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湘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惠州 516057)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文化多元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從小就接觸“碎片信息”的00后高職學生,他們面臨海量信息,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有些學生難免會無所適從,甚至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如何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如何培養他們成為國家民族復興的接班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大問題。
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
《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是高職高專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傳統教學中主要注重實際應用和技能的培養,較少涉及思政教育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三全育人目標,更好地發揮專業課程育人功能,現就《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這一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希望能為高職機械類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我們組建包括機械專業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在內的《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建設教學團隊,我們在深入學習課程思政相關理論知識、調查研究惠州、東莞兩地四所高職機械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情況的基礎上,運用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結合惠州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工程的區域經濟需求,根據現代制造企業對機械類學生的需求分析,確定《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的教學大綱、課程目標;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做好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設計,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實現全過程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課程教學考核機制,開展《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工作。現詳細介紹《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的主要內容:
《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制圖的基本知識、制圖讀圖的能力技巧和機械工藝等相關知識。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修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內容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2]結合高職“堅持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標,我們提煉出的《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第一章制圖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教導學生學習《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基本規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做好學問的同時,要有法律意識,做遵規守矩的大學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另外在平面圖形規范繪圖的環節,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勞模精神,引導學生學習工匠精神,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工程師;(2)第二章點、直線、平面的投影主要介紹正投影法、三視圖的形成及其投影關系。本章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思想看待和處理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3)第五章組合體的視圖,主要介紹組合體的繪圖和讀圖方法與步驟,學習本章時,學生需要掌握形體分析法,引導學生通過邏輯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另外組合體三視圖的繪制過程,告訴我們世界萬事萬物相輔相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能夠將個人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能夠將個人理想和國家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4)第七章標準件和常用件,主要介紹機械設備中的標準件和常用件的規范畫法及標注等內容,標準件、常用件雖小,但卻是機械設備必不可少的零件,而且一旦這些“小零件”出現問題,一樣會造成重要事故等嚴重后果,本章節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真實安全事故的案例,培養學生安全生產的意識,培養學生注重細節,提升產品質量、攻克技術難關的工匠精神;(5)第八章零件圖,主要介紹零件圖視圖選擇、零件圖的尺寸標注、零件圖上的技術要求等內容,培養學生嚴格遵守國標規定的習慣,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繪制和閱讀復雜零件圖,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開拓精神,培養學生專注于業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零件圖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精誠合作的團隊意識;(6)第九章裝配圖,主要討論裝配圖的內容、裝配工藝結構及部件測繪方法與步驟等,閱讀和繪制裝配圖時,培養學生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勞模精神,培養學生運用辯證法和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展示我國先進制造案例,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同時也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專業技能,畢業后為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努力奮斗,為我國先進制造行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國家的民族復興而努力。
我們在《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直緊密對接一線校企合作單位,調研現代制造企業對機械專業學生的崗位要求,結合惠州市政府十四五規劃中關于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工程的區域經濟需求,確定《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除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增加了育人目標,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立足崗位需求,為國家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知識精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的課程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目標
習近平在2016年12月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高職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涯大部分主要通過課堂教學這個渠道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其中80%以上的學時是專業課學習。傳統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老師負責,專業課老師主要負責學生的專業知識的教學工作。但是事實上所有的課堂教學都具有育人功能,除了專門負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專業課教師也應該“種好責任田,守好一段渠”,具體來說就是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擔負起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在專業課程中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融入思政元素,完成三全育人的目標,為國家培養思想品德端正、知識技能全面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根據重新修訂的融入思政元素的課程標準,現以第八章零件圖第九節零件測繪為例,詳細闡述該章節內容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
