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多軍
(應城市中醫醫院眼科,湖北 應城 432400)
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在臨床眼科比較常見,是指因感染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種角膜疾病。此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若治療不及時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水平。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屬于嚴重的致盲性眼部疾病[1]。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在進入人體后,會潛伏于三叉神經節中,當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或受到外界刺激時,可激活病毒,而病毒大量繁殖后就易引起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臨床上應及早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以防其出現繼發性青光眼、虹膜前后粘連等并發癥[2]。本文主要是探討用更昔洛韋聯合炎琥寧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隨機抽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角膜病學》中關于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診斷標準,且經病原學檢查證實存在水痘- 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無其他類型的眼部疾病;近1 個月內未接受過藥物治療;各項臨床診療資料完整、真實、有效;對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或心腦血管疾病;存在肝腎功能不全;合并有角膜內皮炎或基質性角膜炎;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存在用藥禁忌證;臨床資料缺失;未能堅持治療。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更昔洛韋組和二聯用藥組,每組各有患者43 例。在更昔洛韋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4 例;其中年齡最小者為29 歲,最大者為76 歲,平均年齡為(52.54±4.04)歲;其最短病程為1 d,最長病程為6 d,平均病程為(3.12±0.25)d。在二聯用藥組患者中,有男性32 例,女性11 例;其中年齡最小者為28 歲,最大者為77 歲,平均年齡為(52.42±4.12)歲;其最短病程為2 d,最長病程為6 d,平均病程為(3.17±0.29)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用更昔洛韋眼用凝膠對更昔洛韋組患者進行治療。更昔洛韋眼用凝膠(生產廠家: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406)的用法是:外用,滴入患眼的結膜囊中,1 ~2 滴/ 次,4 次/d。用更昔洛韋眼用凝膠(其用藥方法、用藥頻率與更昔洛韋組患者相同)聯合注射用炎琥寧對二聯用藥組患者進行治療。注射用炎琥寧(生產廠家:武漢長聯來福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6052)的用法是:靜脈滴注,每次用藥200 mg(用250 mL 的生理鹽水稀釋),1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0 d。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包括畏光、眼干澀、角膜虹膜睫狀體炎)消失的時間及角膜損傷愈合的時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如眼癢、眼內灼熱感、視力模糊、腹瀉腹痛、皮疹、頭暈等)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淚液抗氧化指標的水平。淚液抗氧化指標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過氧化脂質(LPO)。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如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的時間、角膜損傷愈合的時間、淚液抗氧化指標的水平)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如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用% 表示,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二聯用藥組患者畏光、眼干澀、角膜虹膜睫狀體炎消失的時間和角膜損傷愈合的時間均短于更昔洛韋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及角膜損傷愈合時間的比較(d,x±sx± s )
治療期間,二聯用藥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3.95%,更昔洛韋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1.63%,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治療后,二聯用藥組患者淚液中SOD 的水平高于更昔洛韋組患者,其淚液中GSH-Px、MDA、NO、LPO 的水平均低于更昔洛韋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淚液抗氧化指標水平的比較(± s )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淚液抗氧化指標水平的比較(± s )
組別 SOD(U/mL) GSH-Px(mg/mL) MDA(nmol/mL) NO(μmol/L) LPO(nmol/L)二聯用藥組(n=43) 43.68±4.72 7.15±1.48 2.25±0.85 3.72±0.68 1.06±0.15更昔洛韋組(n=43) 29.75±3.68 9.69±2.39 4.46±1.06 5.51±1.02 1.96±0.28 t 值 15.262 5.925 10.666 9.575 18.579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誘發原因是患者感染了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此病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出現畏光、眼部疼痛、流淚等癥狀,并易形成角膜斑翳、云翳及白斑,導致其視功能下降,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3]。此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致盲危險性[4]。角膜給藥是臨床上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方式,常用的藥物為更昔洛韋眼用凝膠。更昔洛韋眼用凝膠中的主要成分是更昔洛韋。更昔洛韋是一種2'-脫氧鳥嘌呤核苷酸的類似物,可抑制水痘-皰疹病毒的復制。但單用此藥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起效較慢,且治療后患者病情復發的風險較高,臨床療效不理想,故還需深入探究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5]。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二聯用藥組患者畏光、眼干澀、角膜虹膜睫狀體炎消失的時間和角膜損傷愈合的時間均短于更昔洛韋組患者,其淚液中SOD 的水平高于更昔洛韋組患者,淚液中GSH-Px、NO、MDA 和LPO 的水平均低于更昔洛韋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用更昔洛韋聯合炎琥寧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更昔洛韋具有較強的水溶性,局部給藥后其穿透性較強,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較好的抑制作用[6]。炎琥寧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抗病毒、調節機體免疫力的作用[7]。炎琥寧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提取自穿心蓮),其在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炎癥滲出、水腫的同時還可進一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具有較好的退熱、消炎、抗病毒等作用[8]。炎琥寧與更昔洛韋聯合使用可發揮廣譜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病毒DNA 聚合酶的活性,終止DNA 鏈的延長,有效阻止皰疹病毒的復制,故其療效明顯優于單一用藥[9-11]。
綜上所述,用更昔洛韋聯合炎琥寧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顯著,能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其淚液抗氧化指標的水平,促進其角膜損傷的愈合,且治療的安全性較高。