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玲
(廈門市翔安區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0)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發表講話,對把握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勢,普及科學知識和提高科學素質提出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也明確指出小學科學的課程性質、理念和教學設計思路,強調小學科學教學應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不斷加強小學生科學學科教育,使學生從小就能夠快速適應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對小學科學教師、教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現實要求。
結合本區域現狀,筆者以“廈門市某區小學科學網格化教研行動研究”為抓手,開展教研行動研究,探索基于區域實際的科學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及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發展之路。
筆者所在廈門某區,共有小學科學專職教師90 人,其中入職五年內的青年教師79 人,占比87.8%,50 歲以上教師2 人占比2.2%,區域教師平均年齡29 歲;研究生學歷12 人占比13.3%,本科以上學歷76 人占比84.4%??梢姡緟^域小學科學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且學歷水平較高,是一支充滿活力、有無限可能的學科團隊。但是問題同樣突出:一是區域有近百所小學千余個教學班,師資嚴重不足,專業專職教師資源匱乏;二是小學科學學科任教老師專業背景不盡相同,對他們而言此學科是二次學習與專業整合;三是區域城鄉發展不均衡,教育資源分布不一,學生及家庭的整體科學素養程度不高,給教師工作與專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國家、省市教育質量監測的有序開展,教師工作壓力大,專業提升訴求強,立足現實創新發展進而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刻不容緩。
針對本區域學校分散、師資力量不均衡的現狀,全區以“加大專業引領,促進校際聯動,夯實教研細節”為思路,對全區劃分網格化片區,網格內科學教師安排帶教(青藍紫結對工程、精細化結對)。將全區小學劃分為五大片區(網格),五、六所小學為一格,“格格”相連,以“聯片研訓”的形式組織教研活動。劃片時,全區將研究水平較高的學校合理地搭配到各片,并選定和落實好片負責學校和每次活動的組織學校,安排好活動頻率。
1.成立學科優勢團隊。打破校際限制,通過教師專業背景分類匯總,打造學科優勢化龍頭。教師團隊中物理、地理、生物專業教師較多,教師們按學科分別成立小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團隊,制定學科教研計劃,設計基于課程體系需要的活動等,體現區域師資的優質精尖。除以上外,全區本著專業優勢、慎重集約的原則組建了共計四支專業團隊,每支隊伍10 人左右,他們設計并實踐驗證可用的活動在大片區內廣泛推廣,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專業及對學生的適切。
2.成立專項攻堅團隊。教師成立了科學實驗理論現實轉化攻堅團隊,不限學科的教師構成,主張及時的頭腦風暴和學有余力課外延展,目的是為以教材為藍本使用現有實驗并優化,結合地方特色開展設計延伸。例如講授《熱空氣會上升》一課,首先以課本實驗展示,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空打開塑料袋,觀察塑料袋內充滿熱空氣后上升,然后帶領學生做釋放孔明燈實驗,一起贊嘆于古人的智慧,再次根據南方氣候特征引入“回南天”現象等,關于熱空氣原理涵蓋學生能理解的知識范疇,并完成基本實驗操作引發學生現實感悟,成為五育融合的范本。這樣的隊伍在學科實驗活動整合、校本教研活動中發揮出色。
3.成立評價團隊。“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很明確的告訴教師做學問不僅博學、篤行更要審、思、辨。特別是科學學科,我們必須保證學科的內容的專業、學情的吻合、效果的顯著。因此評價是學科發展、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全區通過外請學科專家、整合區域名師資源等方式組建學科評價團隊,在強化科學有效多元發展的同時,保證課程標準得以貫徹落實。
學校教研組、片區教研團隊、多元項目式團隊都可以成為教研活動中具體的一個點,平時教師按就近合作項目需求開展教研活動。各點并非孤立的特性,無形中誘發校外、片區外、區域內的教師互動、支持與討論,這就形成一種研討的多面:教學研究、項目發展、評價。在這種點面結合教研實際發生中教師個體覺察、反思和實踐,遇到問題,及時通過區域層面來整合解決,再反饋于各點、各面,同時區域面也不斷積累、獲取和反哺各點、面,形成螺旋上升的良好態勢。具體表現為在這唯一的區域教研群內及時反饋在“聯片研訓”活動中,各片可推出最具特色的主題研討,也可采取同課異構、教學沙龍、專題講座、集體備課、課例研討等多種形式進行校際研討交流。每次“聯片研訓”活動,活動主評人精心籌備,各環節安排落實,每位教師都能學有所得。教師還組建了科學學科核心組成員,參與片教研活動?!奥撈杏枴被顒臃妒酱蚱屏恕耙恍楸尽焙汀皢伪鲬稹钡膫鹘y格局,增進了校際溝通、片區溝通,專業互通、互補,彌補了區域內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困頓。
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與堅持不懈的行動,小學科學學科成績斐然。
1.2019 年本區域四年級學生接受省級科學質量監測,成績量尺分數比全省均值高14分,學業表現達水平Ⅱ及以上(即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點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的比例為81.2%,與全省均值相近;監測中根據學生的作答,報告中指出筆者所在區科學教師素養高的比例為67.6%,比全省均值高10.8 個百分點。本區域各校之間學生成績的總體差異較小。

2.2020 年四年級接受國家級質量監測,從量尺分數看,本區域四年級學生的科學成績平均分為548 分,高于本省13 分,高于全國40分,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8 星。從水平等級看,本區域四年級學生科學學業表現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91.5%,高于本省2.5 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1.5 個百分點。

本區域四年級科學教師探究教學水平高和較高的比例之和為86.2%,高于本省22.9 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3.8 個百分點,在全國所處的等級為10 星。并且筆者所在區各校之間學生成績的總體差異較小。
努力總會得到回報,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涌現出一批由網格化片區教研為班底成長起來的名師領銜團隊。特別是大嶝中心小學(大嶝片區)邱火星科技團隊。在邱老師的帶領下,在科技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獲得了廈門市“科技基地校”稱號、福建省“科技基地?!狈Q號、國家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稱號。學生團組成績閃爍。邱火星老師帶領下的教師團組,五年來指導學生獲得全國科技競賽冠軍金牌5 枚、銀牌1 枚、銅牌6 枚。獲得國家級科技競賽獎達63 人次,獲得省級科技競賽獎72 人次,獲得市級科技競賽獎345 人次。教師團組成績斐然。邱火星老師榮獲教育部“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稱號,連續多年被教育部等單位評為科技“優秀輔導員”,獲得了市“優秀教師創優獎”和區“優秀教師”等稱號,同時教師團組的老師也獲得了可喜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