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杭州中國動漫博物館,浙江杭州 310000)
我國目前博物館事業發展蓬勃,博物館類型不斷豐富,呈現出百花齊放、多元發展的趨勢,各種行業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應運而生。尤其是隨著動漫文化、次元文化在青少年人群中越來越成為主流文化,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動漫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比較典型的有中國動漫博物館、上海中國動畫與漫畫博物館、廣州JC動漫藝術博物館等。動漫類博物館作為獨具特色的新興公共場所,如何能做到既底蘊深厚又新奇好玩,避免同質化、平庸化,這就要從建館之初,從設計理念開始進行思考。一個館的設計理念關系到博物館的建館目標體現,內容創作構思,展項表現形態,受眾體驗方式,乃至營運服務模式等方面。同時,設計理念非空中樓閣而獨立存在,它涉及博物館的建館理念、傳播理念、專業理念、內容理念、布局理念、表達理念、交互理念、服務理念和營運理念等。只有把這些理念認識理解到位并相互貫穿、相互滲透,才能說清楚或形成綜合的設計理念。
作為一個動漫類博物館,不管是國營還是民營,在建館之初就應該有比較高的站位,應具有振興中國動漫事業和產業,引領中國動漫發展方向標,構建中外動漫文化交流平臺,打造大眾文化經典品牌的建館理念。建館者和管理者應該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努力繼承弘揚新時代中國文化,使博物館成為踐行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重要抓手。這就要求設計者既要開闊國際視野,博采國際動漫品牌,又要體現文化自信,廣納中國動漫經典;既要突顯社會效益,創作出專家叫好、百姓叫座、品牌叫響的經典內容,又要注重科學運營,強調市場導向、成本核算和基礎效益,為未來動博館的長效運行打下基礎。因此,在明確為什么建館的同時,要始終以高起點、高標準來表達怎樣建館的思路,來統領和指導各類展項設計。
現在的博物館調整了方向,把人的發展需求作為導向。博物館從建立之初,就承擔著傳播功能,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在傳統傳播理念的基礎上,應具有形成國際交流窗口、專業引領前沿、產業實踐平臺、大眾教育課堂、線上線下聯動的傳播理念。現代博物館,既是一個固定的課堂,又是一個流動的講堂;既要成為專家學者的講臺,又要成為普通大眾的舞臺;既要有豐富的線下活動,又要有精彩的線上互動。由于動漫博物館的內容特色更具大眾的參與性、受眾的廣泛性和教育的普及性,因而決定動漫博物館具有強大的傳播性。隨著公眾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現代傳播技術的發展,博物館不再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固定場所,而是一個開放流動的傳播媒介。動漫類博物館與生俱來的優勢和特色,理應成為現代大眾傳播的開創者和佼佼者。
一個專業的動漫博物館,應具有圍繞動漫的本質與特征、內涵與外延,符合博物館自身發展規律,賦予現代展陳技術和藝術,將動漫專業、博物館專業和現代展陳專業融為一體的專業理念。動漫內容的豐富性及主體內容的非物質性,決定動漫博物館與主體內容物質性的傳統博物館截然不同。這是因為動漫的本質是以虛擬表現形態來反映真實世界和現實生活;動漫的特征是一種形象化、生動化、虛擬化的視覺語言;動漫的內涵是動畫、漫畫以及他們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轉變所產生的文化藝術和產業模式;動漫的外延是與社會生產生活相結合,形成其獨特的產業構架,可分為動漫影視業、動漫出版業、動漫游戲業、動漫演藝業、動漫會展業和動漫形象授權業。如果這就是動漫的完整定義,也就確定了動漫內容的豐富性及主體內容的非物質性。傳統博物館的主題定位、目標定位和功能定位,動漫類博物館同樣應當有。相比之下,動漫博物館的各項定位將顯得更為廣義而豐富,也更具想象力。動漫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的一個共同追求點,就是賦予現代展陳技藝。這就要求科技與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而動漫博物館更能體現這一要求特征,因為動漫的發展依托技術的發展,動漫的內容形成及表現手法,其本質就是藝術的呈現,即用“動漫”來表達動漫。所以,動漫技術、動漫文化與現代展陳技藝有天然合一的聯系,也決定動漫博物館是一個多專業、能表現、超現代的現代博物館。
