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捷,康君成
(1.武威職業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2.武威市涼州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A.S.Lochins)提出“首因效應”,它指第一次接觸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對人們后來的認識起到了先入為主的作用。這種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后來獲得的新信息的解釋。對于一門新課程的教學來講,第一堂課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建立新課程的整體觀念及提高整門課程的學習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報道,高職院校由于教學課時少、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生物化學課程普遍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現象,教師不重視生物化學教學,尤其是緒論的教學。生物化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現象本質的學科,同時是護理學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在營養、健康、生物化學檢驗等方面為臨床應用提供基本知識和理論依據,因此,要把緒論內容作為一門課程的重中之重來教學。緒論課的教學要達到別開生面、博得滿堂彩的效果,需要課程教師團隊在深化“三教”改革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素材及優化教學設計。筆者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借助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適當刪減難懂內容,重構緒論教學內容,構建“師導”與“生導”的“雙主體”課堂共同體,給學生營造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本文就筆者在緒論課教學的探索與同行分享,旨在提高高職學生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生物化學課程是我校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由于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晚,社會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高職在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因而在課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開學報到期間讓學生加入超星學習通生物化學課程,學生加入課程后會收到主題為“加入我們——你會收到意外驚喜”的課前任務提醒。任務內容:(1)你想知道生物化學教師是帥哥還是美女嗎,快去看看吧(讓學生看教師簡介,對教師有一個大致的了解);(2)生物化學真的很難學嗎,快來測一測你的生物化學水平吧(教師在在線課程中插入課前小測驗,內容包括化學基本常識、化學元素符號與簡單的化學式,以此來了解學生的化學基礎水平);(3)怎樣才能學好生物化學(以小視頻等形式講清楚課堂要求、課程考核辦法、學習方法等),任務可設置成游戲闖關模式,完成上一個任務才可進行下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輕松完成課前任務,對生物化學開學第一課充滿期待。
在超星學習通生物化學課程原有教學課件與教學視頻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在課前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巧妙融入最新的時事與熱點新聞,潛移默化地實現價值引領,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任務一:以課前教育的形式融入“英雄團長”祁發寶的故事,學生在線提交感想,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任務二:課前討論(插入抖音小視頻:全世界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遺體捐獻;陳薇院士在兩會上的講話“全世界新冠疫苗的第一針打在武漢,是長期堅持自主創新的結果”)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任務三:將“八步沙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當代愚公精神作為課前拓展閱讀融入。任務四:閱讀生物化學發展史,嘗試繪制思維導圖,思考生物化學從哪些方面促進了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與進步。同時教師在課前要時時關注學生在線測驗的結果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每一個教學班的化學基礎做到心中有數,全面了解學情。
根據首因效應理論,學生在第一次見到教師,往往會根據其儀表、談吐、衣著打扮等信息形成“第一印象”[1]。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2]。學生往往會因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這一門課。因此,教師在課前塑造良好的形象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形象是內在形象與外在形象的統一[3]。外在形象塑造:衣著打扮得體、妝容干凈自然、表情和善具有親和力;內在形象的塑造:課前教師要認真準備自我介紹內容,嘗試學唱幾句生物化學歌曲[4],展現個人魅力,體現課程的趣味性;完善在線課程教師簡介,最好附有生活照以及QQ、微信等聯系方式,并且融入教育教學經歷、獲得的榮譽與研究方向等。用教師的才華與淵博知識征服學生,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5]。
開學第一課,教師應提前10 分鐘走進教室,檢查網絡、多媒體等教學設施。正式上課時,教師以生物化學歌曲引入開場白與自我介紹,開啟超星學習通同步課堂,展示學生課前在線提交的任務,教師可靈活通過手機搖一搖隨機選取、在線搶答等方式讓學生匯報課前任務完成情況,教師對學生的匯報予以評價、肯定和獎勵,逐步引導學生講述前3 個任務對心靈的震撼:有些人舍命為我們戍邊,有些人夜以繼日地努力只為守護我們的健康,有些人默默堅守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最后總結為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于潤物無聲中融入課程思政,產生心靈深處的共鳴,實現課堂育人的目的。
