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
滔滔長江,以萬里奔流之偉力展現出浩瀚磅礴的萬千氣象。重慶,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護長江是巴渝兒女對母親河最深情的呵護,更是刻在三峽庫區人骨子里的使命。
2021年3月1日,我國首部流域法——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一年多來,我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依法守護母親河。重慶云陽,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江面寬闊,船行如梭。該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代表作用,用心守護母親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監督成績單。
漁民上岸
云陽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長江橫貫其中,水系發達、魚類資源豐富。高峰時,全縣有1015名漁民。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關于長江十年禁漁重要指示要求,云陽縣積極響應、認真落實。但漁船上岸不易,其間需要做大量細致工作。
2020年11月,縣人大常委會主動跟進長江十年禁漁實施工作,多次到各涉漁鄉鎮召開漁民座談會,傾聽漁民呼聲,并第一時間向縣農業農村委等相關部門反饋,提出本縣補償標準應與周邊區縣保持一致的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積極采納,確保了同年12月全縣514艘漁船全部平穩上岸,未發生一起退捕漁民信訪事件。
漁船上岸的難題完成了,漁民退捕后的生活如何維系,更需要關注。
2021年4月,為破解漁民就業難題,縣人大城環委多方走訪調研,專門提請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聽取長江十年禁漁實施情況,同時積極與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屬地鄉鎮等溝通。在縣人大常委會的聯系、協調下,20名漁民由“捕魚人”變身“護漁人”。
2021年11月,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到云陽縣調研,縣人大常委會積極反映退捕漁民養老保險繳費較低等問題,得到調研組的高度重視。2021年年底,重慶市專門出臺退捕漁民養老保險提質增效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每人每年按2500元補貼養老保險,有效解決了退捕漁民后顧之憂。
“人大幫我們辦了大好事!”對此,退捕漁民們時常把這樣感激的話掛在嘴邊。
系列監督
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縣人大常委會隨即開展系列監督,通過專項清理涉及長江保護的規范性文件,推動廢止了縣政府一份關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文件,維護了法律權威,防止了法律政策“打架”。
同年3-4月,縣人大常委會通過開展專題調研長江保護法實施情況,重點圍繞普法宣傳、入河口排污、區域協同等進行調研,督促相關部門切實擔負起行業監管責任。
從調研情況看,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開展長江流域云陽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嚴格實行產業發展負面清單,推行生態發展模式,有效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符合社會共同利益,法治意識和主體意識不斷強化。
長江保護法實施前,云陽縣已全面取締、拆除長江干支流岸線餐飲船舶以及非法網箱、攔網等。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要響應號召,為保護長江做一份貢獻。”對于拆除餐飲船舶“江河漁府”,其項目負責人吳玉均表示支持。
“你們已經做了許多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但人大要對法律負責,好的差的我們都要看。”調研組沿著江河岸線,實地抽查城鎮污水處理管網設施,查看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情況,臨時調整路線,突擊檢查碼頭生活污水及油污接收情況。每到一處,調研組都召集相關單位、企業負責人,群眾代表座談,逐一指出發現的問題——
“有的鄉鎮認為污水處理廠及管網的建設、運營,均屬縣生態環境局的責任,這是典型的壓力傳導不夠。”
“部分企業主體責任履行還沒完全到位,在辦理環評手續、落實環評要求、正常穩定運行污染治理設施,以及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主動性不夠。”
“流域綜合治理力度不大,上下游存在相互推諉情況。”
……
隨后,調研組將這些問題如實向縣政府反饋。縣政府常務會議先后兩次研究處理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技改、小水電站清理等工作,對整改進度滯后、推進不力的單位,視情節采取通報、約談等方式壓實責任。
一年來,縣政府銷號“散亂污”企業611家,升級改造農村污水處理廠15座,率先在庫區實現城鎮污水處理全覆蓋,完成入河排污口全覆蓋采樣監測,長江云陽段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
重點攻堅
長江保護法規定,應加大水污染防治、監管力度,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
2021年5-9月,縣人大常委會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專項評議。由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分別牽頭,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員全程參與,分別圍繞制度建設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環保執法等6大領域深入調研,進企業、到農村、上工地,監督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21年9月25日,縣人大常委會會議聽取審議了縣政府關于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報告,更多焦點放在評議詢問環節,對發現的典型問題直接點名曝光、深挖根源,讓法律制度“牙齒”真正咬合——
“縣城區老舊小區管網錯接混接點、雨污合流管道到底有多少?如何根治?”
