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少茜 胡曉雷
浙江省溫州市中醫院骨傷科,浙江溫州 325000
腰腿痛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腿部、腰臀部出現明顯疼痛感,且同時存在酸脹感,病情易反復[1]。疾病發生后,如患者未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加重,可引發肢體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2-3]。目前,臨床上主要選用西醫方式給予腰腿痛患者治療,但副作用較為明顯,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4-5]。中醫針灸療法具有悠久應用歷史,且表現出良好的通絡溫經、緩解疼痛的功效[6]。本研究主要探討腰腿痛患者治療中同時使用腕踝針埋針法、撳針療法的效果及價值。
選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在浙江省溫州市中醫院骨科住院治療的66 例腰腿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3 例,男19 例,女14 例;年齡33~72 歲,平均(48.56±2.51)歲;原發病腰椎間盤突出癥16 例,腰椎骨質增生13 例,腰椎壓縮性骨折2 例,腰椎椎體滑脫2 例;發病部位單純腿痛13 例,單純腰痛11 例,腰腿痛9 例;病程:5 個月~8 年,平均(3.62±1.77)年。觀察組33 例,男18 例,女15 例;年齡34~73 歲,平均(48.62±2.80)歲;原發病腰椎間盤突出癥17 例,腰椎骨質增生13 例,腰椎壓縮性骨折2 例,腰椎椎體滑脫1 例;發病部位單純腿痛12 例,單純腰痛11 例,腰腿痛10 例;病程:7 個月~9 年,平均(3.66±1.8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制定的《赫爾辛基宣言》。
納入標準:①數字分級法[7](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分≥4 分;②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正常;③凝血功能正常;④患者本人及家屬均知情,并表示能夠良好配合相關治療。排除標準:①存在局部皮膚病、局部皮膚破損、瘢痕、瘀斑、高度水腫、炎癥及硬結;②對膠布嚴重過敏;③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或病史。
對照組行撳針療法干預。使用撳針規格為0.25 mm×2.00 mm。通過觸診選擇患者腰腿周圍疼痛明顯壓痛點及包塊、結節、條索等2~3 個反應點作為治療點。對選取的治療點進行常規消毒,然后快速將針體刺入治療點位置皮膚,貼好后將針上的剝離紙剝除,從上適度按壓膠布,完成操作。治療時間為隔日1 次,下次治療時才將撳針取出,持續刺激時間為48 h/次。治療10 d 為1 個療程,共干預2 個療程。
觀察組行撳針療法、腕踝針針刺干預。撳針療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及時間均同于對照組。腕踝針針刺操作如下:使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格為0.25 mm×0.25 mm。以患者具體疼痛部位作為根據,按腕踝針的選區原則準確定位針刺點。患者體位取仰臥位,使用75%濃度的乙醇對針刺處皮膚進行常規消毒。針尖保持30°角斜刺進入患者針刺點皮膚下淺層組織,進針深度約為1.3 寸。針刺操作完成后使用膠布做好固定,留針時間為30 min,1 次/d,治療10 d 為1 個療程。共干預2 個療程。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操作均由接受過專業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同組醫護人員實施。
①疼痛評分標準:干預前后均使用McGill 疼痛問卷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評估患者疼痛緩解效果,評分內容主要為NRS 評分[無痛(0 分)、最痛(10 分)]、疼痛分級指數(pain rating index,PRI)[重度疼痛(3 分)、中度疼痛(2 分)、輕度疼痛(1 分)、無痛(0 分)]、現時疼痛強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評分[極痛(5 分)、痛伴恐懼(4 分)、痛苦(3 分)、痛伴不適(2 分)、輕痛(1 分)、無痛(0 分)],分數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8]。②情緒狀況評估:干預前后均選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9]評估患者負面情緒狀況,評分結果越高,表明焦慮、抑郁情緒程度越嚴重。HAMA 總分>29 分,可能為嚴重焦慮;總分21~29 分,肯定有明顯焦慮;總分14~20 分,肯定有焦慮;總分7~13 分,可能有焦慮;如總分<7 分,無焦慮癥狀。HAMD 總分<8 分為正常;總分8~19 分為可能有抑郁癥;總分20~35 分為肯定有抑郁癥;總分>35 分為嚴重抑郁癥。③臨床療效評估:患者自覺疼痛程度明顯減輕,NRS 評分在0~1 分,正常睡眠未受影響,可自由改變體位,判定為顯效;患者自覺疼痛程度明顯減輕,NRS 評分在2~3 分,改變體位時疼痛感較明顯,但尚可入睡,為有效;疼痛感明顯,需使用中樞性止痛劑進行止痛,NRS 評分≥4 分,為無效[10]。④安全性評估:觀察患者干預期間皮膚對膠布過敏、暈針等針刺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疼痛緩解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NRS、PRI、PPI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效果比較(分,)