2.2.1 主題一:走進生物化學 采用問題式教學法,課件展示生物化學發展簡史流程圖及學生的思維導圖,提出問題:通過課前生物化學發展史的閱讀,請思考以下問題:什么是生物化學?研究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要研究?由學生的回答引出生物體的概念,使其逐漸領悟到生物化學是一門關于“生命”的課程,與人類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6]。教師緊接著提問:生命體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新陳代謝)進而得出生物化學研究內容為生命體物質的組成、結構功能與物質代謝。緊接著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闡述生物化學3 個方面的研究內容:講授Liebig 將食物分為糖、脂、蛋白質類,提出“代謝”一詞,證明動物體溫形成是食物在體內“燃燒”的緣故;講授Krebs 發現三羧酸循環并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闡釋生物化學主要研究物質的代謝與調控;講授1953 年美國J.D.Watson 和英國P.H.C.Crick 提出了著名的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標志著生物化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分子生物學階段。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遺傳信息傳遞與調控,然后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展示生物化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對整門課程有整體的認識,做到成竹在胸。
2.2.2 主題二:為什么學習生物化學 播放電影《生物化學危機》中“T 病毒與抗體泄露”的片段,使學生感受生物化學分子的無窮力量;展示2018 年諾貝爾醫學獎漫畫“如何關門放狗,咬死癌細胞”,讓學生體會最新的科研成果與生物化學分子代謝之間的關系是如此有趣,緩解課中疲勞,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用課件呈現一系列與生物化學相關的常識問題[7](見表1),讓學生挑選幾個最感興趣的解釋,使學生感受生物化學知識很有趣、很有用,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興趣一下子就提升了起來,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以至于很期待后續的課程內容,增強了學生對課程的認同感與學習的信心。

表1 生物化學相關的生活常識問題與思政教育內涵
2.2.3 主題三:怎樣學好生物化學 教師將生物化學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生物化學知識是有技巧和經驗可循的。如采用口訣法和數字歸納法等技巧幫助學生識記和理解某些重點和難點內容。DNA 結構口訣:“逆向平行雙螺旋、內有堿基配氫鍵,平行堿基堆積力,3 個數字記心間?!笨谠E簡單明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自編口訣、歌曲,增設一堂約2 學時的生物化學口訣、歌曲大比拼實踐課,或開展一次生物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分享會、分子模型制作比賽等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生物化學內容繁多、學科交叉性強。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可能將內容進行完整講授。因此,在緒論課教師應向學生提供與生物化學相關的學習資源,積極拓寬學生在課外獲取知識的途徑,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向學生介紹校園豐富的數據資源庫及其使用方法,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生物化學教學資源,如國家精品課程網、中國大學慕課等中的免費生物化學精品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推薦學生課外觀看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的《遺傳學》《子宮日記》等紀錄片,加深學生對核酸及DNA 的生物合成等相關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生思路及開闊其視野[8]。
教師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并以圖片形式在學習通上傳,評分最高的小組代表在下節課前匯報展示。基于考核主體擴大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過程全程化和考核結果效益化的“四化”原則,建立科學客觀的考核評價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9],并將價值觀、責任感、誠信、安全意識、團隊協作等也納入考評體系,見圖1。

圖1 教學評價體系(注:有的采取“教師+學生”組間循環評價)
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布課后任務:主題“行動起來——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膳e辦科學家故事分享會,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分組搜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化學獎獲得者的故事,拍成短視頻在實踐課分享;也可舉辦“科普小講堂”,讓學生搜集感興趣的生物化學生活知識,做成科普海報或小視頻在實踐課上講解。體驗成果分享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潛力。
以我校2020 級護理專業6 個教學班298 人為研究對象,課程的參與度(簽到率、課堂互動、課后習題及實踐活動)達95.6%,擺脫了以往上生物化學課即“睡課”的現象。通過學生課程滿意度問卷調查顯示,94.6%的學生認為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心理上不再懼怕生物化學,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優秀率約40.3%,合格率約98%),不再有“生物化學乃掛科之王”的說法。
高職學生的好奇心強,學習熱情度高,但基礎較薄弱,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能力存在差異,教師的差異化指導有待完善;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有待加強,課后實踐作業的創新性也需加強。教師團隊應思考如何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進行差異化教學及不同難度的任務訓練,在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
新的學期學生對開學第一課充滿好奇與期待。任課教師在進行開學第一課教學時,應全面了解學情,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有機融合,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好開學第一課,增強生物化學學習的信心與熱情。在整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中,應建立開放的評價標準,但如何依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設計,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仍需要教師團隊不斷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