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雨珊
(重慶工程學院,重慶 400020)
景觀快題設計課程面臨來自技術革新和市場的兩方面沖擊,以軟件類技法表現作為主流的專業設計表現方式正日益削弱以手繪為主的設計表現,專業的表現技法隨著日新月異技術的沖擊更新迭代,快題手繪設計表現呈現出被弱化的趨勢,以快題為表達的需求場景減少,重要程度下降。另一方面,隨著各大高校景觀,環境設計相關專業考研升學而作為敲門磚式技能,其目的作為升學考試服務的專業技能培訓服務,功利的教學目標和方式強化了技能式的學習,稀釋了以本科教學中對于快題素養、思維的訓練目標。
景觀快題設計在重慶工程學院環境設計專業中屬于園林景觀設計方向的實訓課,是一門手繪表現技法實踐課程。課程旨在培養景觀設計領域的學生適應設計快速構思及升學或就業等需要。課程以兩種常用景觀設計類型題型為基礎,采用項目制教學,要求學生在兩周時間內,獨立完成兩套景觀快題設計的完整成果,且必須以手繪形式進行表達。在考查學生分析設計能力的同時,強化其快速設計能力和基本的手繪技能,以適應即將到來的就業或升學考驗。
課程在開設過程中,主要存在技能層面和快題設計思維訓練方面的不足,在技能表現層面學生手繪基本功良莠不齊,短時間內“突擊”無法完成表現技能的內在積累,手繪快速表現講究繪畫的基本審美標準,如畫面中線條的疏密、對比、比例關系、虛實處理、點線面的結合、色彩的搭配等等[1],對于畫面的綜合處理需要長時間常態化經營和積累,課程周期設置與課程需要養成的能力所需要耗費的時間面臨潛在沖突;對于設計思維訓練層面,應對不同快題題型的解題思路訓練以及不同時長的表現重點訓練不足,導致學生面對單一特定題型下的完成情況較好,一旦題型改變或者預留時間不足,學生則缺乏應對不同題型和時間的彈性。在面對當前多種藝術設計表現形式不斷涌現,各專業門類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革新的社會環境下,環境設計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需要教學實踐中深化改革。
在技能層面,優化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方法,立足對學生進行藝術表現能力和藝術設計思維培養相輔相成的教學理念,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升級。將快題設計技能教學拆分為不同時間控制,不同題型,尺度與空間類型的建立,設計語言構建,形式要素構建,素材庫構建等幾個環節的能力訓練。手繪表現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及應用,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快題題型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引導學生在不同時間控制下(15分鐘,30分鐘,90分鐘,180分鐘)進行有選擇性,有意識的表現,理解不同時間下表現的重點和深度,讓學生在不同時間的訓練下掌握繪制的要點和技巧,讓學生充分把握快題“快”的精髓。充分調動學生的表現積極性;梳理和搜集各類院校快題考試,各類企業招聘環節中的典型快題試題進行模擬試練,讓學生感受真實環境中快題的實際應用場景;增設“一題多做”環節,可以留足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領悟同一個場地不同的解決方案,以及不同解決方案之間的優劣,亦可針對同題不同的設計選擇探索不同的設計表現形式;針對學生初期手繪尺度感的建立,抄繪臨摹一系列大型,中型,小型建成項目的總平面航拍圖,現場照片等資料,感受真正在建造維度植物的聚落形態和尺度,硬質景觀的空間類型和表現形態,不同視角的空間和場景畫面營造;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寫生,在感知真實的物質空間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素材體系和素材庫;在學生建立一定“手感”和自己的表現方法后,鼓勵學生在快題創作中進行材料,表現方法的創新,鼓勵個性化表現。在授課中盡量避免單純的馬克筆技能教學,還要鼓勵學生在設計結構、造型以及色彩等設計語言的表達方面大膽想象,通過積極思考與訓練,提升設計技能與設計思維能力。以便能夠在后續的專業學習、訓練以及工作實踐當中靈活運用。
在設計思維層面,專業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環境藝術設計與手繪表現技法之間的密切聯系,從后續3-10周實訓課程中有效融入快題設計的實際應用場景,從方案開展的不同階段綜合考慮如何更好地進行手繪的處理和表現,促進設計表現與思維的互動與共進(圖1)。

