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彥 王向紅 劉興興 趙傳偉 邸冬雪 張洪美
1.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關節一科,北京 100102;2.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中醫醫院外科,寧夏銀川 750001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統計我國約有1.2 億被診斷患有KOA,在大于65 歲的人群中KOA 比例甚至高達50%[1]。晚期KOA 患者會出現關節畸形及殘疾等嚴重后果[2-4]。目前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認為是晚期KOA 患者治療的一種非常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5-6]。TKA 術后康復治療及功能鍛煉可使術后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等組織結構得到較好恢復[7-9]。中藥溻漬方作為TKA 術后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關節一科多年來開展的一種簡、便、效、廉的TKA 后期康復鍛煉輔助鞏固療法,患者樂于接受,中藥溻漬方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舒筋、通絡之功效,是我院關節一科20 多年來使用的臨床經驗方。本研究通過對中藥溻漬方改善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恢復的研究,旨在探討該治療方法對患者疼痛程度及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將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7 月在我院關節一科住院行單側初次TKA 手術患者90 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手術部位、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充分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KOA 的診斷標準參考2018 年版《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 年版)》[10]制定的診斷標準。
①符合KOA 診斷標準;②符合Kellgren-Lawrance X 線分級Ⅲ、Ⅳ級;③初次單側行TKA 手術;④術后2 周手術切口恢復良好并已拆線。
①術后傷口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②合并四肢其他骨關節病變或其他器官系統病變;③對照組伴嚴重消化道潰瘍。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術者行TKA 手術,術后2 周拆線,給予不同方案在家干預2 周后門診復查,再次收集數據。對照組:常規功能鍛煉基礎上給予扶他林(廠家: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 g∶0.2 g;生產批號:6A5M-A),外用于傷口周圍皮膚,2 g/次,2 次/d,外用2 周,共1 個療程。治療組:常規功能鍛煉基礎上給予中藥溻漬方,主要組成為海桐皮20 g、川芎15 g、桃仁15 g、紅花15 g、當歸10 g、乳香10 g、沒藥10 g、蘇木20 g、千年健15 g、青風藤15 g、川椒10 g、清半夏10 g、伸筋草20 g、透骨草20 g、威靈仙15 g、川牛膝20 g、延胡索20 g。中草藥由我院草藥房統一提供,用法將以上藥物裝紗布袋內放入砂鍋中浸泡1 h,加水4 L 煮沸30 min 后,將藥液倒入盆中,待藥液溫度降至40°左右后,泡洗手術膝關節局部,并用兩條毛巾輪蘸藥汁溻漬膝局部30 min,2 次/d,外用2 周,共1 個療程。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后2 周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1]評估疼痛程度;測量髕骨上緣10 cm 處下肢周徑差值(即術前周徑和術后兩周的差值,術后2 周和治療后2 周的差值)以評價肢體腫脹程度[12];以Kendall 百分比法行主動股四頭肌收縮肌力的評價[13];以關節活動度(range of motion,ROM)測量評價手術膝關節屈曲程度[12];采用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14]評分評估手術膝關節功能。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VAS 及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VAS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兩組HSS 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 及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 及HSS 評分比較(分,)
注 VAS:視覺模擬評分法;HSS:特種外科醫院
干預前,兩組下肢腫脹程度、主動股四頭肌肌力及ROM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下肢腫脹程度低于干預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兩組主動股四頭肌肌力及ROM 高于干預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下肢腫脹程度、主動股四頭肌肌力、ROM 比較()

表3 兩組干預前后下肢腫脹程度、主動股四頭肌肌力、ROM 比較()
注 ROM:關節活動度
給藥過程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TKA 術后患膝局部疼痛、腫脹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是困擾康復的主要原因,而快速康復的關鍵點是減輕疼痛和消腫,也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向[15-16]。目前對于TKA 術后抬高患肢、局部冰敷、鎮痛藥等治療作用有限,療效不甚滿意[17]。非甾體類抗炎藥和阿片類藥物在臨床中廣泛適用于TKA 術后的患者,但會導致上消化道、腦、腎和心血管疾病風險[18-20]。中醫藥對于TKA 術后疼痛、腫脹有其獨特的中醫辨證思路和給藥方式。中藥溻漬療法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特色療法,該方法最早見于《五十二病方》記載對于外傷疾病用中草藥煎湯外敷。“塌”是將滿含煎煮的藥液蘸于紗布或是棉絮敷于患處,“漬” 是局部侵泡于藥液中,兩種結合起來的治療方法稱為塌漬療法。該方法能加速病患局部的血液循環,并能擴張局部毛孔和血管,能使藥物容易透皮吸收,從而達到活血化瘀、解痙止痛、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通脈等功效,安全性高、操作簡便,尤善于傷科類疾病的局部用藥[21-23]。
中醫學根據TKA 手術時需要截骨和軟組織切割松解,因此將其歸為“骨折”“筋傷”范疇。對于傷科疾病辨證,唐容川《血證論》指出:“刀傷乃平人被傷出血……傷后二三日后,有瘀血腫痛者,宜消瘀血……則痛腫自除。”強調活血祛瘀在傷后辨證治療中的重要性;另外,軟組織要重視“筋出槽、骨錯縫”病機,舒筋通絡有利于TKA 術后患者的康復,正是基于中醫骨傷科的這種辨證及治療原則,我院關節一科擬定中藥溻漬方,方中川芎、當歸行氣活血兼能補血為君藥,乳香、沒藥、桃仁、紅花、延胡索為臣藥,助君藥行氣、活血、止痛,蘇木、清半夏、川椒消腫亦為臣藥,海桐皮、青風藤、伸筋草、千年健、透骨草、威靈仙等藥物為佐藥,佐助君臣藥物之功效,也可舒筋通絡,川牛膝引藥物直達病所為使藥,全方共奏活血行氣止痛、消腫舒筋通絡之效。
本研究通過中藥溻漬方和扶他林外用進行疼痛、腫脹、功能等全方位評估,研究表明,中藥溻漬方在緩解患者疼痛、腫脹、提升股四頭肌收縮、關節屈伸活動度及術后關節整體功能方面均較扶他林具有優勢。
深入對中藥溻漬方減輕TKA 疼痛、腫脹的機制進行探討。TKA 術后疼痛是由于軟組織損傷、骨及假體三者間的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形成的炎癥性因素,關節內部組織和結構受到刺激,形成神經沖動是其疼痛產生的主要原因[24-26]。TKA 術后周圍軟組織腫脹且時間較長,術后關節腔內淤血逐步激化,并最終被滑膜組織覆蓋,此過程一般需要6~9 周的時間[27-28]。中藥溻漬方中桃仁、紅花、川芎、當歸、乳香、沒藥、延胡索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鎮痛作用,也能夠促進軟組織內晶體液回流到血管內,減輕軟組織腫脹、改善血液流變學[29-31]。這可能是該方較外用藥具有顯著優勢的作用機制。
綜上所述,中藥溻漬方能顯著減輕TKA 術后肢體腫脹,提高股四頭肌肌力,改善關節功能。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應根據切口愈合情況及關節功能恢復狀態及時應用于患者TKA 術后的康復中,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