2.2.1 教學分析
零件測繪是第八章零件圖第九節內容,共4學時,授課對象是2020級機械設計制造專業學生,使用教材為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作者林曉新。
(1)本次課教學內容描述。根據校企合作單位提供的零件實物測繪零件圖、標注尺寸、確定技術要求、填寫標題欄,然后整理出零件圖。
(2)學情分析。授課對象是機械專業大一的學生,他們學習了制圖基本知識、組合體視圖繪制和讀圖、零件圖的內容,他們具備了繪制零件圖所需的理論知識和繪圖技能。大一新生他們求知欲強,敢于展示自我,希望通過努力得到他人的認可。
(3)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零件結構的表達方法;掌握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標:具有繪制中等復雜零件圖的能力,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育人目標:實訓過程執行6S管理標準,培養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的習題,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務實創新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繪制零件圖。教學難點:零件視圖的表達方案。
2.2.2 教學理念
為了較好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們運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拓展三個環節。課前,學生根據教師發布的資料登錄超星平臺預習本節課的知識點,完成預習作業;課堂上通過視頻導入,教師講解教學內容、指導答疑,學生完成零件的測繪;課后學生完成作業,上傳至超星平臺參與評比。
2.2.3 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實施過程分為三個教學環節:(1)課前預習首先教師通過超星平臺發送任務書和學習資源,要求學生通過微課和課件等資源,預習了解零件測繪的步驟、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零件測繪的注意事項;同時要求學生完成課前測試題目,教師根據學生預習和測試題目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2)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通過減速器爆炸結構圖,分析講解零件的作用,引出本節課教學任務,接著播放主題為“紅旗轎車前世今生”的短片,引入課程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學習老一輩機械工程師攻堅克難,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然后講解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零件測繪方法步驟,演示測量工具的使用規范,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零件視圖的表達方案,明確零件測繪的任務要點;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任務時,時刻關注各小組遇到的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引導學生掌握制定零件表達方案的方法;最后總結評講,結合合理的考核評估辦法,評出學生本次課程的得分,評出優秀小組;(3)課后拓展提供校企合作單位零件,要求學生任選一個零件,繪制零件圖。
2.2.4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是零件測繪,通過任務驅動法,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明確本次教學任務的具體內容,融入大國工匠、遵紀守法等思政元素,教師講解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討論確定正確合理的零件視圖表達方案,學生完成零件測繪的學習任務。
本次課程大部分同學能夠配合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通過本次課堂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零件測繪的方法步驟,學會規范使用工量具,知道選擇正確合適的零件視圖的表達方案的思路和方法;他們經過零件測繪的實訓課程,對零件測繪的理論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繪圖過程中的規范操作使他們對于機械制圖的國標要求有了具體的認識;實訓課堂上他們遇到難題、分析解決難題的過程,他們規范繪制零件圖的過程,讓他們對大國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確保完成本次課程教學的知識能力目標和育人目標。
針對《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我們設計了一套詳細、合理的考核方案,開展及時、有效的教學考核,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全面了解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為我們以后教學工作的策略調整提供依據。
現介紹課程思政教學項目──零件測繪的考核方案:該項目教學內容的考核主要包括過程性考核、作業考核兩個方面,總分100分,這兩個方面分別占比30%、70%。
2.3.1 過程性考核
過程性考核主要針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程思政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其中包括考勤、課堂上課態度,完成項目任務的情況及職業道德素養等思政表現的考核(見表 2,P116)。

表2 零件測繪過程性考核評分表
2.3.2 作業考核
作業考核主要包括圖紙評分和實踐報告評價兩大部分,總分100分,圖紙評分共70分,實踐報告評價占30分。具體的評價標準將結合企業崗位職責、教學知識點等來制定。
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通過過程性考核和作業考核評價,能夠及時統計學生的成績,了解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量化的考核,更加能夠反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成效,也能夠讓老師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另外我們還組織教學團隊成員以公開課的形式,互相觀摩交流課程思政教學心得,以期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督導、學院領導也會不定時聽課,評價指導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教學實施主要在我院機械工程系20機械1班開展,該班的班風、學風獲得領導老師的一致好評,學生精神面貌好,積極進取,團結友愛;學習氛圍濃厚,學生積極參加省技能競賽并取得省賽二等獎、三等獎的好成績;該班學生踴躍參加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和志愿者服務隊,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等學校活動,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知識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機械制圖與公差配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創新之處在于:(1)教學改革過程中突出職業教育育人特點,通過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工匠精神的培養;(2)教學改革過程中利用職業教育的優勢,成立由專業老師、馬克思主義學院老師、企業工程師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教學改革過程中直接對接產業需求、企業崗位要求和惠州地區經濟發展目標,運用成果導向教學方法,由需求終端倒推來確定課程定位、課程目標和實踐項目;(3)除了運用信息化手段、融入思政元素的課堂教學,還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省技能大賽、組織志愿者服務、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組織企業工程師到校舉辦講座等第二課堂的項目,實現全過程思政育人目標;(4)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制定了有效、可執行且可持續的考核評價體系,便于考核學生學習效果;另通過學生評教、同行互評、督導評估等形式,不斷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保證課程思政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