“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污水轉岸設施不配套,船舶污水不能上岸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水體問題是如何整改的?盤龍街道馬家橋待閘船舶是否存在污水排放風險?”
“我縣長江入河排污口多達168個,請問縣生態環境局是否做到了應查盡查?”
常委會會議上,組成人員你一言、我一語,不僅拋出疑問,還開出“藥方”:補齊設施短板,推進農貿市場、餐飲等排水戶水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抓緊建設船舶污染物集中接收碼頭,確保“一江四河”船舶污染物全部接收;加大生態補償法律制度執行力度,貫徹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排污繳費等政策,做到有污必治、治污必清、排污必究。
會后,縣人大常委會以“審議意見+問題清單”形式交縣政府研究處理,并持續關注和跟蹤督辦,開展落實情況滿意度測評,形成監督閉環。
長江保護法規定,應加強對重點庫區消落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保持良好生態功能。
作為全遷移民大縣,云陽縣受三峽蓄退水影響,形成了30米高差消落帶,濱江地災隱患突出。楊桂林、蒲紅軍、劉道春等12位縣人大代表連續五年提出關于加強江河岸線消落帶治理的議案、建議8件次,建議重點推進植被恢復,高標準建設“一江四岸”環湖綠道,增設移民文化等元素。同時呼吁在環湖綠道線內禁止引入污染企業、不搞商業房地產開發。
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云陽縣委、縣政府啟動縣城沿江庫岸環境綜合整治以來,縣人大常委會已連續8年將此作為監督重點,依法討論審議環湖綠道建設方案,代表參加環湖綠道會商、評估、視察等事項500余人次。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縣人大常委會機關調研員劉道春把主要精力和心思都投入到沿江庫岸環境綜合整治上,探索出“人大蹲點監督政府重點工作”方法,大到怎么規劃設計,小到一棵樹選什么品種、怎么栽,他都認真思考、嚴格監督,確保項目績效水平。他說:“不管是作為黨員干部,還是人大代表,我們都有責任義務,把環湖綠道建好、建美!”
2021年9月28日,全長33公里的云陽環湖綠道建成開放,其間岸芷汀蘭、公園串珠,白鷺歸來、游人如織,昔日江岸“傷疤”已然變成云陽縣的一張“名片”。
開年“首問”
“長江保護法實施快一年了,縣人大常委會前年專項評議水污染防治工作,如今效果如何?”2022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云陽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勇就召集相關委室負責人,謀劃新一年人大工作,重點提及長江保護。
隨后,縣人大常委會決定開展長江保護法實施一周年情況檢查,將此作為開年“首問”,重點跟蹤問效2020年專項評議水污染防治工作時提出的問題(建議)。
2月25日,趙勇帶隊,35名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乘船沿長江由縣城至新津鄉水域,現場檢查流域系統治理、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等情況。
“那艘作業船是在采砂還是清淤?我們上去看一下。”“我縣河道岔口多,現在非法采砂手段日益隱蔽,你們如何應對?有需要人大來協調的嗎?”“這個被關閉的碼頭,你們經常來檢查嗎?有記錄嗎?”……執法檢查中,檢查組不時要求放慢船速,靠近查看,并詢問相關部門負責人。
“開展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要對照法律一條一條查,看法律落實了沒有,看法定職責履行了沒有,查法律責任追究了沒有,并尋找問題癥結,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在執法檢查啟動儀式上,趙勇提出明確要求,今年除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作出審議意見、進行滿意度測評外,還要統籌運用法定監督方式,針對長年提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的難點問題,探索采用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剛性手段予以監督。
據悉,云陽縣人大常委會今年除了開展長江保護法實施情況執法檢查外,還擬定在7月專門聽取審議上屆縣政府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以及2021年度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報告,以監督問效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