4)事物的操作:學習對外界的事物進行某種操作而引起變化的過程。從觸摸、抓握等單一的操作發展到敲、拿出等復雜的操作,可利用各種玩具,如搭積木、投環、擊鼓等。最初可使用幫助的手法,逐漸讓兒童對事物能做出相應合適用途的操作。(5)“假扮”游戲:通過模仿讓兒童懂得身邊日常用品(帽、杯、電話等)的用途。(6)圖形匹配:識別幾何圖形的特征,根據特征將相同的圖形進行配對。(7)物品選擇:如分類游戲,將不同顏色、大小的小球分組。(8)手勢符號的訓練:適應證為中度到重度語言發育遲緩,對言語符號理解較差,或言語符號理解尚可,但表達不能的兒童。針對這一類兒童,手勢符號理解起來更輕松,故可作為媒介,逐漸向獲得言語符號過渡。(9)模仿發音訓練:從易于構音或單音節詞開始練習(如媽媽mama 等),先讓其模仿發音(在訓練早期,只要在兒童語言水平能模仿,如僅能模仿詞頭或詞尾、語調等均允許)。(10)語言刺激:逐漸增加詞匯,并促進兒童主動發出有意義的言語符號。
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治療開始前7 d 予以腦電圖檢查,治療時患兒取坐位,采用YS6002T 型經顱磁刺激治療儀(常州思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進行治療,治療帽中含有6 個磁治療體,使用變頻治療,20 min/次,5 次/周,連續治療3 個月。
(1)漢語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S—S 法):這一評價方法重點包括了學習有關的基礎性過程、符號形式與指示內容的關系、交流態度三點,其中語言符號與知識內容關系是關鍵所在,比較標準分為5 個階段;交流態度由7 個觀察項目組成,每個項目評分為三或五級;基礎性過程項目包括操作性課題和聽覺記憶力。與實際年齡語言水平階段比較,如果被試測定結果低于相應階段,可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痊愈:S—S 法表明語言發育恢復正常水平;顯效:S—S 法表明上升了一個階段;有效:S—S 法表明在一個階段內得以改善;無效:S—S 法表明并未任何改變。(2)Gesell 發育診斷量表:這一量表主要設計了大運動行為、精細動作行為、語言行為、適應行為及個人社交行為5 個維度。其中,各維度發育商(DQ)=(發育年齡/實際年齡)×100%。其中,發育年齡則是兒童所測驗的行為年齡。如果患兒某一維度DQ 值超過85 分,那么則表明發育處于正常水平;75 ~85 分表明處于邊緣狀態;如果低于75 分,那么則處于異常。(3)滿意度調查問卷:使用自制滿意度量表,重點評價業務能力、醫護人員態度、患兒語言表達能力、治療效果,總分100 分,≥90 分為非常滿意,80 ~89分為滿意,70 ~79 分為一般滿意,<70 分為不滿意。

治療后,干預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組智能發育商及語言發育商評分均有所提高,且干預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智能發育商及語言發育商評分比較(±s,分)
治療后,干預組患兒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尚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例)
對于人類而言,語言是學習與運用任何知識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語言至關重要。相關研究指出,兩歲兒童語言發育相對滯后,在3 ~4 歲時50%的語言障礙兒童能夠恢復正常,然而依然有一些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同正常標準之間的差距較大,感受性語言障礙是常見類型,導致兒童將來學習困難、無法認知。對此,相關研究指出,1.5 ~3.0 歲是兒童語言治療的關鍵性時期。
針對語言發育遲緩的患兒,先天因素及后天環境是主要誘發因素,這兩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嚴重影響了兒童神經心理發育。相比于足月兒,早產兒語言合并相關問題的概率較為明顯,且早產兒表現出相關發育問題的概率更為明顯,分析同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及早產兒先天發育不足之間的關聯性較為明顯。再加上外界各種不良影響,直接損害了神經系統,進而誘發各種發育異常狀況。在各種發育狀況中,2 歲語言問題表位明顯,從而引起了家屬的高度關注,有利于盡快就醫治療。即便是較早發現語言問題,然而若超過2 歲,在相關發育障礙中,語言問題只是其中一種,并不是出現了單純語言問題。
針對語言發育遲緩的患兒,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療,學習困難、語言障礙是主要后果,進而表現出讀寫、認知、精神及行為問題的概率明顯提高。針對這一病癥,早發現、早干預可有效降低語言發育異常對兒童的不良影響。重點分析就診人數特征,2 ~3 歲是高發階段。16 ~18 個月是兒童語言爆發時期,這一時期兒童平均詞匯量提高,一般是7 ~40 個。因掌握的詞匯量差異,造成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相比于正常發育兒童差異較為明顯。因此,兒童兩歲時家長才發現語言落后的的情況。在兩歲前,家長往往難以發現語言問題,其原因在于兩歲前兒童所掌握的詞匯量并未出現爆發性增長的情況,如此語言發育障礙兒童同正常發育兒童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然而在語言理解方面差異較為顯著。由于家屬對兒童語言理解能力的敏感性較低,從而難以及時發現這一時期兒童相關語言問題,特別是無法發現輕度語言理解落后的情況。針對語言發展來講,語言表達、語言理解尤為關鍵,相比于語言表達,語言理解便會持續降低。再無法表達語言前,往往借助動作、肢體語言、表情、眼神等理解語言,對此早期識別這些語言符號的意義重大。兒保及兒科專業人員應熟練使用相關篩查評估工具,充分規范發育預警征。
對于這一疾病,言語訓練是主要治療方法,其可有效強化兒童感知、認知、交流與手功能訓練,進一步強化患兒社會適應能力、語言與學習能力。相關研究指出,對于兒童言語能力而言,豐富的語言環境及多樣化互動交流具有顯著的效果,可調動其模仿積極性,并把所訓練的內容同日常生活相融合,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兒童生活品質?;诨純翰煌闆r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于此來獲取不同的治療效果。然而,語言訓練方法較為枯燥,患兒配合度較低,積極性有所影響,進而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對此,本研究提出經顱磁刺激治療方法,其是一種最新神經電生理技術,經過不同頻率感應電流對大腦皮層進行刺激,進而達到有效的調節作用,是各種神經精神類疾病患者治療的主要方法。同時,去極化所引起的動作電位不僅可調動人體興奮度,而且還能夠對神經興奮受損后的興奮性進行有效調節,所以主要用于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中。從生理角度分析,重復經顱磁刺激生成的感應電流有利于加快腦組織血液循環速度,有力地促進大腦細胞發育,并迅速修復受損腦細胞,對谷氨酸水平進行有效降低,優化腦功能,進一步強化其語言及運動能力。相關研究指出,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對額葉、顳葉皮質甚至遠隔皮質功能進行直接影響,使得突觸可塑性有所改變,重建皮質功能區域性,進一步提高患兒認知、語言能力。
本文結果表明,干預組智能發育商及語言發育商評分、臨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這充分證實了經顱磁刺激輔助語言訓練治療的有效性,其原因在于經顱磁刺激可產生大量的感應電流,對腦組織血液循環進行有效刺激,積極修復損傷腦細胞,且對相關神經遞質及基因水平表達能力進行有效調節,進一步提高腦功能。同時,隨著大腦細胞發育與功能的修復,可促使患兒語言發育水平持續得以恢復。
綜上所述,對于語言發育遲緩患兒通過言語訓練聯合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強化語言發育及智能發育水平,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