圖1 景觀快題設計技能與思維訓練模塊(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目前景觀快題設計課程集中在兩周40課時的學期之初,時間較短,課時集中,無法真正融會貫通并且有效綜合運用,亦無法與大四階段后續綜合實訓景觀規劃設計,景觀方案設計以及施工圖設計課程有機融合。同時呈現出需要用快題設計方法進行手繪表現的時候“用不上”,不需要集中進行設計表現的時候又在進行手繪快題設計,課程周期安排與其他課程匹配度不高的問題。因此建議課程納入理論學習時段,從學期第一周起至該學期結束,每周固定4學時授課時間,以教師講解手繪綜合形式為主,輔助以投影,多媒體的手段,引導學生認識原理,掌握方法,并且融入其他學期內實訓課程。以重慶工程學院為例(圖2,P107)景觀快題設計,景觀規劃設計,景觀方案設計,景觀施工圖設計為一學期的課程,將每周手繪表現作業分解至相應課程的手繪表達環節,例如在景觀施工圖設計課程中有效運用快題設計對于構造細部的抄繪練習和構造做法草圖構思,通過綜合運用不同課程中手繪的實際使用場景,讓學生熟練獨立運用在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下的手繪表現能力,綜合養成良好的手繪溝通,手繪表達意圖的習慣。另外,以周為單位提交快題設計作業和日常記錄訓練本,加大學生平時訓練而非集中訓練,形成常態化素養訓練。

圖2 景觀快題設計使用場景穿插訓練示意(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以重慶工程學院為例,本門課程開設以兩個快題為實訓任務,其評價標準主要從內容完整性,平面圖,立面剖面設計,效果圖設計,其他細節五個維度對完成快題實訓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對于評價單幅快題設計作品具備較好的效益,然而無法客觀衡量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積累和成長。因此,為了更好地貫徹以實踐運用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在景觀設計手繪表現教學過程中,制定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2],建立一套以綜合手繪實踐運用思維和表現技能并行的評價體系,將對學生的手繪學習起到決定性的引導作用。避免單純以畫面畫得真實與否、技法好壞作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而是以設計的表達是否準確、到位,設計表達是否得到有效充分的溝通,設計要素組織的合理性、素材庫建立完成度,作為綜合的衡量條件[1]。因此,如圖3(P107)所示,建構以課堂專題訓練,素材庫構建,多場景運用與實踐三大維度的評價體系,其分別對于評價學生的單項專題完成度,常態積累構建,實踐運用具有積極意義,對于設計表現溝通效益如何進一步量化成不同的衡量指標,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圖3 景觀快題設計評價體系構建(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在大四階段學生相對已經有較為明確的升學,就業方向,面對升學考研學生,本門課程應與市場售賣的考研快題訓練課程拉開差異,更加注重從項目構思,項目設計邏輯,功能布局方面的重視,區別于升學的純粹技能訓練,將課程的重點放在平時和基本功層面,有助于學生在大四階段面對自身的需求尋求相應針對性更強的課程;應對求職為主的學生,應該進一步訓練實戰演練技能,在求職,就業輔導中也可加入相應快題環節進行指導,比如模擬求職,模擬面試或以活動的形式展開,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完成快題設計后進一步講解,匯報自己的快題設計成果。
當下以快題設計教學為主的培訓項目,機構較多,課程的技能型教學經驗較為豐富,課適當引入部分資源建設,用好網絡教學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教學方式可不局限于課堂,可增加部分網絡視頻或者手繪名師資源用于技能教學。
綜上,景觀快題設計意義應架構在手繪仍然作為一種最便捷,最原始的設計表達方式,是建立學生與設計項目感知的基礎方式,同時,作為設計思維的綜合快速表現有著深遠的意義。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景觀快題設計應緊跟市場和人才需求的變化,綜合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合理配置,課程體系的優化,深入加快課程改革,構建特色景觀快題設計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