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良
6月27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開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沉甸甸”的成績單,系統記錄了北京這座偉大城市的深刻轉型。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北京市充分凝聚部市、央地以及全社會力量,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以中關村示范區為主陣地,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
總結五年成績,中關村示范區碩果累累——總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的持續增長,貢獻了北京市GDP的30%以上、全市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的八成,以及全國高新區總收入的六分之一。通過構建“大企業強、獨角獸企業多、中小企業活”的創新企業矩陣,中關村每年新設立科技型企業2.5萬家以上,涌現了一批硬核頭部企業。科技新銳企業持續涌現,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納米材料等領域涌現一批技術含量高、資本助力強的優質初創企業,硬科技屬性更加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親切關注著中關村發展。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2021年9月24日,總書記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中國支持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貢獻。”
2021年1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的若干措施》。
不辱使命,不負韶華。作為改革“試驗田”,中關村示范區多年來先行先試并推出了一批輻射全國的改革政策,創新引領的排頭兵作用凸顯。通過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戰略科技力量落地,中關村示范區涌現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截至目前,中關村示范區擁有創業孵化機構200多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18個,集聚了近600家聯盟協會和民非組織以及上千家法律、會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中關村創業大街、智造大街等創業生態圈優化升級,市場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全球首款9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國際首臺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樣機、全球首款雙載體13價肺炎疫苗……這些重大成果彰顯了中關村示范區的深厚創新底蘊;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中關村產生了一批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實現進口替代或填補國內空白的硬科技成果,包括國內首款通用CPU、全球首個FPD-EDA全流程解決方案、全球首個治療肝衰竭的干細胞新藥等。
“科技抗疫”貢獻了中關村力量,在新冠肺炎病毒快速檢測、抗體與疫苗研發、治療藥物研發、無接觸診療等方面,中關村示范區科技力量快速響應,研制生產了一批科技抗疫重磅產品。中關村企業研發的新冠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呼吸機、CT機、新冠肺炎診斷試劑、測溫設備等一大批硬核科技馳援海外,助力全球科技“戰疫”。
中關村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新路子,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在全國乃至世界新經濟發展中形成引領態勢,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全球視野謀劃中關村國際化發展布局,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國際創新合作。2021年,中關村論壇規格全面升級,成為我國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中關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在硅谷、倫敦等地設立了19個海外聯絡處,上市公司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近千家;同時,中關村在推動京津冀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深化跨區域協同創新與產業聯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砥礪前行,未來可期。強化使命擔當,把握戰略主動,全面打造升級版中關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措施落地見效,讓中關村“金字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