動漫博物館應具有設計來策劃內容、平臺來匯聚內容、受眾來添加內容、機構來交流內容并且是常變常新、常來常往、長盛不衰的內容理念。無論是傳統博物館還是現代博物館,內容為王永遠是硬道理。而動漫博物館與傳統的實物類博物館相比,具有“先天不足”,動漫的歷史僅僅百多年,從誕生之日起,其中的動畫就是朝著產業化方向在發展的,尤其發展到現在,電腦多媒體制作相當普及,傳統手繪實物越來越少,漫畫創作同時也具有這一趨勢。因此,動漫類博物館沒有更多像傳統博物館中具有吸引力或歷史教育意義的實物可言,即所謂的“文物”或“鎮館之寶”。基于動漫的這些特性,以設計來策劃內容就顯得格外重要。以動漫特有的本質與特征、內涵與外延、技術與藝術、互動與體驗的綜合表現是展示動漫內容的魅力所在。這就要求我們從以下幾點來思考。第一,內容策劃應圍繞動漫歷史、動漫技術、動漫產業、動漫文化等內容,以動漫發展的歷史時空為敘事主線,并體現故事性、主題性和系列性。第二,動漫博物館作為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平臺,應匯聚中外機構、企業及院校的經典品牌及內容,需要設計團隊幫助業主提供信息資源、渠道資源,以求獲取更多的內容資源。第三,讓受眾關注內容、提供內容、更新內容,是目前國內外先進博物館內容建設的發展趨勢,只有讓受眾成為內容的主人,才能讓受眾成為場館的常客。第四,館際交流、機構互訪是內容創新的常態化手段,動漫博物館的內容構架中應吸納各類外來經典品牌和內容。只有做好這些方方面面,才能建立起長盛不衰的內容體系。
當今的建筑理念,設計理念趨于自然和諧、內外皆景,所以動漫博物館的設計布局應具有室外空間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室內空間亮點紛呈、夢幻莫測,室外與室內相互襯托、相得益彰的布局理念。一個動漫博物館的設計,應充分體現動漫特色內容表現與優美自然環境有機完美結合;充分利用場館建筑造型寓意與周邊環境設施有機結合。動漫博物館室內空間最好前后開闊、上下貫通、走線流暢、弧形環壁,為動漫豐富的表現力、想象力創造無限自由的空間。在設計者心目中,應該樹立起這樣一個概念,一個紅線規劃區域內就是一個完整的動漫王國、動漫天堂,所有空間都有可能展示內容,所有建筑意義上的公共區域,同樣可以展示內容或表達主題氛圍。要在這整個大的建筑空間里形成合理的流線規劃、體驗模式和保障需求。
動漫博物館應具有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式、沉浸感的表達理念。根據動漫固有的內涵特征、場館特定的空間造型以及現代博物館的展陳方式,動漫博物館在依托傳統博物館自身表達規律和方式的基礎上,應緊緊圍繞主題定位、目標定位、功能定位和基本原則,充分利用動漫的可視化、虛擬化、多樣化以及它的神奇、炫動和夢幻,來表達或襯托各類展項,給受眾一個意想不到、驚嘆不已的視覺空間,并沉浸在一個動漫王國之中……同時,在動漫王國的每一塊天地、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不斷給受眾帶來驚喜與收獲,帶來沉浸式的體驗。這就要求展項的故事性描述、生動性體現和巧妙性組合,達到耐人尋味又流連忘返的體驗效果,使內容教育更加直觀生動,更加領會普及。這種沉浸式的表達理念,在近幾年開放的德國兵器博物館,法國影像藝術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均有比較好的體現,設計者通過故事性的表達,場景式的展示,一步一景,把博物館的展示內容“潤物細無聲”似的傳達給受眾,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交互”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如何理解其意義,如何在動漫博物館中應用的恰到好處,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博物館展陳方式中應用交互設計理念,有助于深度挖掘展品的藝術價值與人文內涵。在博物館展陳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合理利用各種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使展品從以往的被動觀賞向現今的交互鑒賞過渡轉型。