注 NRS:數字分級法;PRI:疼痛分級指數;PPI:現時疼痛強度
干預前,兩組負面情緒改善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HAMD、HAMA 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負面情緒改善效果比較(分,)

表2 兩組負面情緒改善效果比較(分,)
注 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干預后,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后不良反應比較[例(%)]
腰腿痛病因復雜,病情易反復,治療時間長[11]。軟組織萎縮、肌肉失用、關節僵硬等使腰腿痛生活日常活動能力明顯降低[12-13]。目前臨床主要選用藥物、手術、物理療法等給予腰腿痛患者治療,但總體療效及康復效果均存在明顯局限性[14]。王鵬等[15]指出,患者治療期間從中醫學角度給予腰腿痛患者有效干預,對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臨床療效均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認為,臟腑(器官)、經絡堵塞,脈流行不止,泣而不行,環周不休,脈中則氣不通,故猝然而痛是腰腿痛發生的主要病機[16-17]。因此,從中醫學較多給予腰腿痛患者干預應堅持活血通脈、舒筋活絡等原則。腰腿痛會對患者心理及生理均產生嚴重影響,如病情未能及時獲得有效控制,可發展為慢性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生命質量[18]。腕踝針是一種始于20 世紀70 年代的重要干預方式,其針刺部位僅限于上肢的腕部及下肢的踝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良好安全性,且痛苦較輕[19-20]。目前,腕踝針療法已在諸多內、外科疾病臨床治療中獲得廣泛應用,且表現出明顯鎮痛效果[21]。國內外均有諸多研究證實,針灸應用于疼痛疾病治療可表現出良好的有效性和較高的安全性。腕踝針通過皮下淺刺法進行鎮痛,療效更為顯著,但單獨使用時,其鎮痛效果仍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22-23]。撳針又可稱為撳釘型皮內針,撳針療法即為埋針法,指的是使用特制的小型針具刺入,同時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內或皮下,較長時間埋藏的方式[24]。該種方式主要通過給予皮部微弱而較長時間地刺激,以獲得防治疾病的目的。有報道指出,撳針療法與其他針刺療法、運動療法等聯合使用,能夠獲得更理想的鎮痛效果[2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觀察組腕踝針聯合撳針療法干預后,該組患者NRS、PRI、PPI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HAMD、HAMA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腕踝針、撳針療法兩種中醫干預方式聯合用于腰腿痛治療,可有效提高疼痛緩解效果,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延長疼痛控制時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進而提高患者依從性,保證疾病治療工作更好開展,進而保證疾病治療獲得更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腕踝針療法的實施可有效啟動內源性痛覺調制刺激患者體內β 內啡肽釋放,抑制P 物質,進而發揮良好鎮痛作用;腕踝針能夠通過對神經進行有效調節,使患者機體痛閾明顯提高,促進血小板內5-羥色胺水平提高,降低游離5-羥色胺水平,進而發揮鎮痛作用。撳針療法通過皮下埋針能夠產生持續且穩定的刺激,促進患者機體經絡氣血獲得有序運行,進而激發人體正氣,使患者癥狀獲得有效改善;兩種方法聯合使用,可發揮明顯增效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疼痛緩解效果,同時能夠延長疼痛控制時間,進而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其依從性,使臨床治療工作更好開展,最終取得更理想的疾病控制效果。黃健婷等[26]指出,針刺治療與其他物理療法、運動療法聯合使用,能夠表現出更理想的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可促進患者機體代謝速度加快,緩解病情。安全性方面,傳統針灸實施過程中較易發生彎針、斷針、滯針等現象,給患者帶來明顯不適感,增加患者痛苦,影響患者依從性。但腕踝針、撳針的應用均極為安全,不會對患者神經干、臟腑、大血管造成損失,降低皮下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針體短小,刺痛感較輕,暈針現象明顯減少,患者更易接受。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期間極少出現不良反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腕踝針、撳針療法在應用過程中均表現出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腰腿痛患者治療中行腕踝針、撳針療法聯合干預,可有效提高疼痛緩解和控制效果,且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