所有博物館的傳播目的是教育,在實現這一目的方面,動漫具有天然的優勢,動漫博物館的教育形式更容易體現寓教于樂。通過快樂的、生動的、有趣的體驗互動,來普及動漫教育知識,來體會動漫與各行各業和生活方方面面的關聯。基于動漫的這一優勢,我們在設計中應考慮整個場館體驗常態化、觀賞場景化、互動網絡化、交流個性化、展項定制化的交互理念。這樣的交互理念和形式可能是身臨其境的場景化體驗,可能是定制化的內容觀賞,可能是個性化的活動參與,也可能是遠程化的網絡互動……通過全方位的參與,讓每一個受眾從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時空,去體驗每一個展項,從而去逐漸經歷了解動漫、關注動漫、熱衷動漫的過程變化。同時,交互理念也應具有升級改善的空間,不斷創新完善的交互方式,是受眾參觀體驗的內在需求,也是建設現代博物館的外在要求。
曼徹斯特博物館主任崔斯·彼斯特曼認為:“博物館最值得珍視的資源不是藏品,而是觀眾。”這就要求我們建館之初,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應遵循便利化、舒適度、安全性、全過程的服務理念。服務沒有最好、沒有止境,但求更周到、更滿意。當受眾進入紅線規劃區域(設計范圍內),就因設計考慮受眾便利的參觀流線,便利的引導指示,便利的內容預知,以及其他體驗保障、生活保障的便利化服務。便利化的提升是舒適度,應具有舒適的環境空間、舒適的體驗經過、舒適的行走線路、舒適的間隙休息。所有的便利化、舒適化的服務都必須建立在安全可控的基礎上,尤其是互動性體驗和一些刺激性項目,在設計中,更應以安全為首。在具備便利化、舒適化的服務基礎上,就是個性化的服務,不同的受眾人群體驗,應提供不同的安全保障服務。在年輕人居多的公共文化場所,安全性服務尤為艱巨而重要。各項服務必須善始善終、細致入微,貫穿于展陳設計的全過程,貫穿于受眾體驗的全時空。
動漫博物館應具有觀念持續超前、展項持續更新、內容持續變換、成本持續可控、效益持續良好的營運理念。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在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中呼吁中國的博物館要確立以使命為導向的經營理念,為此,博物館尤其是動漫博物館應認真思考并準確設定自己的使命,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基礎之上,充分考慮場館的可持續化營運。這幾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很多舉措號召傳統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如果一個現代博物館特別是動漫博物館,在建設初期的內容設計中不考慮“營運”,那將是極其盲目可悲的。巨額的資金投入、龐大的空間運轉、自我的生存發展乃至勞動者的利益回報,都天然要求我們的設計者、規劃者在設計之初就超前謀劃“營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這就要求設計者在展項設置中,不僅需要當下的超前、出眾和經典,還需要給未來留下創新的平臺、變換的空間和超越的可能。只有讓展項和內容始終能得到廣大受眾、專家學者和市場的認可,才能體現公認的社會效益,才能挖掘潛在的經濟效益,才能真正讓動漫博物館“活”起來,并且能更好地活下去。上海玻璃博物館在營運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價值,其在建館之初就秉持“營造并共享博物館美學新生活”的理念,以玻璃為藝術主體,首創了“社區型、國際化”的互動體驗型博物館,通過一座內含博物館的新理念園區,造就了一方水土新文化,使得園區內的所有業態都進入了可持續營運的良性循環中。
綜上所述,要建設一個國際一流、國內知名、展項豐富、體驗獨特、人氣旺盛、效益良好的現代動漫類博物館,必須從建館之初就深刻領會、全面融合各項設計理念,經過反復論證,博采眾家之長,既要考慮全局也要關注細節,既要追求現代又要兼顧傳統,既要表現充分又要留有空白,既要體現科技感又要關注體驗感,既要追求新奇又要注重安全……以某一理念、某一專業去以點帶面,或者去取代另一種理念、另一種專業,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一批嶄新的、從未出現過的動漫博物館,期待更多同行者、從業者或愛好者來共同謀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